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序言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支撑体系(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总体目标(四)支撑体系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一)突出开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二)加快开发转型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三、战略举措(一)大规模开展人才培训教育(二)加快推动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三)深化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四)强化人才国际化和创新高端化发展导向(五)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六)推进重点创新团队集群建设(七)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八)建设最具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四、重要政策(一)完善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的财政政策体系(二)实施鼓励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政策(三)实施强化人才自主培养政策(四)实施扶持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五)实施加快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政策(六)实施促进人才有序流动政策(七)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八)实施规范有效的分配和奖励政策五、重大工程(一)人才综合开发品牌工程(二)千名领军人才引进工程(三)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四)院士高端智力服务工程(五)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工程(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七)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八)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引进工程(九)紧缺专门人才培养工程(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程六、规划实施(一)强化规划实施组织领导(二)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三)营造实施规划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四)加强人才工作基础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特制定本规划纲要。序言人才是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活力之源。当今时代,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竞争已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核心和关键。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按照“引培并举、紧缺先行、优化环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健全机制,强化统筹,组织实施人才科技周等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完善人才政策和服务体系,持续加大人才开发投入,有效发挥市场配置基础性作用,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管人才新格局基本形成,人才总量快速增长,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整体素质逐步提升,使用效能不断增强,各类人才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和支撑作用。截至2009年底,全市人才总量78.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53万人,研究生学历人才1.6万人,高级职称人才2.8万人,高技能人才16.1万人,高级专家2200余人。实践充分证明,人才已成为推动我市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和第一动力,人才优势也是最需培育、最具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领军和拔尖人才严重不足、紧缺专门人才比较匮乏、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资源开发投入相对不足、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有待改善,等等。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建设经济强市,必须实行人才优先发展方针,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推动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从2010年到2020年,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科学谋划、顺势而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发展新局面,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支撑体系(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服务科学发展大局为主题,以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为根本,以提升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形成人才工作新格局为保障,着力完善人才重要政策,积极实施人才重大工程,不断优化人才整体环境,统筹推进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专门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二)基本原则——人才优先,服务发展。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人才核心支撑作用,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才优先发展服务科学发展,以人才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更好地推动经济强市建设。——以用为本,创新机制。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遵循人才成长客观规律,创新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拓宽人才成就事业平台,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专门人才开发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开放聚才,激发活力。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以全球化视野、现代化国际化理念来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经济环境、科教环境、法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千方百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使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三)总体目标以人才集聚高密度、人才素质高水准、人才结构高适应、人才机制高活力、人才产出高效能、人才发展高水平为标志,到2015年,基本建成影响力大、集聚力强、辐射力广的区域性国际化创新人才高地;到2020年,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位居同类城市前列,率先建成人才强市,成为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的领先城市。——人才总量快速增长。按照现行统计口径,到202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80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占人才总量比例达到58%,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比例达到1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人才比重明显增加,人才产业分布、区域分布更趋合理。——人才素质大幅提升。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3%,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90人年,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大幅增加,人才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才效能显著提高。到2020年,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7%,人才贡献率达到40%,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在重点园区、重点机构、重点产业建成若干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人才规模效应显著提高。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基本形成。(四)支撑体系——教育培养体系。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提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大规模开展各类人才培训工作,着力构建有利于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体系。——政策激励体系。加强政策体系研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各类人才政策在带动企业、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动等方面的导向、激励和保障作用,着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对人才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政策激励体系。——公共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法,坚持人才公共服务导向的人本化,推进人才公共服务机制市场化、人才公共服务环境园区化和人才权益保障法制化建设,着力构建务实高效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投入保障体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强化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提高人才投入产出效能,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和个人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努力形成人才资源优先开发的投入保障体系。——组织领导体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党管人才格局,探索建立科学的人才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努力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一)突出开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组织实施领军人才引进、拔尖人才培养、海外人才集聚等人才重大工程,推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引进培养一批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特级专家和钱江学者,一批获得国家及省级科学技术奖等奖项的高级专家,一批在前沿技术、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具有一流水平的科技研发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引进一批海外留学人员、海外工程师、外国专家智力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到2020年,为**服务的两院院士达到100人,分别列入国家和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30人和300人,引进培养各类领军和拔尖人才1000人以上,高级专家人才达到5500人,柔性引进外国专家1.2万人(次)以上。(二)加快开发转型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着眼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人才紧缺指数和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大力开发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型、知识型服务业中的紧缺专门人才,持续实施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倍增计划。加大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实施港航物流、创意设计、新材料、新能源、海洋高技术、国际商务等重点经济领域紧缺人才培养计划。着眼于加快推进社会转型、建设和谐社会,大力实施教育、政法、宣传文化、医药卫生等社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开发,培养一批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到2020年,引进培养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20万人。(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1.党政人才队伍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以党政领导干部为重点,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选好配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的力度,重视选拔培养复合型领导人才,强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懂经济会管理、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以提升服务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万名复合型党政人才培养工程,激励干部考取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和执业资格证书。到2020年,全市党政干部数量控制在3.5万人以内,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党政干部队伍的90%以上,具有职业资格和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比重明显上升,现代化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知识结构更加合理适当。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以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战略型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完善市场和出资人认可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积极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实施企业家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和企业技术、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培育一批具有世界战略眼光、市场开拓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培养一批具有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40万人,其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达到5万人。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以提升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模,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大力培养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的学科学术带头人,统筹推进专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