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领域电子科学技术(工学)申请类别A类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申请人:吴立刚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所在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讯地址: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园3015信箱联系电话:15846591747申请日期:2009年9月1日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填写说明一、编写前要仔细阅读《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二、编写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三、申请类别分为:A类国内申请人;B类海外申请人。四、“申报领域”包括:1.数学;2.物理;3.化学;4.化工;5.农业;6.林业;7.电子科学技术;8.计算机与通讯;9.生物与基础医学;10.医疗卫生与临床;11.药学;12.中医药;13.能源;14.资源;15.环境;16.传统材料;17.新材料;18.先进制造;19.管理科学与工程(含工商管理);20.哲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21.经济学;22.法学;23.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24.教育学、心理学;25.语言学、文学、新闻传播;26.历史学;27.艺术学、体育学。每份申请书选填其中之一。请在申请书、申请人清单上注明申报领域的具体类别,如“语言学、文学、新闻传播(文学)”。五、“专业技术职务”指受聘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如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等。六、如无特殊说明,本表各栏不够填写时,可自行加页。七、申请书页面用A4纸,于左侧加软封面装订成册(请不要用塑料封面或塑料文件夹)。申请材料(包括附件)一般不超过40个页码。一、简表申请人姓名吴立刚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77年7月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无最终学位及授予国家或地区及学校博士/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方向鲁棒控制/复杂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电子邮箱ligangwu@hit.edu.cn所在工作单位(院、系、所、实验室、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空间控制与惯性技术研究中心)通讯地址及邮编哈尔滨市南岗区一匡街2号哈工大科学园3015信箱,150001联系电话0451-86402350-2000传真0451-86418091手机15846591747个人简历︵自大学填起︶起止年月地点学习、工作单位任职08.3至今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09.1至09.5香港香港城市大学高级访问学者07.4至09.4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07.9至08.6香港香港城市大学高级访问学者06.1至07.4香港香港大学访问学者03.9至06.12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01.9至03.7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97.9至01.7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主要学术任职1)国外期刊Circuits,Systems&SignalProcessing,编委会成员(AssociateEditor);2)香港政府研究基金(RGC)评审专家(2009-);3)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2009-);4)Co-chair,InternationalProgramCommittee,2ndInternationalSymposiumonSystemsandControlinAerospaceandAstronautics(Dec.10-12,2008,Shenzhen,P.R.China);IPCMember,InternationalProgramCommittee,1stInternationalSymposiumonSystemsandControlinAerospaceandAstronautics(Jan.19-21,2006,Harbin,P.R.China);5)多次应邀为20余家国际期刊审稿,这些期刊包括:IEEETransactionsonAutomaticControl;IEEETransactionsonSignalProcessing;IEEETransactionsonCircuitsandSystems-PartI;IEEETransactionsonCircuitsandSystems-PartII;Automatica;IEEProceedings--ControlTheoryandApplications;IEEProceedings--Vision,ImageandSignalProcess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SystemSciences;TransactionsoftheASME:JournalofDynamicSystems,Measurement,andControl;Circuits,SystemsandSignalProcessing;AsianJournalofControl;EuropeanJournalofControl;JournalofControlTheoryandApplications等。并长期为CDC、ACC等著名国际会议审稿。二、主要教学和科研工作经历教学经历:讲授研究生共建课程《采样控制系统》。指导研究生:负责指导了2名硕士研究生,其中指导的冯志光硕士被推荐到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此外,协助指导3名博士研究生和7名硕士研究生,协助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姚秀明已经在国际SCI上录用两篇文章,在国际控制与决策会议(CDC2009)上录用1篇会议论文。科研工作经历:1)作为负责人,负责了如下项目:1.连续/离散重复过程的鲁棒滤波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通讯受限情形下随机系统的鲁棒滤波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基金);3.网络化控制多维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分析及综合等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4.随机系统基于网络的鲁棒滤波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海内外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2)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了如下项目:1.复杂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复杂网络化动态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及在卫星控制中的应用,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复杂生产制造过程一体化控制系统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973项目;4.