2022年度教师个人发言稿(样稿)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需要使用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通过对发言稿语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你知道发言稿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网友收集分享的“2022年度教师个人发言稿(样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年教师个人发言稿【第一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作为支教带队教师参加河西学院赴安定区义务支教启动仪式。一个涌动着青春热情的梦想,已被炎炎的夏日点燃,就算路远山遥,也挡不住我们坚毅前行的脚步。20xx年河西学院赴安定区暑期义务支教活动即将在这个孕育着成熟和希望的季节里拉开序幕。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支教带队老师,感谢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对我们的信赖和支持,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和实现我们梦想的机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师的成长道路是漫长的。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将是我们永远坚持的信念!我相信,支教的经历将是我们每个老师生命中一段难忘的回忆,也是我们投身教育一份难得的财富,更将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平台。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并不孤独,有领导的关怀,有老师的指引,有同事的帮助,我们将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心怀着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的挚爱,带着一份年轻的执着与冲劲投入其中!相信我们的支教工作一定能顺利展开,为安定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作为支教人,我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各位领导,请相信我们,我们将用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活力,我们的信念,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洒下奋斗的汗水,播下理想的种子,放飞人生的梦想。在这庄严的会场,我代表所有支教带队教师及同学们向你们郑重承诺:我们一定不辜负组织和领导们的厚望,在支教岗位上我们将认真履行全职教师的职责,以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勤勉踏实的治学态度、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的人生追求,圆满完成支教任务。在支教学校,我们一定会谦虚谨慎,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在教学上精益求精、探索创新,生活上艰苦朴素。同时,我们也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为受援学校的孩子们拓展广阔蓝天,让他们也能幸福的放飞理想,成长为报效祖国、回报亲人、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丽家园的栋梁之才,为家乡的发展添光增彩!谢谢!2022年教师个人发言稿【第二篇】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大家晚上好!在满怀喜悦辞别旧岁,迎来20xx年新的曙光之际,我们在这里共聚一堂,将以美丽的舞姿、嘹亮的歌声和美好的愿景,庆祝元旦佳节的到来。在此,我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上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全体玲珑小学的教师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祝大家新年快乐!握手辞行的20xx年,是我们伟大祖国永远铭记的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中国第一个走出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危机。也是我们学校大步迈向前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们的工作蒸蒸日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常规逐渐改善,体艺事业彰显特色,这是老师们辛勤努力的结果,正因为我们的教师队伍有着“众人划桨”的势头,正因为我们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我们才会有今天的收获,感谢大家一年的付出。回顾过去,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有全校教师的勤奋和智慧,玲珑小学未来的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光明。希望大家在20xx年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刻苦勤奋的精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取得更为突出的成绩,让我们一起举杯,共祝新年愉快,工作进步,身体健康,合家幸福!2022年教师个人发言稿【第三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能作为学校教育先进工作者在这里发言,感到十分激动和荣幸,我深知“先进教师”这个荣誉称号的获得,以及我在工作中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与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热情帮助分不开,所以,请先允许我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表达最诚挚的感激和最衷心的祝福。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自从踏上三尺讲台,我就深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的沉重。热爱教师的职业,爱岗敬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我既然选择了美术教师这一职业,就要尽心尽力,每一种职业都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平凡的事,恰恰就是不平凡。我想,作为一种职业,教育,是能够吸引我们的,莫过于在伴随孩子们共同经历从幼稚到逐渐成熟的生命历程中,我们同样也体验到的成长的艰辛与欢乐,真正能体会到教师是光荣的,教书是严肃的,讲台是神圣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走上教育岗位至今已有十五年,也曾有过年轻气盛的躁动、浅尝甘霖的欣喜、屡遭挫折的痛楚、还有过不眠不休的焦虑,是孩子们清纯的眼眸给美术教师这个工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看着自己付出的努力屡屡获得了回报,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这样更加地激励我向下一个更高目标迈进。虽然这一职业很辛苦,但我骄傲,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因为热爱,我深情地演绎着我的人生。