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设计精选8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设计精选8篇【导读】这篇文档“化学教学设计精选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化学教学设计【第一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糖类的组成、种类、来源,及对生命活动的作用。(2)学会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学会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葡萄糖。(3)知道糖类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知道淀粉或纤维素与葡萄糖之间的相互转化。(4)知道油脂的组成,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知道油脂对生命活动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行阅读,掌握资料收集与讨论的学习方法,培养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食品营养的关注意识,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糖类、油脂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和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难点葡萄糖的检验方法及淀粉的检验方法。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师]近几年微商行业迅速崛起,同学们都知道微商吧?[学生]笑嘻嘻的议论并回答。[教师]据统计,近几年微商们卖的减肥产品非常畅销。现在有些女中学生,为了赶潮流,在青春期就刻意减肥,有的已造成严重贫血和营养不良。[提问]大家如何看待减肥这件事呢?[学生]回答提问,自由发挥。[教师]提出科学合理减肥的观点,讲述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引出课题。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新课教学1。糖类[教师]指导学生自行阅读课本并回答下列问题:(1)常见的糖类有哪些?(2)糖类的组成元素有什么?(3)糖类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4)糖类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学生]阅读课本,并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那么,如何检验食物中含有葡萄糖或淀粉呢?[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滴加4~5滴5%CuSO4溶液,混合均匀,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再加入几滴10%葡萄糖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片刻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学生实验]在有少量面粉的蒸发皿上滴加2至3滴碘水,淀粉遇单质碘显蓝色。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葡萄糖和淀粉的检验方法。2。油脂[教师]指导学生自行阅读课本并回答下列问题:(1)常见的油脂有哪些?(2)油脂主要含哪些元素?(3)油脂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1)有的来自于植物的种子,有的来自于动物的组织器官。通常人们将室温下呈液态的脂肪为油(植物油),室温下呈固态的脂肪为脂(动物油)。常见油脂包括:豆油、花生油、菜油、猪油、牛油等。(2)油脂的主要成分里含碳、氢、氧等元素。(3)油脂在人体内经过酶的作用,部分经过氧化提供能量,另一部分被人体吸收供代谢需要。(三)巩固提高自行网上搜集、阅读食物酿酒的资料。(四)小结、作业略。化学教学设计【第二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2)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3)初步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2、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可燃性、还原性。教学难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认识。三、教学模式:从常用的“启发——掌握”模式转变为“引导——探究”模式、“激活——同化”模式。四、教学流程五、教学工具:演示实验仪器六、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们前面学习了碳的单质,现在我们来回顾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引入新课]这节课接着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思考]我国古代一些书画家常用墨,墨是由炭黑制成,书写或绘画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为什么呢?[理论探究]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碳的原子结构可以看出,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所以在通常状况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用墨汁或碳素墨水书写或绘制字画,年深日久都不会褪色。[阅读]在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碳受日光照射或空气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板书]一、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稳定性)[提问]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如果温度升高,碳的活动性又如何呢?[板书]二、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教师]请同学们回忆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板书]1、碳的可燃性C+O2CO2(氧气充足)[思考]空气污染物中有一种碳的氧化物,你们知道是什么气体吗?它是怎样产生的呢?[讲解]当碳在氧气不充足时,燃烧会生成CO。[板书]2C+O22CO(氧气不足)[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当反应物的量不同时,生成物可能不同。例如碳与氧气充足时,反应生成CO2,碳与氧气充足时,反应生成CO。[提问]大家思考:(1)这两个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呢?(2)这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吗?[提问引入]在温度较高时,碳能够与单质氧结合生成CO2或CO,那么碳可不可以与某些氧化物中的氧结合呢?例如CuO。如果能,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板书]三、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展示实验仪器][演示实验]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提问]我们需要哪些实验仪器?1、边操作边讨论: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顺序及装配要点等。2、引导学生反应物是两种固体物质,并需要加热,所以采用固固加热型的实验装置。3、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①反应物颜色的改变;②石灰水是否变化。4、实验完成后,向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提问]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是什么?[学生]反应中看到有红色物质出现,说明有Cu生成;小烧杯中有气泡产生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板书]书写化学方程式:2CuO+C2Cu+CO2↑[提问]在反应中,碳与CuO中的氧结合变成CO2。这是什么反应?[学生]氧化反应。[讲解]CuO失去氧变为Cu,像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讲解]那么是什么物质夺取CuO中的氧,促使CuO发生还原反应呢?是碳。