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最新4篇】【导读】这篇文档“平均数教学设计【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学平均数的教学(推荐)【第一篇】浅谈《平均数》的教学沙河明德小学段小琴平均数是一个重要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数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总体水平),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从而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身高、平均成绩、平均价格、平均速度等等。平均数是在第一学段已经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基础上教学的。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完全不同,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如把6颗糖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2颗。这里的“2颗”是每个小朋友实际分得的数;如果说3个小朋友一共有6颗糖,平均每人分得2颗,这里的“2颗”就是平均数,因为不一定每个孩子都有2颗糖。平均数的教学方法:1、导入环节一节优秀的课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导入工作,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预热环节处理好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把严谨呆板的数学变得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平均数》这堂课时,我们通常可以抛出和平均数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入这堂课的主要内容。例如,我在这堂中是这样引入的的,一次体育课上进行拔河比赛,第一组分了6人,第二组分了4人,第三组分了2人。最后第一组赢了,对于这次的比赛结果,你觉得公平吗?引起孩子们的思考,在他们看来每组4人才能体现比赛的公平性。其实这里的4就是6、4、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揭示课题《平均数》对于平均数你都想了解些什么?再次引入孩子们的思考。2、讲解重点本课紧紧围绕生活实例展开,例1展现的是四个小朋友收集空水瓶的情况,呼吁大家爱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在这里引导孩子们合作交流,根据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究求平均数,归纳找平均数的方法。像“移多补少”“先合后分”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解决问题中求平均数的方法。强调:这里的13是他们真实收集的水瓶个数吗?不是,13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不是每个学生收集水瓶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得到的数。可能有的同学收集到的比这个数量多,有的比这个数量少。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它是一个“虚拟”的数字平均数和这组数据中的数字有什么关系?(平均数比这组数据中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字要大。)对于例2踢键比赛,我是在学生对平均数了解得基础上,以判断题的形式引出的。使学生认识到: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合适,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平均数是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统计中应用最常用的一个指标,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学时注意体现这点,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3、练习监督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走下来,整堂课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可见练习也是课堂的重要环节,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巩固二字,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吸收。在这里除了基础知识的练习巩固,还有一些拓展知识,充分发挥学会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无论在什么时候,面对怎样的教学内容,只要你潜心钻研教材,熟读课程标准,用好教师用书。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可以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平均数教学反思【第二篇】平均数教学反思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最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数学的魅力在哪里呢?我觉得:亲切、活泼、聪明,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数学和生活相结合使之亲切。数学教学不应该是刻板的知识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实践证明,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在情感上就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节课的教学中,恰恰欠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情景设计没有与学生产生共鸣。因此,显得有些牵强。如果把收集矿泉水瓶的情景换成学生比赛或测量身高的实际活动,相信一定会掀起一个小高潮。既激发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平均数的作用。这是本节课的一个败笔。数学和实践相结合使之聪明活泼。任何知识的理解程度,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探索出的知识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真正的理解。同时也会使学生再应用中迸发灵感,使他们更聪明活泼。本节课的练习题设计,从平均数的意义出发联系实际,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加深了对平均数意义和作用的理解。而且,能把题中的情景想象的那样贴切,对知识分析的也非常透彻,这是很难得的收获。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学生也不例外。注重思维的数学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方面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在今后的课堂里,我力求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经历一次次的探索、创造、成功、快乐。