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与人才培养理念(刘巨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文化与人才培养理念湘潭大学商学院刘巨钦教授/博士工学(机械)学士企业管理硕士经济学博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访问学者湘潭大学兴湘学院院长湘潭大学商学院MBA指导教授湘潭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点负责人一、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1、中国最多的是人口,最缺的是人才。2、中国就业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才的培养与国民素质的提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很多的人找不到事做;很多的事找不到人做;经济总量不足;结构性失业严重;平均文化程度太低;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教育的发展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理念需要深刻的改革。3、除了经济制度的原因外(制度性制约),劳动者素质的低下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与竞争力提高的第二位的原因(劳动者素质性制约)。随着制度性障碍的逐渐消除,劳动者素质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制约因素。4、国际上有的专家指出:在21世纪,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将取决于你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多、学习得更快、学习得更好。学习是竞争力的源泉,素质是竞争力的保障,人才是竞争力的载体,因而是竞争力的根本。5、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五个关键性因素:一是制度创新的能力(关键是改革开发的程度);二是国民素质的高低;三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四是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五是能源安全问题;其中最要害的问题还是人才问题,是劳动者的整体素质问题。6、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性竞争引起了整个社会和居民个人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人们迫切希望有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的机会。二、大学的使命北大蔡元培校长在北大任职期间的演讲中就特别提到说,在大学一定要抱定宗旨,自趋正轨。什么意思呢?就是强调在大学是一个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不是图谋升官发财的地方。另外,像哈佛大学也有这样的校训,说要与亚里士多德为伴,要与真理为伴。所以这些都是强调说,大学里的人们应该坚定一种追求真理的信念。要让我们的教授们追求真理,教书育人,传承文明,一定要有一种很好的治理结构来保证,能够到大学这个讲坛上的一定要是最优秀,最有使命感,最有责任心,最有学术兴趣的这样一些人待在大学的讲坛上。关于大学的理念。大学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组织,有一个统计很有意思。美国前加州大学校长克拉克·柯尔做过一个统计,就是全世界在1520年之前创办的组织,现在仍然用同样的名字,以同样的方式,干着同样事情的只剩下85个,这85个当中,其中70个就是大学,另外15个是宗教团体。大家可以看到,不以赢利为目标的这些组织,最具有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类似一个宗教组织,它有一种特殊的使命,就是mission。那么大学的理念,我们知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相对来讲,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19世纪中的时候,牛津大学的教授纽曼写了一本书,就是《大学的理念》。在这本书里面,他对大学的理念做出这样的概括,就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想的高级的保护力量。在19世纪的德国,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柏林大学创办的时候一个宗旨,就是把研究探索未知的世界,作为大学最基本的使命。哈佛大学成立的时候,有特许状,这个特许状规定,哈佛大学的使命是什么呢?就是在各个学科领域,发现新知识,保留、解释和重新解释现有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方法、知识、技能和探究问题的习惯,这样他们将终其一生而不断地追求学问,领导社会向前发展。我引证的这些话其实说明了就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为什么需要大学?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这样一个机构,这个机构能够为人类探究未知的世界,来创造知识,是能够使得有更多的人学到这些知识,也就是我们讲的教书育人。我想这是大学最重要的使命。当我们讨论大学改革的时候,我们始终不要忘了这一点,我们大学是干什么的?这个大学为什么存在?我们的体制是不是能够实现我们大学应该具有的理念和我们的目标呢?我认为目前中国大学的管理体制与我们大学应该具有的功能和理念,是不完全相融的。或者说在现有的体制下,我们很难达到我们大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要创造这么一种思想,那就是大学必须有非常大的自由。你只有有学术的自由,思想的自由,你才能够创造出新的思想来。如果任何一个人的思维,被过去的某种条条框框束缚住的话,你要让他创造出知识是不可能的。如果这个大学不再创造知识,不再能够真正的教出优秀的学生来,这个大学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大学治理结构应该解决的问题。三、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与大众文化或其他文化相比较,大学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首先,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文化。大学以传承、整理和创新知识为己任,是知识的集散地和创造源。而创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过程;就是探求未知世界、求证事物本质的过程;就是历尽艰辛、追求真理的过程。在这种特殊活动和特殊环境下形成的大学文化,必然深深地留下“上下求索”的烙印,必然把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捍卫真理作为自己的旗帜。第二,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创造知识和传承知识的终极目的,是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是为了使人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使人类美好的信念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张扬。一句话,是为了满足人类永恒的需要。大学文化总是把人类的未来作为自己的建设对象,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充满了对自己民族、对社会、对整个世界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与普通的商业文化、时尚文化、消费文化等相比较,大学文化所凸显的是:执着的价值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神圣使命。第三,大学文化是一种崇尚学术的文化。学术活动是大学存在的基础和核心。大学文化拒绝一切思想观念的和教条的禁锢与束缚,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始终强调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求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学术的理性思考和研究,在开放的环境中实现科学的创新和发展。第四,大学文化是一种严谨求是的文化。