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生存和发展状况调查共青团松江区委员会内容摘要:由随务工父母在城市读书的农民工子女和父(母)亲有进城务工经历的年轻农民工构成的“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本文从代表经济、社会和心理的日常生活形态、社会交往与社会融入、心理与价值观纬度对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帮助其更好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发展融入一、研究的背景与方法(一)研究背景上海作为一个日益国际化的大都市,随着自身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极为频繁,来沪人口的数量也迅速攀升。这其中,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代农民工”自身,也有随其一起在城市工作或学习的第一代农民工的子女。我们将这一群体称为“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面对这样一个日益庞大的青少年群体,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形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与价值观,帮助他们适应、融入城市,使其与上海的发展同步和匹配,是关系到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试图研究探讨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路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二)概念界定本文所研究的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主要包括两类主体:第一,出生在农村,后来随着父母一起进入城市,父母在城市务工,他们在当地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农民工子女。第二,出生在农村,后随父母一起进入城市务工(包含目前正处于待业状态的青少年)。我们将调查对象的年龄限定在35岁以下,但明确要求其父(母)曾经或者正在城市务工。(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有关理论展开分析。1、调查地的选取本研究选取上海市松江区为调查地。上海市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经济、—2—文化较为发达,流动人口比重大,来沪青少年分布比较集中,松江区作为调查地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调查时间为2008年9月,为期一个月。2、样本选取本次调查在综合考虑样本的代表性的基础上,选择该区二个乡镇(九亭镇、新桥镇)、一个街道(岳阳街道)作为调查样本,分别代表本地区的工业园区、繁华城区和市郊结合部。之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调查条件的对象,在民工子弟学校和企业分别发放问卷300份和500份。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00份,有效率为87.5%。3、资料收集与分析资料收集采用问卷法。问卷设计包括了基本情况、学习和工作状况、闲暇娱乐、社会交往、社会融入、心理与价值观七个方面共67个问题。本研究将从日常生活形态(侧重经济方面)、社会交往与社会融入(侧重社会方面)、心理与价值观(侧重心理方面)三个方面进行分析。4、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在本次问卷调查回收的700份有效问卷中,男性占66.3%,女性占33.7%。从年龄构成来看,18岁以下的占45.4%,19岁至25岁的比例占39.2%,26-35岁的占15.4%。从政治面貌情况来看,少先队员占到46.6%,共青团员占到25.3%,中共党员占3.0%,民主党派人士占0.3%,一般群众占24.7%。从文化程度来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的占36.7%,初中文化的占26.4%,高中文化的占24.6%,大专以上的占12.1%。从来上海的时间来看,一年以内的占26.6%,1-3年的占33.1%,3-5年的占18.7%,5年以上的占21.6%。二、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的日常生活形态分析我们认为,调查日常生活形态是深入准确地把握一个特定社会群体生存与—3—发展状况的基础性工作。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本文对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日常生活形态的研究拟从学习与工作状况和闲暇娱乐两种维度加以展开。(一)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学习和工作状况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而言,学习或工作是他们的初衷,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本文拟从职业现状、职业理想和择业观三个方面来进行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的职业状况分析,对在校学生的研究则增加考察其对学校学习的适应性、对学校情况的满意度及其学历期望值。1、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对学校生活的适应性、满意度和学历期望值分析(1)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对学校学习的适应性较好,并受到来沪时间的影响生活在一个新的环境,人们都会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于随父母进城求学的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亦是如此。本次调查中所涉及在校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从这些被访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她)们对现在就读学校的学习生活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认为自己能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学生占到69%,认为比较适应的占到17%,认为“不太适应”和“不适应,想回家乡”的均仅占为7%。考虑到“适应”往往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本文还对来沪时间和学校适应程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值达到0.479。这说明,随着在沪生活和学习时间的增长,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往往能越来越好地适应在上海学校的学习与生活。(2)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对就读学校情况的满意度较高为了进一步考察在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文从老师责任心、学校课程等五个方面对学生的满意度进行分析。调查表明,被访学生对学校各方面情况的满意度较高: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所占比例均超过75%。但是,在学校的不同方面的评价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被访学生对学校老师和学校课程的满意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事实上,受制于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等的限制,当前城市的民工子弟学校在办学者和教师的素质、办学条件等方面必然会先天不足。(3)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的学历期望值较高从学历期望来看,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普遍有较高的期望值。如图一所示,被访学生希望将来能够“出国深造”的占到41%,希望达到“硕士及以上”水平的占13%,希望达到“本科”水平的占14%,希望达到“大专”水平的占8%,希望达到“高中或中专”的占14%,只希望读完初中或者回答“没有什么期望”的仅占10%。