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设计【汇编4篇】【导读】这篇文档“微课教学设计【汇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微教学设计【第一篇】《丰富多样的情绪——情绪万花筒》微设计黄美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喜、怒、哀、惧四种不同的情绪感受,在学习、生活中努力培养乐观、喜悦的情绪,拥有一份好心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体验感同身受的探讨,身临其境的假设以及形象的脸谱变化让学生真正体验并了解情绪。知识与技能:了解情绪最基本的四种表现形式是喜、怒、哀、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情绪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活动探究活动一:感同身受1.学生阅读案例《小鹏的喜和忧》,并思考问题。2.(幻灯片展示不同情境)如果你遭遇以下情境都会产生哪些情绪呢?3.通过这个调查,你发现了什么?认识到人在不同情境下会产生不同情绪。活动二:情绪脸谱通过幻灯片,教师分别展示四种脸谱,学生思考:1.这四个脸谱分别代表哪种情绪?2.你能想到哪些代表这些情绪的词语呢?通过活动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其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三、小结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不同的事情、处于不同的情境中,自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这些丰富多彩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微课教学设计【第二篇】运用混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史海燕北戴河新区栅子里小学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53-54页。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计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学的,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也喜欢探索发现新知识。学生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应用题,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特点,我制作了微课件,帮助学生有序地思维,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么意思。教学目标:1、微课能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么意思,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寻找题目中隐含的中间问题来解决问题。3、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会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写出综合算式。难点:能通过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其中隐含的中间问题。教学设计:一、自主探究例4、1、学生讨论自学。(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情景图:从图中你知道什么信息?这些信息有什么联系?(2)找到所给信息中所隐含的信息。要求的问题和隐含的信息有什么联系?(3)把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说一说每步为什么这么做。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自学,把讨论的结果整理在练习本上,对个别情况进行指导。1、小组汇报,点拨思考方法。师:你们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面包师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好了36个,每次能烤9个,问题是剩下的面包还要烤几次?师:你能从中间找到隐含的信息吗?也就是解决问题必须先求什么?生:隐含的信息是还剩下多少个面包没有烤?师:通过已知信息,我们知道还有多少个面包没有烤,知道这个有什么作用呢?生:要求剩下的面包烤几次,就要先求出有多少个面包没有烤。师:现在我们用图示把它们的关系都表示出来。(课件)一共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还剩下()个每次烤9个()次能烤完师:谁能帮面包师傅解决这个问题?生1:90-36=54(个)表示:还剩下54个面包生2:54÷9=6(次)表示:54个面包每次烤9个,需要6次烤完。3、学习列综合算式同学们做的很好,为了书写方便,把这两道算式综合成一道算式吗?找三位同学来黑板书写。引导学生明白:在写综合算式时,为了先计算90-36,要把它加上括号,再除以9。正确的算式是:(90-36)÷9板书:(90-36)÷9=54÷9=6(次)学生把正确的算式重新整理到练习本上,并口答。二、总结1、收获:学生掌握了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列综合算式时应注意什么。2、学生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五、板书设计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一共有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还剩下()个90-36=54(个)每次烤9个,()次能烤完54÷9=6(次)综合:(90-36)÷9=6(次)答:剩下的还要烤6次。设计思路与意图: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学习方法上采用了:(1)运用迁移的规律、比较的方法进行启发诱导式教学。(2)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抓解题思路。学生能积极活跃地投入到问题中,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总结出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的话,那就要想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自己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微课使用建议:本节微课所讲的知识点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在微课件中我把重要的信息以及所隐含的信息做了一些提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些提示,根据学生汇总的信息利用图示把题目中的所有的数量关系列出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能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桥》教学设计模板【第三篇】《桥》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下面给大家分享《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人格与精神。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引导同学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高尚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板书:桥)回想我们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这节课再来学习1篇有关“桥”的文章。大家读课题。这是1篇小小说。它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曾经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为什么会获得如此佳绩呢?二、整体感知关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找生汇报。本文讲的就是在突如其来的洪灾面前,一位老汉为了救大家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感人事例。三、认读词语关——词语分类1.老师从课文中挑选出以下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咆哮、放肆、狞笑、势不可当;惊慌、你拥我挤、折回来、乱哄哄;喊、揪出、吼、推;2.读了这些词语,发现了什么?3.分别加上“洪水”“人们”“老汉”再读词语。四、品读句子关——体会洪水的无情1.找句子。师: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边读边找出描写暴雨和山洪的句子。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汇报。3.大屏幕出示6个句子,出声读一读。(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4.六句话好在哪里?选一句话说说生汇报:(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师:“像泼。像倒。”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字却字字千钧,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两个字一句话,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短句。(板书:短句)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写出了形势的危急。全文511个字,27个自然段,平均每一句不到20个字。(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你的语言读出当时山洪的咆哮?……生再读这些句子,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读,师归纳句式特点,以及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洪水的肆虐无情。)师:作者除了短句、段的运用,还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呢?自己读读句子,相信你一定能发现。生自由读句子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谁来说?指名说。(板书:拟人、比喻)5.六句话能换顺序吗?为什么?6.师生合作读:文章用文字表达,我们用声音表达。我读多快,你们就读多快;我读多高,你们就读多高;我停,你就接。让我们再一次用自己的语言来感受当时山洪的凶猛吧!小结:这是故事发生的环境。小小说并不是写环境的,而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的。五、品味人物关——体会人物形象(一)人们1.面对恶魔一样的洪水,人们是什么反应?2.师幻灯出示有关语句。读句子。3.师: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人们当时的情况,你认为哪个词最准确呢?(惊慌失措)你能抓住文中哪些词语来体会人们的惊慌失措呢?试着读一读。(二)老汉在这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仔细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语句,边读边品悟:1.在这危急关头,那个受全村人拥戴的党支部书记——老汉出现了。(1)课件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2)“拥戴”是什么意思?(拥护、爱戴)2.你们觉得老汉为什么会受人拥戴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7—23自然段,找出关于老汉的描写,完成老汉是一位_________的人。共同走进品位人物关。学生汇报交流,读句子,谈体会,师适时点拨,感悟朗读“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1)课件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这里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来报名。”(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救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是一个不徇私情的人。(3)老汉是一个先人后己的人。……4.在洪水面前,老支书选择了让村民先走;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了();在自己与小伙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老支书真是()!正如老话说的好:“听其言,观其行”,一个人的言行决定一个人的品质,这样的一位老人怎么能不受人拥戴呢?六、品悟内涵关——体会人物精神课文最后,(课件出示: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课文写到这才交待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找生自由说.师:这个结果简直叫人为之深深感动,这个结果简直叫人震撼。作者故设悬念,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让我们更为之感动,读到这儿的时候,也更显得悲壮。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部分。七、品味含义关——体会“桥”的含义1、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2、再读课文,想想: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桥?(生死桥逃命桥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3、马上就是清明节了,请你用上“桥”字,写几句赞颂老支书的话来祭奠他。(“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八、归纳表达特色师:让我们回过头来再回顾一下这篇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师:这些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再今后的习作中学会运用。八、课外延伸同学们,其实在与自然灾难的较量中,像老汉这样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他人生命之桥的,又何止是他呢?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感动中国的好党员。《桥》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的凶猛,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理解描写老汉的句子,感受老汉的人格魅力。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学生想象,换位思考,入情入境,体会老汉党员形象和父亲形象,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些什么样的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篇以桥为题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桥》这篇课文,去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题《桥》2、自学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从课文中自己读懂了什么?二、走进洪水,感受“洪水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