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5篇【导读】这篇文档“优化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优化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1□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镇中心小学季斌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A-0034-01数学概念是小学生要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概念掌握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基本思想的理解、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教学概念本身的定义,忽视概念形成的过程,缺乏对概念进行适当的深化,拓展其外延,从而造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的理解,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在概念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做到三个“转变”,使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更加扎实、有效。一、抽象变直观,让概念不再枯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小学阶段的很多数学概念都是非常抽象的,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生动、形象、具体的生活素材,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首先问学生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当学生回答说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笔者要求学生把这些图形画一画。学生很快就画出来了。笔者再顺势提出,除了这些还能画什么图形。由于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对一些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很多学生很快就画出了三角形。这时,笔者又提出:“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图形——三角形。”之后,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画出三角形,在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三角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让学生举几个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例子。在“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中,笔者并没有按照以往的教法,直接出示三角形,然后提出三角形的概念,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先让学生画一画三角形,并说说怎样画三角形,最后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深化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认识,使得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时候不再那么枯燥。二、静态变动态,让概念不再死板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更是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是最终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不能简单地只让学生记住概念,而是要在教学中,要将概念由静态变为动态,让学生充分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其明白概念的来龙去脉。这三组数据的积也是1,那它们是不是互为倒数呢?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最终帮助学生形成了只要乘积是1的两个数就是互为倒数。在这一课中,笔者通过几组特点明显的数据,让学生的观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倒数的概念。然后紧紧围绕倒数这个概念,通过两次计算,使学生对倒数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三、单一变系统,让概念不再肤浅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教师要将概念教学置于小学数学的整个知识体系中,设计一些综合的练习,帮助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例如,认识了梯形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道练习题: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画一画,看看有几种方法。通过这道练习题沟通梯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接着,再让学生把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画一画、分一分,看看能分成几个梯形或者一个梯形与其他平面图形,进一步认识梯形的特征,抽象出梯形的概念。在这个案例中,笔者利用“分一分”让学生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画一画、分一分这个练习,使学生深化了对“梯形”概念的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理解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之间的关系。这样,把梯形这个概念置于学生学过的整个平面图形的知识体系中,使学生对梯形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是基础知识中的重要内容。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变抽象为直观、静态变动态、单一变系统,使得概念教学扎实、有效。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2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一、什么是数学概念课?数学概念是指客观事物中数与形本质属性的反映,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理论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本学科的精髓、灵魂,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数学概念课就是以数学概念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型。因此,数学概念课教学是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二、数学概念课的特征1.体验过程的直观性。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教材实际、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实际、生产和生活实际等),以问题入手(直观具体的、本学科的、跨学科的),通过与本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强的例子,使学生直观、具体例子的体验中感知概念,由知觉到感觉,形成感性认识。2.提炼过程的概括性。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以归纳的方法提炼、概括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从知觉过渡到表象。3.定义过程的严谨性。提炼、概括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可在学生尝试、补充、修改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归纳,形成简明清晰、准确严谨的定义。4.巩固过程的层次性。数学概念形成之后,严格地逐字逐句叙述、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概念的内涵,认识概念的“原型”,学生运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发现概念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是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和解题能力的形成。必要时通过反例、错题等进行辨析,完成掌握概念。三、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步骤1.引入课题:任何一个概念在学生没有掌握之前,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教师要概念教学内容,预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课时要以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学生感兴趣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概念,概念的引入要简洁、不能纠缠不清地浪费时间。2.出示目标:要求学生围绕课题自己说出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收获的知识与能力,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是学生边说教师边写,也可以出示课前预设的学习目标,让师生共同达成要完成学习的内容、获得的方法等的意愿,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3.形成概念:就是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中逐步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教学中要注重提炼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体会,忌空洞的讲解。4.巩固概念:就是通过训练题或数学活动,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巩固要及时,要加强对比与类比训练,要恰当运用反例和变式,同时,要注重练习过程中的即时反馈与评价。5.发展概念:就是一个概念提升的过程,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练习,提升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这一部分的设计要注重综合性、灵活性、应用性。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这些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数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不易掌握。在小学数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提高,空间观念的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在加强概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从概念的“引入――理解――应用”三个基本环节出发,谈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性策略。一、引入概念1.直观引入。数学概念很抽象,而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逐步上升、逐步发展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实物图像的直观性,联系儿童熟悉的事例或已有的知识,来形象地引进新的概念。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米”和“厘米”等较小的重量长度单位时,可先用让学生称、掂、量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概念,用思维的形式建立起“吨”、“千米”等较大的新的重量、长度单位的概念。2.计算引入。有的概念不便直观引入,但通过计算能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时就要采取计算引入的方法。如通过小数除法的计算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通过除法计算引出“商不变的规律”。3.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整除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教学时,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例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等概念。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二、理解概念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即是对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把握过程。为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抓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而有些概念往往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组成的定义。这些数学语言表述精确,结构严谨,对这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作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放,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如,在学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一概念时,就应抓住“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和“两条直线”这些关键字不放,从而让学生明确组成平行线的三个基本条件,加深对平行线意义的理解。2.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所提供的事例或材料,不断地变换呈现形式,改变非本质属性,使本质属性恒在。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巧用变式,对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例如我教梯形时,在按教材讲了梯形认识后,出示不同形态、不同面积、不同方位的梯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梯形,我再让他们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这样改变一下形式,就能了解到他们对梯形的认识,以及对它的底和高是否确实理解和掌握了。3.正反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除了正面揭示外,还可以用反面衬托的方法,比如出示: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通过正反两面的分析,学生对小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理解更为透彻。4.对比辨析。在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其含义接近,但本质属性又有区别。如数位与位数,化简比与求比值,时间与时刻,质数与互质数,比与比例,等等。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及时把它们加以比较,以避免互相干扰。如我教学了“质数”与“互质数”这两个概念后,就让学生比较“质数”与“互质数”的区别。先出现两组数:5;5和8,再让学生观察、比较,最后得出:质数是针对一个数而言,而互质数是针对两个数而言。三、运用概念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的途径有:1.自举实例。这是要求学生把已经初步获得的概念简单运用于实际,通过实例来说明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概念后,让他们自举例证,把概念具体化。从具体到抽象又回到具体,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更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在学生初步获得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后,就可以让学生分别举一些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实例;知道了圆柱的特征后,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柱形的。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例如,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就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并说明通分、约分的依据。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后,就可以让学生把小数按要求进行化简或改写;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可设计一组操作题;画一个等腰三角形;画一个顶角60度的等腰三角形;画一个腰长为2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3.运用于生活实践。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就必然要回到生活实际中去。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去解决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后,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