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中“教学”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4篇【导读】这篇文档“《教育学》课程中“教学”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教育学》课程中“教学”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1《教育学》课程中“教学”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摘要: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以主题、问题及任务活动为设计核心,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分析传统《教育学》课程中“教学”内容在授课中主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笔者将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方法应用于该内容,合理设计主题与专题,及其相关教学活动,以期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教育学;教学;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48-03“教学”内容是《教育学》课程中的核心部分,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开展教学实施必需的基本技能与要领,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笔者通过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现状调查,了解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教学大纲制订中对于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数过少,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难以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不能有效应用于实际,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效果不明显;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通常是以讲解、示范、演练的渐进式教学为主,教学过程分散、内容独立,学生不易掌握技能要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3.评价方式上不重视学生技能的考核,常常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有效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因此,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分析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力图将其应用于“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中,以期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学习单元的教学设计,以主题、问题及任务活动为设计的核心,开展以学生主动参与为特点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的合作、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关注个人经验基础上的知识构建。[1]在主题单元学习中,学生主要围绕主题及其专题,以真实的任务模块展开学习,其学习过程涵盖了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一)主题学习单元设计的基本要素主题学习单元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助学者、导学者的身分出现。其教学设计主要是强调设计出适合教学的主题学习单元方案,帮助学生建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因此,主题学习单元设计的基本要素主要应包括:(1)整合、提炼主题及核心概念;(2)分析单元教学目标、主题涉及内容及课程标准;(3)设计学习方法、学习任务、学习过程、资源和评价方式。(二)主题学习单元的主要特点1.主题化:选择合适的主题是设计主题单元学习的前提,在整合学习过程中,学习活动都是围绕主题展开的。2.情境性:主题是学习者学习或探究的对象,因此主题应是体现与社会、生活及自然的联系。3.问题化:主题学习单元学习中强调对学习的引导和探究,应是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习中应注重学习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学习。4.开放性:主题学习单元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反思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要不局限于课本,使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5.任务化:有效开展主题学习单元学习,应布置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根据学习任务开展学习。6.活动化:主题学习单元是以“活动为中心”的学习,是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对知识的记忆,应是使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形成对知识的建构。二、“教学”主题学习单元的教学设计(一)整体规划在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中,首先应确定学习的主题。主题的范围、对学科内容的覆盖、对知识和技能的涉及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根据《教育学》大纲的规定,结合实践教学需要,本内容主题确定为“教学”学习主题,其整体规划方案如图1示。(二)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学习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掌握开展教学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备课、上课、说课等初步技能。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确定本主题含四个教学内容。因此,确定主题教学按四个学习活动过程组织教学活动。1.主题单元标题:教学。2.课时:12课时。3.主题学习概述:在本主题学习单元的学习活动中,主要以《如何进行教学》为问题出发点,开展与教学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活动从质疑出发,以解疑为径,辅之以具体学科整合实施的活动设计。4.主题学习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主题收集、整理资料,能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运用资料,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课程所涵盖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理解、概括课堂中所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在综合活动中能充分展示相关教学方案及进行技术演示。(2)过程与方法: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教学方面,学习教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通过合作交流、分工协作及个人展示完成学习。(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学会分工协作,具有合作意识。通过课程学习具备热爱教师职业的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努力学习职业技能的思想。5.学习专题设计。(1)教学理论知识——基础篇。本专题以《教学实施应具备的知识是什么》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问题探究、资料查阅、案例研讨等方式,将质疑、解疑贯穿整个活动过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备课知识与实践——准备篇。本专题从教学准备着手,了解备课方法和策略,通过让学生自选教学内容,完成备课工作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实践准备中明确备课的方法。(3)上课技能与实践——应用篇。本专题着眼于上课的实践,掌握上课技巧,通过模拟教学,真正体验上课的过程,分析“如何上好一堂课”,了解一堂好课的精髓。(4)说课技能与实践——提高篇。本专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就某一知识或课题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并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把握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分析、总结的能力。