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单元一化学课程3篇【导读】这篇文档“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单元一化学课程3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单元一化学课程1单元一化学课程·教材·教科书本单元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你应该:1.了解化学课程的含义及其基本类型;2.知道化学课程与化学教材和化学教科书之间的关系;3.了解化学课程标准的含义及结构;4.了解化学新课程“三阶段”、“三层次”和“两类型”的结构;5.体会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并能分析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特点;6.调查基础教育化学课程与教学的现状,感受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化学课程◆化学新课程◆化学教材与化学教科书第一节认识化学课程1.1.1化学课程的含义对于“化学课程”这个术语,你肯定并不感到陌生,因为,从中学到大学你已经学习过很多门化学课程。熟悉这个术语,并不等于知道它的含义。如果问“什么是化学课程”、“化学教材就是化学课程吗”,你还真难以回答。学习活动:我对化学课程的认识其实,不只你不好回答,学术界对化学课程含义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化学课程的含义具有“多维性”。“维”,是指“维度”、“侧面”、“角度”,也就是说,人们经常是从不同的维度、侧面和角度在使用“化学课程”一词。例如,“理科课程包括物理课程、化学课程和生物课程”,这里的“化学课程”指的是“学科”,物理、化学和生物,都是理科中的具体学科;“应在初中高年级和高中阶段开设化学课程”,这里的“化学课程”是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使用的,即化学课程应该在什么时候开设,不同学段(初中或高中)的化学课程应开设多少学时,不同学段的化学课程应先给什么,后给什么等,这实际上指的是“顺序”、“进程”,是一种“计划”;“化学课程应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发展”,这里的“化学课程”指的是“目标”和“内容”。除了“学科”、“计划”、“目标”和“内容”等视角外,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化学课程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加以界定。我们认为,所谓化学课程是指学生通过与化学教学有关的有目的的活动所主动获得的全部经验。对于这一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理解。●化学课程是“经验”。这里的经验,既可以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自获得的直接经验,也可以是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所获得的间接经验;既可以是认知方面的经验,也可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体验;既可以是过程性的经历,也可以是结果性的结论。●化学课程是“学生的经验”。因为设置化学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而且,这种发展不是“他主”,而是“自主”,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发展。●学生经验获得的途径是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这里的“活动”既可以是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也可以是家庭实验活动或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当然,这些活动的开展,是要服从和服务于化学课程的根本性目标。●“活动”是指与化学教学有关的活动。之所以没用“化学教学活动”,而用“与化学教学有关的活动”来表述,主要是基于要淡化学科本位的思想,提倡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活动。概括上面的讨论,化学课程还是“经验”,是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所主动获得的全部经验。1.1.2化学课程的形式你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些名词,如“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这些都是化学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正是通过这些具体的形式,我们可以认识化学课程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一提到课程,你往往想到的是学校课程表中列出的课程,这些课程是显而易见的,人们一般称其为显性课程。它一般指的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设计和实施的课程。这种课程一般有固定的教学时间,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较为稳定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例如,学校课程表中列出的“化学课”、“化学活动课”等。除了课程表中的课程以外,还有一类课程,虽然在学校教育计划中未明确列出,但对学生的发展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化学墙报、科学家画像、化学晚会等。这类课程通常被称为隐性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是指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所组成的课程。学校课程表中的化学课就属于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的系统性,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是学科课程的重要特征。活动课程是指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就属于活动课程。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主动获得,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经历、体验、感受和感悟,是活动课程的重要特征。●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是指由一系列自成体系的科目组成的学科课程。例如学校课程表中的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等,都属于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是指由若干不同学科领域组成的、具有独特育人功能的学科课程。我国新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设置的《科学》课程就属于综合课程,它是由“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学科或领域组成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由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及发展而选择学习的课程。既可以有学科课程的选修课,也可以有活动课程的选修课;既可以有分科课程的选修课(教科书),也可以有综合课程的选修课。有无选修课,以及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关系着课程结构的合理性。选修课程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必选课程,指的是在规定的范围内学生必须选择的课程;另一种是任选课程,指的是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爱好或就业需要而自由选修的课程。上述各种形式的化学课程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化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2化学与生活课程编码2X060118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选修)学分数2适用专业化学学时数34编写日期2012.7.5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不只是化学实验室中的瓶瓶罐罐和化学试剂,而是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的学科。