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年)251573865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不同人群对养老模式选择的经济分析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宋一君指导老师钟甫宁摘要:社会结构的变迁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失去支持系统,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探讨了不同人群对养老模式选择,并建立三元选择模型分析不同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和家庭子女数较多的人偏向于家庭养老,男性、收入较高的人较倾向于独立养老,而受教育程度较高年轻一代和低收入的人群对集体社区养老模式的接受程度较高。此外,政府的养老补贴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于集体养老社区的态度和社会养老的信心。未来的养老趋势为经济上对后代依赖的减弱,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的依赖仍很强。关键词:养老模式;经济供养;生活照顾;多元logistic模型EconomicanalysisofeldercarechoicesofdifferentpeopleStudentmajoringinEconomicsandManagementYijun-SongTutorFuning-ZhongAbstract:Duetothevarianceofthesocialstructure,traditionalfamilycarefortheeldershaslostitsfoundation,andmulti-patternofeldercareistheinevitableresult.Thispaperdiscusseddifferenteldercarechoicesofdifferentpeople,andanalyzedtheeffectofdifferentcharactersonthebaseofmulti-logisticmodel.Theresultshowsthatfemale,peoplewithhighereducationlevelandwithmorechildrenleantofamilyeldercare,maleandpeoplewithhigherincometendtoindependenteldercare,whiletheyounggenerationwithhighereducationandthosewithlowerincomewouldbemorelikelytoacceptcollectivecommunitypattern.Besides,thegovernmentalpolicythatprovidesubsidyfortheeldersaffecttheattitudeofcollectivecommunitypatternandtheconfidenceofsocialeldercaretoacertainextent.Thetrendofeldercareinfutureisweakeneconomicrelianceonoffspringandremainedstrongdailycareandspiritualcomfort.Keywords:patternofeldercare;economicfending;dailycare;multi-logisticmodel一、问题的提出为了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自197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并稳定在低水平的现实,在宏观层面上引发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据统计,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人口转型的双重进程中,老年人赡养比的快速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老龄化问题在未来几十年里将是公共政策昀重大的研究领域之一(Armstrong,1999)。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也是主要的养老模式,社会学家费孝通指出“赡养父母在西方并不成为必须负担的义务,而在中国却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多方面的冲击: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和人口迁移的需求;核心家庭、小家庭的形成;“孝亲”观念的淡化以及家庭中的代际倾斜等。在社会逐渐失去家庭养老支持系统的情况下,研究和探索未来养老模式的新趋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试图分析40-55岁年龄段人群对于未来养老模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未来人口特征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二、文献综述养老模式的选择受制于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农业社会主要由具有血缘和亲缘关系的家庭为老年人提供赡养,即家庭养老。工业社会以来,家庭养老功能萎缩,大多数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很多老年人依靠退休金生活,即社会养老(宋宝安,2006)。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失地农民社会群体形成,导致劳动力的流动和从业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平均寿命的延长导致家庭负担变重(杨连专,2002;安增龙、董银果,2002);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家庭子女数量显著下降;现代生活方式使年轻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弱化(丁士军、陈传波,2005)。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家庭特征的变化,从而影响了老人获得家庭照料的可能性,也会影响人们选择养老模式的决策。老年人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既需要经济上的供养,也需要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很多学者研究过养老资源选择的影响因素。许多亚洲的研究发现,父母有愿意与儿子同住的强烈趋向(Weinstein,1990;Martin,1989;Casterline,1991;Hermalin,1992;Lee,1994;Tsuya&martin,1992;Kojima,1989)。中国的学者指出,无论是同住,还是代际间联系及帮助,儿子都比女儿重要得多(Parish&Whyte,1978;胡汝泉、叶乃滋,1991)。家庭在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与家庭这一人类社会基本制度的特征与功能密不可分。姚远(2001)总结过子女数与家庭养老功能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子女数对家庭养老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种功能没有直接影响或影响甚微。而1992年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数据证明,在控制老年人年龄及其他变量后,子女数对于老年人家庭供养存在显著作用。此外他也提除了应该关注的特殊群体,包括老年妇女、独生子女家庭、“空巢”家庭、单身老人和患病老人的养老问题。