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泰州市人才工作访谈材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在泰州市人才工作个别访谈会上的座谈材料吕斌(2010年8月6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根据访谈要求,现就提纲中列出的问题作以下汇报:一、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建立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制度、人才工作联系点和联系专家制度、人才工作信息定期上报制度等一系列人才工作制度,全市上下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二是健全人才政策体系。编制了《泰兴市“十一五”人才资源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人才资源开发、高层次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引进与使用、人才特区试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资格评定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政策体系。2008年,将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从原来的每年50万元提高到每年120万元,新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2010年,又设立了1000万元的“双创”人才引进专项资金、400万元的海外留学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为人才的引进、培养、资助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2三是搭建各种施才载体。因企制宜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引导江苏河海集团建成苏中县级市第一家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基础上,近年来,又相继建立了江苏中丹集团、江苏济川药业集团、江苏亚太泵阀有限公司、江苏泰隆集团和江苏永丰投资集团等5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全市已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3个,建站数量在泰州市名列前茅。逐级建设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将重点企业按区域划分,定企定人跟踪服务,确定省、泰州市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培养对象,实施逐级梯队式培育。近年来,全市共建成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4家,泰州市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4家,80多家企业建成了厂办科研所。高标准建设科技创业中心。创建了省级科技创业中心,中心占地100亩、建筑面积达2.7万平方米,内设电讯网络、商务会议中心、科技报告厅、职工食堂等公用设施,拥有100多个孵化单元,可为不同类型的科技企业提供30—300平方米的孵化空间。四是多项式开展评选表彰。积极探索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近年来,先后评选表彰优秀企业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十佳技能人才、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标兵、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等各类优秀人才80名,奖励总额达400多万元。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市人才资源有了较大发展,截止2009年12月底,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11.07万人,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达985人。其中,党政人才3511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16537人,企业单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88491人,农村实用人才2161人;硕士以上学位或3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达4023人。全市共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名(在去年的评选中,全泰州只有4人,我市就占了3人),国家特贡专家2名;省特贡专家9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4名,省“双创”人才2名,省“双创”人才培育计划培育对象14名;泰州市“311工程”培养对象175名、泰州市特贡专家51名;泰兴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276名。各类人才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对全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对经济建设的贡献度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市累计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20项,其中,国家级83项、省级120项、泰州市级17项;获泰州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4项,其中省级以上11项,江苏宏大集团研发的“球团炼篦机制造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泰州市以企业为主体申报获奖的历史空白;2009年,我市高新产业产值率先在泰州四市两区突破200亿元,增幅达47%,占规模工业企业产值的32%,超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二、我市人才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市人才工作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总量仍然不足,高层次人才、领军型人才尤为匮乏。目前,我市人才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0.8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3个百分点,与苏南等地相比差距更大。硕士以上及副高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仅占人才总量的3.63‰,企业中高层次人才4占人才总量的比例更低。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的短缺,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我市发展的主要“瓶颈”。二是人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人才聚集度及使用效益还需进一步提高。化工、医药、机电、船舶等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明显不足,外向型人才、高新技术人才、招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等行业和传统产业,而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科技人才总量较少、比例偏低。三是吸纳和承载能力不强,缺乏招引人才的吸引力。由于我市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加之广大中小企业知名度不高,导致我市在人才争夺战中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创新型经济刚刚起步,发展还很不充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新税制下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5家,仅占全省的1/100,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少足够的吸纳和承载能力。四是人才回归率较低,流失现象较重。我市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每年向高校输送大批优秀学生,然而回归情况不太理想。据统计,2006年以来,我市计划内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回归率仅为55%,其中重点大学毕业生和高层次毕业生回泰工作的更少。同时,本地现有人才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不少人才被吸引到上海及苏南等发达地区工作。据统计,近三年,我市214家化工企业引进人才1409人,但却有600多名人才外流。五是部分企业对人才工作不够重视,影响了人才作用的发挥。我市仍有部分企业至今还没有树立起“人才资本投资是效益5最好的投资”的理念,用人观念、机制落后,人才成长环境欠佳,影响了人才作用的发挥。