学习化学,不只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任务和特权,也是其它专业大学生的有益选择;学习、理解或了解化学知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现代社会生活,将有助于改善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也有助于提高个人文化素质,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并能体会到学有所用,起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作用。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2学时主要内容:1.化学学科及其发展轨迹2.化学家研究的内容3.化学既是“实用的科学”又是“创造性的科学”4.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科学教学要求:1.了解化学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化学学科的研究内容(二)第二章水-生命之源3学时主要内容:1.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水污染3.污水治理教学要求:1.了解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了解污水治理的一般过程。重点:污水治理(三)第三章空气-生命的原动力4学时主要内容:1.氧气与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的功与过;3.大气污染4.氟里昂的使用与南北两极上空的臭氧空洞5.倡导绿色文明教学要求:1.了解空气的组成与大气污染;2.了解氟里昂的使用与南北两极上空的臭氧空洞;3.树立绿色环保意识。难点: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与大气污染的治理(四)第四章食品与化学5学时主要内容:1.人体所需的营养素2.烹饪中的调味品3.食品添加剂教学要求:1.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概念,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2.了解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及调味品。重、难点:,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化学组成。(五)第五章医药与健康4学时主要内容:1.天然药物;2.化学合成药物3.新药开发,任重道远教学要求:1.了解天然药物与化学合成药物的有关知识。2.掌握医学常见药物的化学成分,了解常用药物的性质,学会正确使用药物难点:常见药物的化学成分,性质及用途;新药开发的一般程序。(六)第六章化妆品2学时主要内容:1.皮肤用化妆品;2.毛发用化妆品3.洁齿用品;4.典型化妆品的配方。教学要求:了解化妆品的分类、组成和作用。认识典型化妆品的配方重点:化妆品的化学物质的性能及用途。(七)第七章化学与材料4学时主要内容:1.材料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2.常用材料的介绍;3.各种功能材料和纳米材料。教学要求:1.了解材料的最新动向;2.掌握材料的分类,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3.了解与高科技相关的各种材料的化学原理和作用。重点: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纳米材料的概念。(八)第八章家居洗涤用品4学时主要内容:1.皂类洗涤用品;2.洗衣粉、洗涤剂;3.其他专用液体洗涤剂;4.生活中去渍小窍门。教学要求:1.了解生活中各种洗涤用品;2.了解常用去渍方法。重点:常用洗涤剂的配方(九)第九章塑料与合成纤维3学时主要内容:服饰中的化学;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各种纤维的鉴别。教学要求:1.了解三大纤维制品;2.了解各种纤维鉴别知识。重点:常见纤维的鉴别方法(十)第十章化学与能源3学时主要内容:能源的分类;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教学要求:1.了解能源的分类;2.了解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的有关知识。重点:可再生能源的相关知识三、推荐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教材:《化学与生活》.周小力.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参考书:1.何晓春.《化学与生活》.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2.魏荣宝.《化学与生活》.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年.3.戴树桂.《环境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赵雷洪.《生活中的化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四、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本课程是在学生修完高中选修课程《化学与生活》及已有化学知识基础上,加深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性质的认识,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以教师教授为主,并配合以查阅资料、写小论文、讨论等活动,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五、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考核方式:考查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作业、考勤、平时表现等(2)期末成绩占70%,形式有:提交课程小论文或书面考试制定人:周娟审核人:苑乃香2012年7月10日化学课程教学论学者3刘知新男,1928年4月生,河北定州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杂志主编、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化学科审查委员等职。从事高等师范教育40余年。他长期主讲化学教学论和有关硕士学位课程,为化学教学论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化学教学理论及课程开发,撰著教材和参考书26本,成果显著。《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化学》(主编、共六册,二册为合编)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化学教学论》(主编、合编)获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2等奖、《基础化学实验大全》(主编、合编)获华北地区第四届优秀图书2等奖。发表《发展化学教育学之我见》、《试谈化学教育的目标和课程设计》、《从高师本科化学教学论看理科学科教学论的目的、任务和师范训练》、《谈化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等论文40多篇。1984年被中国化学会授予学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982年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积极分子。享有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论著:1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学法教研组等.化学教学法讲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2刘知新,试论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化学通报,1962(3):54~583刘知新,中学化学教材教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4刘知新,发展化学教育学之我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1985,2:79~815刘知新,试谈化学教育的目标和课程设计:数理化信息丛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6:421~4496刘知新,试谈化学教学中的启发式.化学教育,1987,6:31~437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