宋宝安(2006)曾对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调查,根据人口特征、社会地位和家庭情况对养老模式态度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健康状况、职业类别、家庭关系和家庭地位,都对老年人养老模式的态度有影响,而家庭收入情况与养老态度无关。而Yuanting-Zhang和FranklinW.Goza.认为家庭收入的限制是很多人仍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模式的原因,而一些城市家庭开始意识到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沉重负担,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多数人会选择自己独立解决养老问题。风笑天(2006)认为现实社会已失去了传统中国家庭养老模式的客观基础。为此广大独生子女父母会接受一些新的观念,例如认可与子女分开住,实行自我养老、独立养老积极夫妇的互助养老,或者到各种老年公寓、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等。现有的研究多是从宏观角度来分析家庭养老受到冲击的原因,并探索可行的当代养老模式,只有少数关于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系统地探讨正处于角色转换过渡阶段的当前中年一代的养老选择问题。三、分析的理论框架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主要可分为经济供养、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而养老资源的来源主要有家庭(主要指子女)、自己(包括老伴)和集体社区(及其成员)。根据养老资源来源的不同,现有的养老模式主要可分为家庭养老、独立养老和集体社区养老三种1。人们对于养老模式选择的变化是社会结构变迁的结果。随着人们对于社会变革的意识越来越强,人们会较早地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而对于未来养老模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当期的收入支配,例如通过增加储蓄、购买养老保险等来解决未来的经济问题。从理论上来讲,养老模式的选择会受到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外部养老资源可获得性的影响。相对于已经步入老年的人群来说,影响40-55岁的人群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是有区别。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属于准老人,正处在壮年到老年的转型阶段。他们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好,不会存在老年人由于健康问题而偏向家庭养老的倾向;在整个家庭中他们处于中心位置,属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层,因此他们不像家庭中的老年人一样存在家庭地位的弱化和与下一代的家庭关系矛盾等问题;他们有很强的劳动能力,收入也应当处于一生的鼎盛时期,因此可以决定现在和未来的收入分配。对于未来养老模式的选择,剔除个人偏好之后,人们会根据各种养老资源可获得的可能性做出判断。如果子女越多则获得家庭养老资源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当前收入越高则可用于未来养老的经济资源越多,就可能越偏向于独立养老;而如果政府提供的养老资源越多,则人们对政府支持下的集体养老社区模式会更有信心。根据以上分析,昀后确定的影响40-55这个年龄段人群对于未来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家庭年收入2、子女特征、老人负担等家庭特征以及政府提供的养老资源。四、数据来源与样本的描述分析本研究的数据是2007年5月初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的,调查对象为40岁到55岁年龄段的人群。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调查地区为江苏的江阴和南京地区。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问卷123份,昀终有效样本为101份。(一)对子女养老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在有效的101个样本中,有50个人表示仍会偏向选择家庭养老作为未来的养老模式。而在关于对子女养老责任的看法问题时,34.65%的人1在问卷调查中分别问了经济来源、生活照顾、居住方式和养老模式的选择。其中养老模式的选择是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未来的主要养老模式。这种意义上的模式可能不一定是原来那种纯粹的定义,而是根据人们对三种模式概念界定后所形成的三个分割区域,每个区域代表相应的养老模式。即这里养老模式的定义是一个区域而非一个点(三种养老资源来源于同一对象则称为点)。因此这种选择实质上包含了人们的一种价值判断。2这里的家庭年收入实际上指的是被调查者夫妻俩的年收入之和。认为子女应该完全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同时包括经济和生活照顾两方面。由此可以发现,在现阶段家庭养老的文化传统在很多人心目中仍根深蒂固,他们认为父母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尽赡养父母的义务是天经地义的。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人约15.84%认为子女有他们的家庭和生活,未来子女的负担会很沉重,不应当让自己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子女可以不用承担养老责任。相对于以上的观点来说,这是一种较为开明的看法,说明有一部分人已经开始意识到社会变革的步伐,他们的出发点不是个人利益昀大化,而是包括子女在内的整个家庭或家族利益的昀大化。表1.对子女养老责任的看法对子女养老责任的看法频次百分比应该完全承担养老责任3534.65%可以不承担养老责任1615.84%只要承担经济责任43.96%只要承担生活照顾责任4645.54%合计101100%表1反映出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对于从子女那里获得的养老资源开始偏向生活照顾。有45.54%的人认为子女只要承担生活照顾责任,而只有不到4%的认为子女只要承担经济责任,这一结果表明人们的经济独立意识开始增强,但生活照顾方面还是偏向于亲人。另外,有63.37%的人认为儿子和女儿在承担父母养老义务上不存在差别,余下36.63%的人认为在父母养老义务上儿子比女儿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这说明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正在弱化,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跟过去相比子女数量减少了,家庭养老资源的来源变得相对有限,因此即便是将来要嫁出去的女儿,也得开始承担同样的养老责任;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性别歧视的现象真的有所改善,人们认为生儿生女都一样。基于对性别差异态度的调查结果,在模型的变量选择中并没有引入关于子女性别的变量。(二)家庭养老的相关检验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通过家庭得以实现,而经济供养和生活照顾两方面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解决。通过家庭养老模式分别与经济供养和生活照顾的相关性检验,就可以判断人们选择家庭养老是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