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职业暴露及防护“艾滋惊魂”事件再敲职业防护警钟“艾滋惊魂”的事件:一病人先砍伤仇家,十多天后被报复,对方将他的手、脚、跟腱砍断。2003年7月23日,120急救车将他送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抢救。当时病人血肉模糊,鲜血喷到了当班急诊科医生的脸上和眼睛里。另一名医生为病人清理缝合伤口时,手指被扎破;手术中医生的大衣、口罩都被病人喷出的鲜血染湿了。经过6小时抢救,病人脱离险境。而三天后的检查结果:病人HIV抗体反应呈强阳性!经CDC复查证实,是HIV携带者,9名医护人员不能排除感染艾滋病的可能,一年里接受医学观察。分别在4周、8周、3月、半年和一年进行五次抽血化验安妮于1992年5月以外科护理学士毕业,当年9月的一天,在为急诊病人用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拔出针芯时意外刺伤了手指,93年4月确诊感染了HIV,她当年只有23岁。罗拉(公共卫生硕士,注册护士)1998年在丢弃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了手指不幸感染上HIV和丙肝。2002~2003年在全球报告的“非典”病例中,职业分布以医务人员居首位,所占比例高达22.3%,并以青壮年医务人员(25~49岁)为主,约占80%.无论是发病人数或死亡人数,都是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史上前所末有的,并且相当一部分是高学历、高职称的医学精英遭受了非典感染性职业暴露而发病,或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医院感染学界认为这是医院感染史上的一场悲剧,这一血的教训足以引起医务人员对感染性职业暴露的高度重视。经各种资料证实:实验室人员、医护人员、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护工等被认为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其中以护士位居首位。主要内容•一、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二、职业暴露的因素•三、职业暴露的预防•四、职业暴露的处理一、职业暴露的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职业暴露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其他职业暴露二、职业暴露的因素(一)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二)防护意识淡薄(三)针、刀刺伤与割伤(四)皮肤粘膜暴露(五)空气污染(六)其它相关因素医务人员最危险的职业暴露是针刺伤。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80%的护士有被针尖刺伤的经历,医生、检验人员也有针刺伤的危险。被污染的HBV的利器刺伤受感染率达18%,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CV污染的利器刺伤受感染率为5.6%;被HIV污染的利器刺伤或接触污染的血液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4%。暴露于含HBV的血液,感染率为6%~30%。针刺伤常见暴露原因•针刺暴露发生于:–注射–抽血–静脉穿刺或拔除–锐器处理–废弃物处理–外科手术缝合三、职业暴露的预防(一)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教育,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职业暴露防护的自律性;(二)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及标准,贯彻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自我防护;(三)医院加强职业暴露预防资金的投入,提供有力的职业安全保障,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以防刺伤。•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一、洗手法洗手的指征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二、戴手套•规范洗手标准预防中明确规定,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皮肤黏膜有破损时,均应戴手套。•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要比未戴手套减少5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正确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2000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对洗手指征、洗手方法均有明确规定,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认真执行。戴手套的注意事项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有破损的皮肤,及其污染的物品时手套有严重污染时,需要更换手套当护理同一个病人,从接触污染部位再接触清洁部位,需要更换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可重复使用皮肤有破损时,建议戴2副手套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脱去手套后要马上洗手或手消毒,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三、一次性外科口罩佩戴方法(1)检查治疗中,医护人员必须保持配戴口罩;(2)当一只口罩潮湿了或污染了,立即更换一只新的口罩;(3)一只口罩使用不超过4小时;(4)治疗过程中不可以用手套触摸口罩;(5)离开诊室前,必须脱下口罩,不可以悬挂于颈脖上;(6)先戴口罩,洗手后戴手套;先脱手套洗手后再摘口罩。(7)使用后的口罩属于“医疗废物”口罩使用指南四、正确穿脱隔离衣注意事项:1.保持隔离衣里面及领部清洁,系领带(或领扣)时勿使衣袖及袖带触及面部,衣领各工作帽等。隔离衣须全部覆盖工作衣,有破洞或潮湿时,应即更换。2.穿隔离衣时避免接触清洁物;穿隔离衣后,只限在规定区域内进行工作,不允许进入清洁区及走廊。3.隔离衣应每天更换一次。接触不同病种病人时应更换隔离衣。医务人员在操作前要评估被体液污染的危险程度,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具,如急诊科、外科等科室在处理大出血的患者时要考虑戴防水围裙,气管插管和吸痰时则应戴护目镜和面罩;妇产科护理人员辅助接生时应穿防水围裙,避免羊水喷溅造成的污染等。其他防护工具的使用四、职业暴露的处理(一)紧急处理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职业暴露后要将暴露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和报告,登记的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详细通迅住址,包括亲属的姓名及详细通迅住址;暴露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二)、登记和报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卡姓名:性别:年龄:科室:联系电话:职业:□医生□护士□技术员□助产士□护理员□保洁员□其他既往传染病史:免疫情况:疫苗注射是□否□种类:暴露时间:年月日(时分——时分)暴露地点:□手术室□清创室□换药室□治疗室□病房□其它暴露方式:□锐器伤(损伤程度:轻、中、重)□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刺伤器具:□针头(7号、7~10号、10号)□缝合针□刀片□剪刀□玻璃□其它暴露或刺伤具体部位:暴露源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门急诊病人暴露源疾病情况:□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不清楚暴露源:□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经过:紧急处理情况:□冲洗□挤血□局部消毒□未处理暴露级别评定(只限HIV暴露):□一级□二级□三级预防措施及处理意见:随访和追踪情况:被暴露人签名:见证人签名:科室负责人签名: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人签名:填表时间:年月日(三)、危险性评估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暴露级别评估HIV暴露源的评估根据接触疾病的性质定期检测及随访•艾滋病即在暴露后的当天、4周、8周、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定期追踪,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用药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四)、追踪•乙肝:暴露后当天、3个月、6个月追踪•丙肝:暴露后当天、4周、3个月、6个月追踪•梅毒:暴露后当天、4周、3个月追踪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进行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情况。(五)、注意保密在职业暴露处理过程中,医务科、预防保健科、院感科可为职业暴露者提供相应的咨询,必要时请心理医师帮助减轻其紧张心理,稳定情绪。(九)、心理咨询基层医院外聘保洁人员的职业危害调查与防护ChinJNosocomiolVol.19No.242009文献来源:ChinJNosocomiolVol.19No.242009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