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生理学复习概要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系第一章绪论一、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三种调节方式的特点和区别1.神经调节:快、准、短2.体液调节:慢、长、广3.自身调节:局限二、反馈调控:正反馈负反馈前馈:三、内环境和稳态3.内环境是指A.体液B.血浆C.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E.组织液第二章细胞的功能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方式常见物质:O2、CO2、NH3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和水溶性物质贩跨膜转运方式(1)以载体为介导的易化扩散常见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2)以通道为介导的易化扩散转运物质:电解质离子离子通道类型:电压门控、化学门控、机械门控Na+、K+通道的区别:Na+通道有备用、激活和失活三种状态K+通道只有开放和关闭两种状态。通道阻断剂:K+通道:四乙胺Na+通道:河豚毒Ca2+通道:异博定3、主动转运逆浓度和电学梯度转运需要泵蛋白:一种ATP酶Na+-K+泵:每工作一次,转3个Na+和2个K+,是一种生电性泵4、出胞与入胞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8•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E.出胞•101.人体内氧气进出细胞膜是通过•102.葡萄糖进入肠上皮细胞是通过物质跨膜转运模式图二、细胞的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性及衡量指标:阈值兴奋性的周期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组织兴奋性的周期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0正常三、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正常值及特点:区分大小形成原理:K+的平衡电位2.动作电位:去极化:Na+内流产生(去极化的幅度等于极化值加上Na+的平衡电位)复极化:K+外流产生动作电位的特点及意义141.在静息情况下,细胞膜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A.钠离子B.钾离子C.氯离子D.钙离子E.镁离子3、阈电位:Na+通道开放的临界膜电位4、局部电位:阈下刺激引起的膜电位的轻度变化特点是可以发生总和5、局部电流:是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方式。四、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电-化学-电传递(递质释放量与Ca2+内流量成正比)。特点:1对1传递影响因素:筒箭毒、银环蛇毒、卡肌宁能阻断Ach受体;有机磷中毒、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肉毒杆菌抑制Ach释放。1716.终板电位属于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阈电位D.后电位E.局部点位五、骨骼肌的收缩收缩单位:肌小节收缩方式:肌丝滑行收缩过程:兴奋-收缩耦联收缩蛋白: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调节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三联管结构前负荷后负荷第三章血液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血量:占体重的7-8%2.血浆蛋白:3.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212.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A.纤维蛋白原B.血细胞C.球蛋白D.白蛋白E.血红蛋白二、血细胞1.红细胞:数量、功能、特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2.白细胞:数量、功能3.血小板:数量、功能维持血管壁完整性参与生理止血促进血液凝固三、血液凝固1.两种凝血途径内源性开始因子:XII外源性开始因子:III共同途径:X2.抗凝系统:抗凝血酶III和肝素四、血型及输血1.ABO血型系统抗原和抗体的类型和分布2.输血原则:3.Rh血型系统:有先天的抗原,但没有先天的抗体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心脏的泵血过程:心房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了解每一期中瓣膜、室内压、心室容积、血流、动脉血压的变化主动脉压室内压房内压二、心肌的生物电特性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产生原理。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产生原理。快反应自律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快反应非自律细胞慢反应非自律细胞32•A.氯离子内流•B.钙离子内流•C.钠离子内流•D.钾离子内流•E.钾离子外流•103.形成心室肌动作电位升支的主要原因是•104.形成心室肌动作电位降支的主要原因是三、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1.自动节律性:起博点和潜在起博点2.兴奋性:有效不应期较长,占到整个心室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3.传导性:房-室延搁及意义4.收缩性:同步收缩和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3413.心脏中兴奋传导速度最慢的是A.心房B.心室C.房室交界D.左右束支E.浦氏纤维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四、心电图:了解各波产生的时间和各时段所代表的意义。五、血管生理1、动脉血压及影响因素2、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3、微循环与组织液的生成12.在肺循环和体循环之间比较,数值大体相同的是A.收缩压B.舒张压C.脉压D.外周阻力E.心输出量六、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支配心血管的神经及其作用2、减压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感受特点3、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作用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不同4114.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升压素E.血管紧张素第五章呼吸一、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原动力肺通气的阻力:肺泡表面张力肺的弹力纤维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使肺泡缩小,力量指向肺泡中心43141.产生肺泡回缩压力的因素是A.胸内负压B.肺泡表面活性物质C.肺的弹力纤维D.呼吸膜内层液面的表面张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表面张力生理意义:增加肺的顺应性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防止肺不张和肺水肿454.肺通气的动力来自于A.胸内负压的周期变化B.胸内负压与肺内压之差C.呼吸机的舒缩活动D.肺的舒缩活动E.肺的弹性回缩顺应性与弹性阻力的关系:胸廓弹性阻力和顺应性与呼吸的关系肺容量=肺总容量67%,胸廓无变形肺容量肺总容量67%,胸廓小于自然容积,其弹性阻力向外肺容量肺总容量67%,胸廓大于自然容积,其弹性阻力向内肺内压和胸内压一次呼吸过程中肺内压的周期变化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惯性阻力黏滞阻力二、肺通气功能的测定:1.肺容积测定:潮气量、余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功能残气量、残气量。2.肺容量测定:肺活量、时间肺活量3.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无效腔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通气/血流比值(V/Q)正常值:0.84无论变大或缩小,均不利于气体交换△P×T×A×Sd×√MWD=51四、气体的血液运输1.