在人才引进方面,不少企业缺乏整体规划,随意性、功利性现象比较普遍;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更谈不上为人才规划职业生涯、指明发展方向;在人才使用方面,考核缺乏针对性,激励措施不强。三、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近年来,我市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在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引进、使用和作用发挥。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人才培养重视不够。一些单位开展教育培训的主动性不高,大部分是根据上级的指令安排,被动派人参加培训。民营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更少,有的企业对人才使用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只注重人才的现时效应,讲究“立竿见影”,招聘人才就是使用人才,缺乏感情投资、培训投资的战略发展眼光。2、人才流通渠道不畅。由于存在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制度障碍,导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人才流通渠道不畅。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尽管建立了人才市场,但合理流通的机制尚未形成,进入市场的大多是一些中低档人才,高层次人才在市场内很难寻觅。3、人才激励评价制度不全。在分配制度方面,还残留有“官本位”和“大锅饭”的痕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有待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还没有真正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特点;鼓励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方面,缺乏科学的6激励手段,制约了人才的有效流动和创新力的提高。此外,在人才的考核评价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导致人才作用难评价,激励措施难实施。4、部门之间协调机制不顺。人才工作是一项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层面、多个领域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密切协作和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各自为战的现象仍时有发生,部门之间不够协调,不仅降低了人才工作效率,而且导致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5、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近年来,尽管我市也出台了相关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但与苏南发达地区比,力度还不够大,苏州、无锡、常州等市,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以优厚的待遇和优良的工作环境招揽人才,这给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大冲击,造成一些科技人才外流。四、未来五年泰州市人才发展目标方面的建议《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未来五年,全省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区域创新能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成人才强省。泰州地处苏中,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未来五年,既是泰州社会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在人才发展目标的确定上,要紧扣全省目标,力争进入全省人才发展第一梯队。规模要不断扩大,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超过1600人,人才资源总量达82万人(泰州总人口为503万),年均增长超过5%;结构趋于合理,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的比例超过5.4%,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超过32%;素质大幅提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超过26%;环境逐步优化,建立起符合各7类人才特点、有利于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发制度体系,营造创新活力最强、创业成本最低、服务效能最优、人居条件最佳的人才环境;效能明显增强,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五、我市企业最紧缺的人才通过“人才服务进企业”活动调查,企业反映,当前企业最紧缺的人才有两类:一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不同规模的企业,必须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企业在创办初期,规模不太大时,依靠一两个管理核心对企业进行决策、管理,这是可以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管理模式将发生改变,必须依靠一个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对企业进行管理。目前,我市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但管理上多数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迫切需要引进或培养一批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重诚信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二是熟练技术工人。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增大,从我市每月举办的大型人才市场招聘情况看,每次招聘会,企业拿出的技术操作岗位都比较多,有的企业一次性招聘技术工人达上百人,但很难招满。六、未来五年泰州需要实施的重点人才工程方面的建议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必须要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支人才队伍。为加强新时期的人才工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十大人才工程”,即:“双创”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青年人才工程、“三支队伍”培训工程、新兴产业人才工程、高层次文化人才工程、现代服务业人才工程、8教育卫生人才工程、高技能人才工程、现代农业人才工程。这“十大人才工程”是经过省内外专家反复论证后提出的,符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未来五年,泰州必须同步跟进,加大“十大人才工程”的实施力度。在全面实施“十大人才工程”的同时,要突出“三项重点”:一是突出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科技人才,一批依靠核心技术自主创业的科技企业家,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二是突出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尤其要以更大力度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以高层次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经济转型、事业繁荣;三是突出培训各类人才,全面提高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要围绕泰州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和造就“四高人才”:一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继续加大“31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力度,推动应用技术开发和基层科学研究上水平,更多地出成果、出人才;二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优秀的团队,既有领军人才,又有配套人才,在自主创新、产业发展中突破能力强,引领作用大,因此,在人才引进中,要更多地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三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谁能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一批优秀的企业家,谁就能取得主动,赢得未来。因此,要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