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设计【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画教学设计【4篇】【导读】这篇文档“画教学设计【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画(教学设计)【第一篇】《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画》是浙教社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下册的1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设计理念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这个难点,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来识字外,我们教学还要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使识字在有趣的活动中变得更轻松一些。教学目标1.会识“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师:你们还发现什么吗?(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师: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2.学生读诗。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设计意图]由画引入,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并在其中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汉字,处处都可以识字。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学教读。3.全班齐读,轮读。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声、惊”是后鼻韵。有错及时纠正。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学生中平舌翘舌、前后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由于学生多次试读诗句,诗句中的汉字便与学生多次“见面”了。在进行单独的生字认读时,生字已经不陌生,再加上多次认读和重点抽读,学生识字便不难了。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给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会不惊呢?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3.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鲜艳之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形式”。)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5)晚──早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6)读一读6组反义词。[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意图在于领会反义词并识字。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撇”,最后是“捺”。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的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设计意图]对于刚学习书写的孩子,指导必须细致,除了笔顺笔画要注意外,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同时,教师要注意范写指导。板书设计画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设计意图]将两首两两相反的诗并排,目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画”的四句诗所揭示的奇怪现象,悟出原来这些奇怪现象只有“画”上景物才是这样。将生字用加粗(或红色)表示更醒目,以引起学生对生字的主动注意;将“山、水、花、鸟”加线,可以给学生提示“画”的观察对象。《画》教学设计【第二篇】《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2、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4、知道“远”与“近”,“有”与“无”等反义词。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认识11个生字。2、难点是理解诗的内容,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首儿歌吗?课件出示“猜一猜”,请一名同学读一读。师:大家可能都知道谜语的答案,大家一起说,是什么?(生:手)师:相机揭示谜底——手。2、我们今天还要一起学习一首诗,它也是个谜语,相信经过学习,你们也能够猜出这个它的谜底。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1、自行试读古诗,边读边画出生字。(课件展示古诗)2、借助拼音读一读画出的生字,多读几遍。3、活动:借助卡片,采取抽读、接龙读等形式来巩固生字。三、学习诗句,理解意思1、谈话:刚才,生字宝宝这一关已经过了。可是,生字宝宝很淘气,又回到谜语里面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展示不带拼音的课文)谈话:谁来读一读?(多找几个同学,读一读)2、课件展示图片,引导: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3、归结出是一幅画。那么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呢?生:思考后回答。4、配动作朗读全诗。(1)找一找意思相反的词(2)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再读一读。(3)谁能再说几个自己知道的反义词。5、练习背诵。五、本课总结:这首小诗写出了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却很有深意。回去后,请大家找一找别的谜语,说给家长听,让他们也猜一猜。板书设计:1、画远山近水去花来鸟有色无声还在不惊画教学设计【第三篇】《画》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中我把故事寓于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本节课以故事贯穿始终,检测生字的过程中以开火车、猜字的游戏,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应用多种朗诵形式,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教学目标:1.检测“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积极的参与古诗朗诵活动。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主动积极的参与古诗朗诵活动。教学过程:一、课前一分钟:经典诵读----《雨》二、检测生字教学----我的课堂我做主1、小老师领读2、个别读3、教师指导前鼻音“近”、后鼻音“听”4、去掉拼音开火车比赛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6、小组赛读三、授课:一、导入借助故事,引出课文插图。1、故事《书生写诗》。2、出示课文插图,根据学习指导,小组讨论:从上往下,看一看,图上画着些什么?3、小组代表发言。3、教师小结过渡:有人根据这幅图,写了一首古诗,老师读给大家听一听。说明: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让学生结合故事、课文插图,有顺序地展开观察,初步建立画与诗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的仪态、声音,教师随机进行指导。二、引出古诗,初步感知。1、分句欣赏,思考问题:为什么从远处看山是有颜色的?为什么走进听水流声,却听不到?为什么春天过去了,花儿还开得那么鲜艳?有人走过来了,小鸟一点也不惊慌、害怕呢?2、揭示谜底,引出课题。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3、引出古诗。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说明:通过插图、生动的语言、表演进行描述,帮助学生对理解诗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三、指导朗读,背诵古诗。1、听视频范读。2、教师出示古诗,学生逐句跟读,把古诗读正确。3、教师标注停顿,再次带领学生朗读,注意诗句中的停顿,把古诗读通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4、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同桌互相听一听。5、男女生对读,师生配读、分组读、齐读。说明: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序,读来琅琅上口,独具韵律美和节奏美,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这种美体现出来。大量事实也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逐句串讲,事倍功半,也扑灭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加强朗读指导,让他们从读中体会古诗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感情。在朗读指导中,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读,可以把学生带入意境,帮助学生体验感情。其次,读的形式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变换,如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全体读等。再次,不要让学生变成“盲读”,因为学生有些字不认识,有些学生就有可能不是看着字读,而是背诵诗句。因此在起始阶段引导学生字字过目,帮助学生掌握指读的方法,左手按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