6.教学资源设计。为开展有效的教学,该主题学习中,需为学生提供知识管理工具、教学案例、教学主题网、学习交流平台、组建班级博客、备课技能文献资料、教案撰写模板等学习工具或资源。7.教学评价设计。该主题学习的评价方式设计为:(1)提交备课材料,评价学生备课方法的学习结果;(2)学生教学演示,评价学生上课技能的学习结果;(3)学生说果演示,评价学生说课技能的学习结果;(4)按照备课-上课、撰写说课稿-说课的综合应用,评价学生教学的综合应用能力。三、结束语主题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正在不断冲击着传统学习方式,将该模式应用于《教育学》课程中,可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过程控制性更强、优化学习效果,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习的迁移。在具体的主题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联系;围绕主题学习,构建学生能力拓展体系;精心设计主题单元,提供优秀资源,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同时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顾小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权社,2009.[2]张晓琴,武丽.主题单元学习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9):69-70.[3]黎家厚.主题资源单元与教育资源发展[j].信息技术教育,2003,(7):16-17.机械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分析2机械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分析摘要:教师既是教授方法的实施者,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要合理分配教学任务,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针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教学单元为例,谈谈机械基础课教学单元设计。关键词:机械基础单元设计教学方法课题: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资助。机械基础课程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起到桥梁的作用。笔者以“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教学单元为例,谈谈机械基础课教学单元设计。一、教学目标的设定通过本次课90分钟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以机械创新设计小组学生设计的“摇摆显示屏架”为教学项目载体,从观察机构运动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分析和掌握平面连杆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且会判定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并进行处理,从而总结出判定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方法,为分析机械运动功能和设计机械结构打下基础,概括起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1)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2)会判定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并进行处理。(3)掌握判定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方法。2.能力目标(1)能够判定机构中是否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这三种特殊情况,如果有,则会处理后再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2)会用平面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判断机构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运动,并且是否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3)能够通过所学过的知识解决机构设计中的实际问题。3.思维目标(1)根据实际问题,分析机构能够运动的条件。(2)要学会通过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用平面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判断机构设计得是否合理。(3)从已有知识出发,善于分析和自主学习,扩大知识范围,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二、教学内容的确定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二是平面机构中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这三种特殊情况,及其处理办法;三是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三、教学学情的分析对于高职院校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理解方式上更偏重于实例的体会。他们喜欢从实际的案例中体会理论,学习知识,得到结论。本教学单元以机械创新设计小组学生自己设计的“摇摆显示屏架”机构为教学项目载体,引入教学内容,分析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而不是直接进行理论分析,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单元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以实际案例让学生观察机构的运动,引出新的知识――平面机构的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及其三种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获取新知识。从零件静止时的分析转变到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由静到动的变化过程,要从运动的角度出发来启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要从具体的构件抽象出简图来研究运动特点。这是利用以往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思路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处理借助图形的直观含义和严密的数学推理之间的关系。既要引导学生从直观上发现问题的实质,也要注意对某些关键的结论进行缜密的逻辑推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决办法任何一个机构都是若干个构件由运动副连接起来的。为了按一定要求进行运动的传递和转换,当机构的原动件按给定的运动规律运动时,该机构其余构件的运动也都应是完全确定的。为了使所设计的构件能产生相对运动并具有运动确定性,有必要研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根据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学生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及授课时限,决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1)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其三种特殊情况(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的处理。本单元重点是让学生会判断平面机构中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这三种特殊情况,并进行处理,目的是能够正确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在进行机构的设计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2)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平面机构中要求每个构件相对于机架的运动都是确定的,以使执行构件能够按要求执行相应的运动。本单元的重点是用平面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判断机构设计是否合理,目的是在进行机构设计时考虑机械结构的合理性。教学重点解决对策:重点讲解;启发主动思考;让学生随堂练习;提供学生参与机会。例如,机构的复合铰链部分,首先让学生判定抛光机机构的运动确定性,学生得出结论:原动件W=1,自由度F=3,机构运动不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