氧的运输: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特点:可逆性结合,没有氧化HbO呈鲜红色,Hb为暗红色一分子Hb可结合4分子O21gHb能结合1.351.45mlO2血容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血容容量×100%氧离曲线血氧饱合度与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上段平坦中段较陡下段最陡P50的意义影响因素(波尔效应)影响因素(波尔效应)P50的意义2.二氧化碳的运输物理溶解化学结合何尔登效应: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可促进二氧化碳释放。形成碳酸氢盐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565.体内二氧化碳分压最高的部位是在A.动脉血液中B.静脉血液中C.毛细血管血液中D.组织液中E.细胞内液中五、呼吸运动的调节1.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2.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缺氧、CO2增多、pH下降第六章消化与吸收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慢波:又称基本电节律,由Cajal细胞产生。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周期性去极化和复极化。是消化道平滑肌特有的电位变化。二、胃肠激素:促胃液素:G细胞分泌缩胆囊素:I细胞分泌促胰液素:S细胞分泌抑胃肽:K细胞分泌脑-肠肽: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同时存在的多肽激素三、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壁内神经丛:消化道的内在神经粘膜下神经丛主要参与消化腺和内分泌细胞的分泌、肠内物质的吸收。肌间神经丛主要参与消化道的运动外来神经:交感神经:抑制胃肠道的运动迷走神经:对胃肠道活动有兴奋作用四、胃内消化1.胃液的主要成分和分泌细胞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粘液细胞:分泌粘液重点了解盐酸的生理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酸性环境刺激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促进小肠吸收铁和钙628.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A.钙离子B.钠离子C.钾离子D.盐酸E.内因子2、消化期胃液分泌的时相(1)头期:量多、酸度高、消化力强(2)胃期:量多、酸度高、消化力不强(3)肠期:量少、酸度低、消化力弱3、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促进的:乙酰胆碱、促胃液素、组织胺抑制的:HCl、脂肪、高渗溶液4、胃的运动及影响胃排空的因素容受性舒张是胃特有的运动形式促进胃排空:胃内物增多、促胃液素抑制胃排空:酸、脂肪、高渗食糜、抑胃肽五、胰液(消化道内最重要的消化液)成分和作用:碳酸氢钠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的激活分泌的调节:主要受体液因素调节促胰液素、缩胆囊素、促胃液素、血管活性肠肽均促进胰液分泌666.对脂肪和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是A.唾液B.胃液C.胆汁D.胰液E.小肠液六、胆汁:胆盐的作用:乳化脂肪促进脂肪酸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利胆、中和胃酸胆盐的肠-肝循环:每循环一次丢失5%687.排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A.脊髓腰骶段B.脊髓胸段C.延髓D.桥脑E.中脑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一、能量代谢:1.能量的来源糖脂肪蛋白质2.能量代谢的相关概念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3.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以蛋白质最明显709.对能量代谢影响最显著的是A.寒冷B.高温C.肌肉运动D.精神活动E.进食•A.糖•B.脂肪•C.蛋白质•D.三磷酸腺苷•E.磷酸肌酸•105.机体主要储能物质是•106.多数生理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源于4.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基础状态的条件能量代谢的表示单位:KJ/h/m2基础代谢的正常值二、体温1.生理变动:昼夜、性别、年龄2.产热:安静和运动3.散热:皮肤的散热方式:蒸发散热是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的唯一散热方式。4.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外周:对寒冷刺激敏感中枢:对温热刺激敏感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视前区调定点学说:第八章肾脏排泄一、肾脏的功能1.生成尿液,排泄代谢产物2.调节水电平衡和酸碱平衡3.内分泌功能二、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及调节1.两级毛细血管2.自身调节:肌源性学说三、肾单位结构近球小体:近球细胞(颗粒细胞)致密斑细胞间质细胞(系膜外细胞)四、尿液的生成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1.滤过的条件:滤过膜的通透性有效滤过压2.影响滤过的因素肾血浆流量3.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滤过膜的电镜扫描79142.不影响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因素是A.肾血流量B.滤过膜的通透性C.血浆胶体渗透压D.血浆晶体渗透压(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1.NaCl和水的重吸收:泵漏学说2.HCO3-的重吸收:以CO2的形式吸收,此过程需要碳酸酐酶参与3.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近球小管机制:继发性主动重吸收特点:肾糖阈葡萄糖重吸收的特点8211.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是A.近曲小管B.髓袢C.远曲小管D.集合管E.肾盂影响重吸收的因素小管液溶质的浓度: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小管液的渗透压升高----原尿中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近端小管中Na+和水的重吸收率总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称为定比重吸收。(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1、K+的分泌:K+-Na+交换2、H+的分泌:H+-Na+交换血管肾小管CO2CO2+H2OH2CO3H+HCO3-H+Na+Na+Na+Na+HCO3-+NaHCO33、NH3的分泌小管上皮细胞五、尿液的浓缩与稀释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存在是尿液浓缩的前提条件,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尿液浓缩的必要条件。肾髓质的高渗状态:髓袢通过逆流倍增产生高渗状态;直小血管通过逆流交换维持高渗状态。外髓部:髓袢升支粗段主动吸收NaCl形成内髓部:内髓集合管与髓袢升支间尿素的再循环和Na重吸收形成。六、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1、肾内自身调节:小管液溶质2、抗利尿激素:来源、作用、分泌调节(水利尿)(尿崩症)3、醛固酮:分泌部位、作用部位及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881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A.保钾排钠B.保钠排钾C.保钠保钾D.排氢保钠E.排氢保钾第九章感觉器官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适应现象二、视觉器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