网络环境下融合通信参量的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通讯受限情形下的滤波问题研究,霍英东教育基金;6.基于参数依赖Lyapunov函数的鲁棒滤波新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SynthesisTechniquesforMulti-dimensionalSystemswithStochasticandDelayEffects(RGCHKU7165/03E),香港政府RGC项目;8.AdmissibilityConditionsandPerformance-basedStabilizationofSingularSwitchedSystems(RGCHKU7031/06P),香港政府RGC项目;9.DesignofFeedbackControllersforSystemswithRandomTransmissionSignalFailures(RGCHKU7127/02P),香港政府RGC项目;10.ModelSimplificationofSystemswithStructuralConstraints(RGCHKU7028/04P),香港政府RGC项目;11.XXXX导航系统技术(No.41309060402),总装惯性技术预研;12.XXXX设备关键技术研究(No.51309040201),总装惯性技术预研。3)在控制科学领域发表和录用学术论文50余篇(第一作者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控制科学领域的权威期刊Automatica上发表论文3篇,录用论文1篇,影响因子3.178;在IEEETransactionsonAutomaticControl上录用一篇论文,影响因子3.293;在模糊系统权威期刊IEEETransactionsonFuzzySystems上发表一篇论文,影响因子3.624;在系统人控制权威期刊IEEETransactionsonSystems,Man,andCybernetics上发表一篇论文,影响因子1.350。三、目前正在承担的主要科研任务(不超过10项)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经费(万元)起止年月负责或参加项目来源60804002连续/离散重复过程的鲁棒滤波研究20万09-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0801253通讯受限情形下随机系统的鲁棒滤波研究10万08-负责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基金)20070420139网络化控制多维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分析及综合等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5万07-负责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2009CB320600复杂生产制造过程一体化控制系统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80万08-参加973项目(子课题)60834003网络环境下融合通信参量的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180万08-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0825303复杂系统的分析与综合200万08-参加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JC200809复杂网络化动态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及在卫星控制中的应用20万08-参加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11064通讯受限情形下的滤波问题研究1.9万美元08-参加霍英东教育基金四、近五年主要创新成果、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社会效益,国内外同行评价(需附相关证明复印件)近五年来,候选人以现代鲁棒控制理论与航天科技中的关键问题为研究背景,在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滤波、时滞系统与网络化控制、模型降阶及鲁棒控制在工业与航天中的应用等前沿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Automatica、IEEETrans.AutomaticControl、SystemsandControlLetters、IEEETrans.FuzzySystem、SystemsandControlLetters、《自动化学报》等权威期刊上。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分述如下:一、复杂动态系统的分析与综合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现有的系统变得日益复杂,于是各种复杂动态系统相应而生。比如,网络引入到控制系统中,产生了网络化控制系统。它与传统的控制系统相比,具有资源共享、易于实现模块化等优点。网络的引入使控制系统产生信号传输延时、数据包时序错乱及丢失等现象。传统的自动控制理论建立在实时且精确通讯基础之上,由此设计出的控制策略无法应用于通讯受限的网络化系统。因而研究复杂动态系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候选人在这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a)提出了时滞系统的时滞相关分析与综合新方法。基于Lyapunov方法和锥补线性化思想,解决了连续和离散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状态反馈、静态/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b)提出了分布式时滞线性参数变化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条件,并提出了其鲁棒控制器与鲁棒滤波器的求解条件;c)提出T-S模糊随机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并提出其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以及鲁棒故障诊断方法;d)提出了切换随机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条件,并提出了其鲁棒控制器、降阶滤波器的存在条件及设计方法。以上方向的研究成果发表和录用在IEEETrans.AutomaticControl、Automatica、IEEETransactionsonFuzzySystems、IEEETransactionsonSystems,Man,andCybernetics-PartB、InternationalJournalofAdaptiveControlandSignalProcess、InternationalJournalofSystemsScience等著名期刊上。候选人在通讯受限情形下随机系统的鲁棒滤波方向上的研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基金)”。二、模型降阶物理系统建模得到的复杂高阶数学模型由于阶数过高而不便于在系统的分析和综合中应用,模型降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候选人解决了时滞系统、参数变化系统、切换系统等复杂动态系统的模型降阶问题,并针对在信号处理、热能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背景的二维(2D)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