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优秀教学设计5篇【导读】这篇文档“《蜜蜂》优秀教学设计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蜜蜂》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二)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三)指导书写生字。教学重点、难点(一)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二)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板书课题10蜜蜂引路谁说说什么叫“引路”?(就是领路、带路。)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三)学习本课生字词。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2.检查自学效果。(1)字音:附:读fù,不读fú。引:读yǐn,不要读成yǐng。(2)字形: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和“爪”字区别。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引路:领路,带路。莫斯科:前苏联首都。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养蜂:饲养蜜蜂。派去:分配、指定。谈天:很随便地谈话。向导:带路的人。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可提示以下几个字: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讨论后回答:(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五)作业。1.各写生字一行。2.熟读课文。《蜜蜂》优秀教学设计(共5篇)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搜索更多其他《蜜蜂》优秀教学设计范文。《蜜蜂》优秀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教学重点: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教学难点: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教学用具:生字卡教学过程:蜜蜂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不错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1.循序渐进读课文。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2.互帮互助学生字。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3.按序逐段来反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4.呼应导语。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三、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教学后记:通过生字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课文的内容。《蜜蜂》优秀教学设计3后面为你推荐更多《蜜蜂》优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⑴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⑵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⑶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4、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1、学习第一自然段:⑴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⑵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⑶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2、学习第二自然段:⑴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⑵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⑶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⑷议一议: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⑸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⑹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四、课堂练习1、学习生字:⑴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⑵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2、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⑴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⑵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⑶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⑴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⑵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⑶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⑷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2、学生自读体会。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1、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3、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5、教师再引:⑴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⑵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五、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2、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六、拓展活动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蜜蜂》优秀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见教参116页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对蜜蜂有什么了解呢?2、学生汇报。3、师: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能力,无论被抛弃到哪里,它都能自己飞回原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现的呢?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本课我们来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二、初读课文1、分小组读完课文,给难读的字正音。2、自由读,讨论:你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么?三、理解课文1、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验证内容验证过程验证结果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内容。3、质疑(1)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2)你从哪里发现的呢?(要求学生读出有关词句)(3)看到这样的验证结果,你有什么想法?4、尝试用你的体会到的感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5、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启发?(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动脑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6、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四、总结: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五、作业1、完成相应习题。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板书设计26、蜜蜂验证内容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验证过程①选40只蜜蜂,做上白色记号。其中20只受伤了。②把蜜蜂带到两里外放。验证结果20只没受伤的蜜蜂中有17只飞回来。《蜜蜂》优秀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难点:“派”的识记与书写,“敲”的书写,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教学主要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仪、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1、师板画“蜜蜂”,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范写“蜂”字。2、板书“引路”二个字。“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二、感知: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⒊合作学习⑴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⑵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4)全班交流。4、检查朗读情况。◎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感悟1、交流:这件事的起因在课文的哪些段落?2、学习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用不同的线画出时间、地点、人物。◎用简笔画画出列宁居住的地方,从而理解“附近”的意思,给“附近”找近义词,并用“附近”造句。◎“养蜂的人”与“列宁”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常常”,给它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可是往常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宁就亲自去找他。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一说。3、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这件事情的结果如何?◎指名读一读最后一段话。◎养蜂的人为什么会惊讶?给“惊讶”找近义词。◎朗读:你能惊讶地读一读吗?◎读读列宁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啊?4、悬念: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蜜蜂是怎样引路的?下堂课学习。四、写字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