大学的活动,主要是进行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人与规律、人与逻辑、人与道德、人与社会、人与命运的思辩和对话,这种思辩与对话本身就是一个严谨的学术过程。因此,大学文化鄙视浅薄、浮躁、虚假、急功近利和随波逐流,崇尚严谨、逻辑、实证、经验,崇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艰苦攀登和勤奋工作。第五,大学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科学的特性就是大胆质疑,整理知识、继承传统需要批判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术交流、文化交融需要批判与反批判的碰撞;创新知识、追求真理,需要不断超越他人和自我,不断批判他人和自我;推动社会文明进步,需要批判的精神,从而达到超越现实、实现理想的目标。四、大学精神尽管大学文化具有多方面的特质,但其核心和灵魂只有一个,即大学精神。如果说上述五个方面的品质主要表达的是大学文化的共性,那么,大学精神更多的则是在诠释一所大学的个性。并不是每所大学都具有自己独立的大学精神,只有那些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通过对自己办学理念的倡导、践行、提炼和升华,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诉求的大学,才名符其实地具有自己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就将为学校抗打击求发展注入坚强的生命底蕴,并发挥出强有力的价值导向、群体凝聚和社会辐射等一系列功能在中国高等教育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不少大学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例如,北京大学以“提倡新学,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而闻名,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传世,北京师范大学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而著称。正是既有共性又极富个性魅力的大学精神,始终坚定不移地守望着大学精神这块理性王国,才使这些百年名校经久不衰,青春常在。审视大学精神,至少应当包括三个视角:首先是哲学视角。大学精神实际上反映了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哲学思想,它本质上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管理模式的哲学抽象,是对学校“文化体”和“文化群”的整合、凝炼和升华。作为哲学层面的大学精神,一定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品质。我们应当能够从一所大学的精神中,清晰地看到这所大学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价值取向以及认知世界的态度和方法,感受到它的理性光芒。其次是历史视角。大学精神不是一朝一夕铸就的,它是通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凝聚、发展而形成的,是特定范围的“文化体”和“文化群”共同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认同的自然结果。作为历史层面的大学精神,一定具有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理论品质。大学精神中,应该让人们既能够看到学校的历史足迹,又能够看到它的现实追求;既能够看到它优良的传统,又能够看到它创新的硕果,感受到它与时俱进的精神脉搏。第三是文化视角。高等学校是以传承、整理和发展科学文化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的,大学精神正是“大学人”进行这种传承、整理和发展文化活动所产生的关于自身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行为准则的文化成果。作为文化层面的大学精神,一定具有伦理、科学与民主、开放相统一的品质。我们应当在大学精神中,既能切实地感受到对知识的渴求、真理的探索和对科学的崇尚,又能深刻地领略到对合理公正的社会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由它透射出的报效祖国、造福人类、对社会进步的关心和改造社会的崇高使命感与责任感。五、大学精神的培育大学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我们不仅需要阐释大学精神的历史、内涵和功能,着眼于大学精神的继承和弘扬,而且应当着眼于大学精神的未来,着眼于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建设。首先,必须纯洁大学的精神家园。之所以重提精神家园的话题,是因为在物质生活给人们带来享受的今天,大学精神与物质世界那种本应和谐美妙的关系正面临某种程度的异化。惟其如此,才更需要我们光大大学精神的传统,维护大学作为“社会良心”的美誉,维护大学精神的圣洁,维护学术精神的尊严。其次,必须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科学创造和人文关怀是人类进步的两个车轮,尽管它们的内涵、特质、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二者绝不是互相排斥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使人文关怀获得新的理性工具、实证方法和技术手段,而人文关怀则向科学技术注入真、善、美的文化底蕴。在当今世界,把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融合作为培育大学精神的一个重要取向,既重要又迫切。因为,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之时,也越来越多地面临精神道德领域的挑战.如克隆技术的诞生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但以克隆人为攻关方向的科学研究,则可能使人类面临改变自身的危险;科学技术通过对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在极大地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又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这一切都说明,培育大学精神一定要强调科学创造中的人文关怀,通过人文精神对科学创造的正确引导,保证科技进步造福人类而不是祸及人类。第三,必须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大学教育理念是一个开放的观念体系。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同了,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不同了,因而应当在教育理念、办学理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思考教育理念创新的问题上,至少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怎样在观念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二是在体制上怎样真正形成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运行机制;三是怎样进一步强化科研,真正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以科研强势带动人才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服务;同时真正把科研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为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更大贡献。第四,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精神的建设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它必然要和世界文化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客观上要求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必须自觉加快国际化步伐,具备更加宽广的视野,在科学研究方面不断把握新理论、拓展新领域,追踪新科技、创造新成果;在文化领域方面要与世界文化加强接触、扩大交流,沟通融会,吸取精华,创新知识;在培养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