因此,像碳这种能够夺取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另一方面,CuO提供氧,被称为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板书][讲解]可以看出,反应中如果存在得氧则必定存在失氧,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必定同时存在。我们称整个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练习]现代钢铁用焦炭从铁的氧化物矿石里冶炼出铁。即3C+2Fe2O34Fe+3CO2↑工业上运用碳与二氧化碳来制造煤气CO。CO2+C2CO(吸热反应)↑C:得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CuO:失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小结]碳的化学性质:①常温下不活泼。②高温时活泼,碳具有可燃性与还原性。[课堂训练]1、写出由碳生成一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和,前者表明碳具有性;后者说明碳具有性。2、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A)稳定性(B)吸附性(C)可燃烧(D)还原性3、下面关于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的说法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黑色粉末无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有红色物质出现,石灰水无变化C、有红色物质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黑色粉末和澄清石灰水都变红色4、试管中装有黑色粉末,一种单质C和另一种物质D,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A,同时有一种无色气体B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现象判断:ABCD化学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2、能力目标: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格式,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资源。教学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情况分析: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关键,教师应紧紧结合化学方程式意义,引导学生对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这一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计算问题的能力;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简明地表达能力。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探究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2、边讲边练法:通过边讲边练,及时反馈信息,达到师生互动,争取在课堂40分钟解决本节课大部分问题。教学辅助设备:小黑板、学生课堂练习资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提问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说明。请书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并指明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量的意义,我们可以在已知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的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别的物质的质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现在用学过的知识试着去解决下面的问题。例题1:用足量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如果得到128Kg的铜,至少需要多少氧化铜?(同时需要多少克氢气?)让学生自己试着去解决该问题,教师作适当引导。并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算。引导提问:你们是以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会儿,然后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总结:解题思路:1、写出化学方程式2、找出已知量、未知量(设为x),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已知量、未知量的质量比。分两行写在对应的化学式下面。3、列出比例式,求解x。巩固练习: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总结的解题思路再来解决一个问题,并请同学们按照你们认为正确的解题格式将解题过程书写出来。例题2:13g锌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制得多少克氢气?问题深化:解答计算题应该有正确的书写格式,那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总结出解题格式,并请学生回答。解题格式:1、设未知量为x2、写出化学方程式3、找已知量、未知量,并计算其质量比4、列比例式,求解未知量5、简明地答点拨:对解题格式中的相关事项作进一步强调。现在我们就用刚学过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知识,完成下列两个练习题。巩固练习:1、电解1.8g水可得多少克氢气?2、在空气中燃烧多少克木炭可得22g二氧化碳?让两位学生到台上演算。引导: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随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学习稍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帮助。解题辨析:下题的两种计算的结果都是错误的,请指出其中错误,并进行正确的计算。内容:略(如果时间不够,则将该部分内容移到下节课进行。)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中应注意的事项,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对学生的小结,教师作适当引导和补充。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化学方程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课外练习:教材习题。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请一位学生上台书写,另请一位学生回答意义。学生对以小黑板出示的例题略作观察,稍加思考。可让一个学生上台来演算。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两分钟,请一、两位学生回答。学生仔细体会解题的思路过程。学生进行练习,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算,并写出解题过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使用正确的解题格式。学生分析总结出解题格式,一、两位学生代表作答。对照教师给出的解题格式,学生仔细体会,并和解题思路作比较。依照例题,严格按计算格式完成课堂练习。强化训练,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学生积极思考,并指出其中错误。学生总结解题注意事项,请一、两位学生作答。理解记忆。独立完成课外练习。问题导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加深对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因为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对本节课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以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情景。结合具体的实例教会学生分析题意,学会如何解计算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重点引导学生从思维的特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