付志刚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平均数【第三篇】平均数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6册42页——45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的平均数;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准备:把学生分成人数不等的六个组(每4人一组的3个,每5人一组的3个),组内编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大家的课桌上既有筷子又有碗,但张老师并不是请同学们来这里吃饭的,我想请同学们一起做个——筷子夹玻璃球的小游戏。(学生笑容满面、兴趣高涨,个个跃跃欲试。)师:大家先别急。游戏之前,请听清楚游戏规则:1、必须用筷子把玻璃球从篮子里边夹到小碗里,不准用手拿;2、掉到小碗外边的玻璃球不能算数;3、游戏时间:30秒。老师宣布“时间到”后,请同学们立刻把筷子放进篮子里。(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同学们十分投入地夹玻璃球。教师宣布“时间到”后,同学们停止夹球,迅速坐好。)师:请各小组长把你们小组每位同学的夹球个数记在统计表上。(各小组成员向组长汇报自己的夹球个数,组长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搜集、选择教学信息。)[利用筷子夹玻璃球的游戏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新知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谓是“一石二鸟”,为整节课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气氛。]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1、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概念师:这是第3小组夹球个数的统计表:学生编号12341夹球个数116614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能向同学们提出哪些问题?生1:第3小组一共有几位同学?生2:4位。生3:几号同学夹的最多?夹了几个?生4:4号同学夹的最多,夹了14个。生5:几号同学夹的最少?夹了几个?生6:2号、3号同学夹的最少,都夹了6个。生7:夹的最多的同学比夹的最少的多几个?生8:多8个。生9:这个小组的四位同学一共夹球多少个?生10:这个小组一共夹球37个。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生10:11+6+6+1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求总个数的算式。并把总个数记在统计表上的“合计”一栏。)师:知道了第3小组4位同学的夹球总数,你现在又能解决什么问题?生:可以求出平均每位同学的夹球个数。师:说得好!怎么求呢?生:用总个数除以人数,算式是37÷4=9……1。师:这说明第3小组平均每人夹球的个数是9个多。(教师板书出综合算式:(11+6+6+14)÷4。)师:(指综合算式)我把算式写成这样可以吗?为什么?生:可以。因为括号里边求出来的还是总个数,意思没有变,道理是一样的。[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好习惯,自然渗透了“数学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思想。在学生的发问、回答中把知识引向深入,过渡巧妙,衔接紧凑。]2、在讨论交流中明晰概念(教师把“平均每人夹球个数”记在统计表上。)师:请同学们观察表中的数据,这个组的平均夹球个数9个多是他们组中中哪位同学的夹球个数?生:哪一位都不是。2师:那平均夹球个数与小组中每位同学的夹球个数之间还有关系吗?生:(齐答)有。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它们之间都有哪些关系?(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小组讨论完毕,开始全班汇报交流。)生1:平均夹球个数比夹的最多的少,比夹的最少的多。生2:平均夹球个数在夹的最多的和最少的之间。生3:平均夹球个数差不多在这四个数的中间那个位置。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发现,平均夹球个数反映的既不是这个小组内水平最高的那位同学的夹球个数,也不是这个小组内水平最低的那位同学的夹球个数,而是处在最高和最低之间的一个平均水平。我们把它叫做这四位同学夹球个数的——平均数。(教师板书课题:平均数。)师:请同学们仿照咱们刚才做的,把你们小组的统计表填写完整。(教师巡回指导,选择、搜集教学信息。)[“平均数”与“平均分得到的结果”不是一个概念。“平均分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量,“平均数”则是表示事物发展中间状态的一个抽象数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而不是实际分一分,更容易使学生体验到平均数的真正意义。]3、在比较中深化概念师:如果让你比较两个小组的夹球水平,你最想知道什么?生1:我最想知道哪个小组的夹球水平更高些。生2:我也想知道哪个小组的夹球水平更高些!师:(教师同时展示3小组和第1小组夹球水平的统计表)第3小组学生编号合计1234平均夹球个数夹球个数371166149……1第1小组学生编号合计1234平均夹球个数夹球个数321048108你认为哪个小组的夹球水平更高些?为什么?生:第3小组的夹球水平更高些,因为他们的夹球总数多。师:大家有意见吗?(学生点头同意。)3师:(教师同时展示第3小组和第5小组夹球水平的统计表)第5小组学生编号合计12345平均夹球个数夹球个数21512585„„1这两个小组中哪个小组的夹球水平更高些?为什么?生:第3小组的夹球水平更高些,因为他们小组人少,夹球的总数却多。师:我刚才发现,咱们班由4个人组成的小组特别厉害,夹的总数比5个人一组的都多。但不要紧,来这里上课之前,我在我们学校做过调查,这是第7小组夹球个数的统计表:(教师出示第7小组夹球水平的统计表)学生编号合计12345678910平均夹球个数夹球个数5046375528465你认为哪个小组的夹球水平更高些?生1:我认为第3小组水平更高些。生2:我也认为第3小组水平更高些。(学生意见十分统一。)师:我不这样想。明明是第7小组夹的多,第3小组夹的少,你怎么认为第3小组的水平更高呢?如果大家能说服老师,我就接受大家的意见。大家讨论讨论,看怎样才能说服老师。(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与学生展开辩论。讨论完毕,全班交流。)师:谁来发表自己的意见?生1:第7小组的人太多了。他们夹的总数多是因为人太多了。生2:第7小组人数这么多,比总数肯定是不公平的。生3:第7小组有10人,总数确实多。但平均数不如第三小组。假如第三小组也是10个人,10个对10个,又会是哪个小组的夹球个数多呢?生4:单个对单个更公平。第7小组靠着人多才总数多,第3小组因为人少所以总数少,如果第7小组只有4个人,肯定不如第三小组总数多。所以,小组人数不一样,比总数不行,比平均数更好。„„„„师:我听明白了。看来,在小组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较两个小组的夹球水平再比总数不公平了,我们应该比他们的——生:(齐答)平均数。4师:我向同学们提一个很难很难的问题:如果让你给咱们班6个小组的夹球水平排出第一名到第六名,比什么更合理?生1:比合计。(许多学生举手表示不同意。)师:看来有不同意见。谁再说说自己的看法?生2:应该比平均数更合理。因为我们六个小组的人数不一样多,比总数不公平。师:她考虑了咱们分组的实际情况,非常好![比较出真知。在有层次的比较中,学生逐步理解了平均数的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