这要—4—远远高于没有城市生活的农民工子女的期望值,说明城市生活对他们产生了良好的熏陶作用,促进他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4%6%14%8%14%13%41%没有什么期望初中或初中以上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出国深造图一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的学历期望值2、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职业现状、职业理想和择业观(1)职业现状:工作单位以企业为主,收入多在600-2000元之间。从所属单位来看,除了学生所属单位即学校外,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在个体与私人企业工作的占绝大多数(58.1%),其次是外资或合资企业(占28.9%)、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政部门,另有2.6%的人处于无业或待业状态。从个人收入情况来看,除了学生没有收入以外,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无收入来源或月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占2.8%,月收入在600元-1200元之间的占41.6%,在1200元-2000元之间的34.3%,在2001元-3000元之间的占12.8%,在3000元及以上的占21.3%。(2)职业理想:呈多样化特点。调查显示,希望成为“政府公务员”的占11.1%,希望成为“企业员工或公司职员”的占16.1%,希望成为“各类专业人员(教师/医生/律师/会计师等)”占18.3%,希望成为“社会服务人员”的占6.91%,希望成为“个体户”的占12.3%,希望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占18.5%。—5—05101520系列111.116.118.36.9112.318.57.925.223.37公务员公司职员专业人员社会服务个体户自由职业无所谓其他没有想法图二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的职业理想(百分比)对随务工父母在城市读书的农民工子女(下文称“学生群体”)和父(母)亲有进城务工经历的年轻农民工(下文称“非学生群体”)这两个不同群体进行对比后发现:在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中,学生群体更倾向于从事政府公务员和各类专业人员的职业,而非学生群体更倾向于从事企业员工或公司职员、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职业。(3)择业观:重视专业技能和高学历调查显示(见表2),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认为找工作的最重要因素是专业技能和高学历,其次是工作经验和拼搏精神。传统社会中比较重视的人际关系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已明显下降。同时,年龄也不再是主要决定因素。对学生群体和非学生群体的对比发现,这两个群体尽在“高学历”这一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有33.4%的学生选择“高学历”是找工作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之一,而非学生群体的这一数据只有19.8%。选项排序频数百分比专业技能116359.8高学历224652.0工作经验328334.5拼搏精神415532.8人际关系51913.5年龄优势6644.0不知道791.9其他871.5—6—表2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的择业观(二)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的休闲娱乐1、休闲娱乐内容:以看电视电影、上网为主调查显示,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在学习或工作之余最常做的事情是“看电视、电影”和“玩电脑、上网”。这与城市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并无明显差异。此外,令人欣慰的是,被访者中有38.9%经常“锻炼身体”,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36.5%经常“看书读报”、有19.3%次经常“参加各类培训或者素质类教育”,这是一种注重自身发展的生活方式。对比研究发现,在学习或工作之余,学生群体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参加各类培训或者素质类教育、锻炼身体等有利于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动内容上,而非学生群体则主要是玩乐。2、网络:部分人有网瘾可能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上网频繁的现象,本文试图进一步分析其上网活动内容和有无网络成瘾问题。在“您上网最经常做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选择“玩游戏”、“欣赏音乐、电影”和“聊天交友”的占到绝大多数。从表3可以看出:所有回答经常玩电脑、上网的被访者中,有约1.5成的人有网络成瘾的可能。选项是否上网时间总是比原先预计的长47.152.9经常不由自主地想上网39.061.0如果减少了上网时间或停止上网,会感到不安或愤怒20.379.7曾经欺骗家人或朋友以隐瞒你上网的次数或在线时间19.280.8曾经为了上网而错过某些重要地社交活动、受教育机会或谋职机会14.285.8表3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的网瘾可能性分析三、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融入分析与日常生活形态相比,社会交往与社会融入更侧重于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考察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一)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的社会交往1、交往对象:以亲缘群体和业缘群体为主,开拓性不够社会交往圈是个体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基本平台。本次问卷调查显示(见图三),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平时交往最多的人依次是:父母及家人、同事、同学、同乡、亲戚朋友、邻居、社工。其中,父母家人与同事占到了67.9%的比例。—7—这说明,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的社会交往圈是以亲缘群体和业缘群体为主的。其交往圈同质性较强,开拓性不够。不过,我们也发现,有1.9%的人回答平时与社会工作者交往最多,这说明社会工作者对外来务工人口的工作已见成效,值得期待。此外,学生群体与非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更多的与父母、家人和同学交往,而很少与其他人交往;后者的交往对象更广泛,主要是同时、父母家人、同乡、邻居、社工等。父母家人同学同事同乡亲戚朋友邻居社工没有交往其他S135.113.332.87.94.03.11.90.91.0图三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的社会交往对象2、遇困难时的求助对象:较少求助正式组织或机构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在遇到困难时,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的求助对象主要还是亲缘群体和业缘群体,这与他们平时交往频繁、相互了解和信任有关。通过表4可以看出,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对正式的社会组织或机构的利用率还比较低。对比研究显示:在遇到困难时,除了向父母及家人求助,学生群体更多的是向老师和同学求助,而非学生群体的求助对象更广泛,主要是亲戚朋友、领导或同事、街道或居委会等。选项排序频数百分比父母及家人129488.3亲戚朋友216850.5同学316348.9老师416248.6同乡57121.3领导或同事65917.7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组织7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