因为执着,我微笑着写下希望,因为我深知:我不是栋梁,但我的事业是栋梁;我不是未来,但我的事业是未来!孩子,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泰戈尔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那就让我从事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垂着绿荫的。”我相信,在全校教师所组成的一片片绿荫下,我们仙桃三中这棵大树一定会更加茁壮成长、硕果累累!谢谢大家!2022年教师个人发言稿【第四篇】我被安排在这次会上代表教师作一个发言。我可能无法代表别人说话,我说的只能是我自己的想法。不过,教师之为教师,有他的共性,所以我的话可能会引发其他老师的共鸣,因此也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我想谈一个话题,叫做“守住教师的本分”。我自己不见得能做得好,但想通过这个话题的讨论,与各位共勉。我个人自1973年从教以来,算起来差不多40年,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教过了,只差幼儿园还没教过,我考虑能否在退休以后再来过把瘾。孟子讲,“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三乐,是人生最高的乐或幸福,甚至“王天下”都不在其中。用今天的话说,给我当总统都不换。第一乐讲家庭生活,第二乐讲做人的原则,第三乐讲人生的事业。这三乐,第一条是“命”,不能选择;第二条是做人的本分,用康德的话讲,可以说它是一个绝对的命令,做任何事都须以它作根据,是人之作为人的一种必然选择;第三条作为人生的一项事业,是一个可能的选择。对这第三条,我与孟夫子心有戚戚焉,也在其中感到了极大的快乐和幸福。如果人生有第二次选择,我还会选择做教师。就自己这几十年做教师的体会来讲,我觉得孟子讲的这“三乐”中第二条最重要,它是我们做人的本分,有它作为根据,人生才能真正具有内在的“乐”或真正的幸福。包括做教师在内的人的所有事业成就,均须以第二条作为根本。先儒讲“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重正名,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学》讲人要有所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等,都是说人在社会生活中,各有分位,应守住自己的本分。君要做得像君的样子,臣要做得像臣的样子,为父、为子、为国民、为老师、为学生,都应如此,借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事物要符合自身的概念,才是好、是善。在我们现在所处身的这个高度物化的社会环境里,人要想守住本分,合乎自身的概念,很不容易。(发言稿)为官,经商,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当教师的处境要好一点,但外面也有诱惑,怎样守住自己的本分,对得起“师”这个名,就很重要。“师”的本分是什么?韩愈《师说》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三者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传道”一条最重要。韩愈解释说,我们尊之为“师”的,不论少长,能“闻道”即可为吾“师”。所以说“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不是说我有了一个教师的职位,就可以是“师”。闻道、得道,是“师”之所以为师的标准,它也规定了教师的本分之所在。首先,这个师“道”,是一种人格的要求。今天的教师,是一种负责传授知识的职业化的工作,与古时的“师”有所区别。按钱穆先生的说法,中国古学是一种通人通儒之学。金岳霖先生也说,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他的学问就是他的传记。梁漱溟先生亦因终生笃守其信念而行,而被称作“最后的儒家”。故古来言师道,为人与为学是一体的。我觉得,现代学校教师虽然已成职业,但先儒有关师“道”的教训,仍然有效,它的精神还应该继承。职业虽然分途,但在教师个体身上,做个好人与好的专家、学者应该是一体的。其次,这个师“道”,对学问也有一种要求,这就是学问要有内在的一贯性和真实性。《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孔子的特点是博学多闻,孔子说,“非也,予一以贯之”。又说,“吾道一以贯之”。孔子学无常师,他的学问虽博却不驳杂,就是因为有一贯之道贯通其中。今天知识爆炸,学生了解的东西我们教师可能都跟不上。在学问上有一贯之道,面对这信息爆炸的时代,才能应对裕如,具有一种转世而不为世转的能力。我们教师现在压力很大,有很多任务,发表论文有数量、级别要求。这促使很多人为发表文章而发表文章,今天的文字与昨天的文字自相矛盾,自己跟自己打架,这就不行。我们呼吁官方学术评价的体系要逐渐改变,提供一个使学者真正可以做到真积力久,厚积薄发的学术环境,这样我们的学术才能是真实的,才能有扎扎实实的进步。但我们自己亦应首先对自己有这个要求。我自己是一个笨人,写东西慢而且少。有两个字,叫做“不敢”。不考虑成熟的话不敢说,不敢发表。不过,这里面也有爱惜自己羽毛的意思。从效果来考虑,应景的文字发出来,对自己不是加分,而是减分;从长远看,做这样的事其实很傻的。我自己平时看书,注意积累一些问题。对有些问题,从有想法到能够贯通,再把它写成文字发表,有的要间隔二三年,甚至十年。这当然是因为自己资质愚钝,只能做人一己十,人十己百的事。我不否认人的资质差异,有人就是又好又快,那是天才。一般人还是需要下点“慢”的功夫,才能做成像点样的东西。我对自己的学生也提到这样的要求。我讲《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第一讲绪论,就题为“形成属于你自己的方法”。其三,从这个师“道”对人格的要求延伸到教学或韩愈所说“授业、解惑”,传统的教育所倡“成德之教”,在今天仍有意义。古代教育以成德为本,“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现代教育则不同。现代大学基本上成了教授知识、技能的场所,而缺乏教化的职能。我研究儒学,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近代以来政教分途,西方在学校知识技能性的教育之外,还有宗教等作为人的精神人格教养的体制保障。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完全西方化,导致了整个社会德性人格教化体系的缺失。我们的人文学科是否可以承担这样一种责任?近年,民间自由讲学的传统在慢慢恢复,很多书院、学堂、读书会逐渐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向传统的民间学术回归。校园人文学术环境对此也有相应的反映。我自己和我们的教学科研团队,都较注重这个方面。我们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加大这方面的分量,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以直观的方式使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经典诵读一类的社会活动。20xx年底,我们组织成立了“辅仁国学讲坛”,每年邀请一些国内外著名专家莅临演讲,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与专家进行交流。20xx年9月,中国哲学和伦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组织发起以研读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辅仁读书会”,本学科老师轮流作指导老师。辅仁读书会遵循“传习经典,修养身心;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宗旨,组织读书会,并开拓《木铎新声》会刊、读书博客等多个学术平台。读书会依托他们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了研读经典的文化平台,提供了师生交流的机会,凸显出校园文化自身超越专业阈限的人文教养、德行教化这一方面的作用,对弥补大学偏于知识技能化的缺失,是有很有意义的。它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