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与情境教学3篇【导读】这篇文档“李吉林与情境教学3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李吉林与情境教学1语文情境教学摘要:李吉林创立的情境教育在理论建构上形成了“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四个特点,为语文教学科学化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而且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观和教育观,开拓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视野。本文章以李吉林的教学案例为基础,逐一分析情境教学的四个特点。关键词:李吉林;情景教学;特点一、生平事迹(不少于2000字。此略)二、教育成就1978年,李吉林从外语教学运用情景进行语言训练得到启示,借鉴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境界学说”,吸取传统教学注重读写以及近代直观教学等有效因素,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并逐渐构建成一个理论体系。李吉林指出,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充分利用与课文相关的形象,创设典型的课文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进入作品所描写的情境,“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1]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已渐趋成熟,形成四个鲜明的特点,分别是“形真”、“情切”、“意远”和“理寓其中”。(一)“形真”:通过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语文课文中描写的对象大多数具有鲜明形象,如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优美动人的荷塘月色、枝繁叶茂的鸟的天堂、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英勇的琅琊山五壮士、静夜思乡的李白、机智勇敢的司马光、狡猾的狐狸、聪明能干的蟋蟀、体形庞大的鲸等等。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些景物、人物、事物几乎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陌生的对象无疑会给教学增加不少难度。李吉林利用音乐渲染、图画等方式使学生仿佛看到了课文中描写的形象,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也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奇妙、鲜活的教学氛围。李吉林在上《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给学生戴上狐狸头饰表示“狐狸”,戴上乌鸦头饰的表示“乌鸦”,在充满想象力的孩子们眼中,他们就是真的“狐狸”和“乌鸦”。然后,她让他们表演狐狸和乌鸦之间的故事。如此一来,《狐狸和乌鸦》的课文内容就从纸上进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效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老师教授课文也因还原了故事情节而容易多了。李吉林情境教学中的“形真”是指“形象富有真切感”,追求“神韵相似”的写意效果,而不是实体的完全复现,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主要方面,但又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其自塑事物形象。就如《狐狸和乌鸦》一课中,李吉林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狐狸和乌鸦,但若非得要给学生穿上狐狸和乌鸦的表演服装,拥有狐狸的尾巴和乌鸦的嘴巴,反倒是多此一举,容易使课堂扮演变成一场闹剧。“儿童往往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2]李吉林正是利用暗示的手法——以“神似”显示“形真”,并通过学生自我想象“补白”的方式,使学生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强化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知能力。(二)“情切”:利用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激发情感体验李吉林认为,“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对儿童的智能、情感、意志及个性品质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儿童在学习语言时,不仅可以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而且可以领悟关于许多事物的概念和观点,感受蕴涵在语言中的思想感情、艺术形象以至逻辑和哲理,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和培养民族的气质。”[3]在这样的语文课程认知下,李吉林强调语文授课过程中“情切”的重要性,她反复强调“缺了情,那境就会变为死板的、形式的,只有情深才能境活。”因此,李吉林在情境教学中注重利用情境反映课文中的“情语”,让学生在再现的情境中读懂课文中包含情感的语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便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李吉林在上《小白花》这一课时,发现文章自然而然就引起了她的共鸣,因为这篇课文写的是1976年周总理逝世时,首都人民在清明节到**悼念总理的事。这是她亲身经历过的事,自然很容易就被触动了,但是如何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也能体会到人民对总理强烈而真挚的爱呢?她考虑过发问和图画描画的方法后,都觉得不行,因为“图画是没有办法再现的,因为画不好的话,就失去了一种庄重的感觉,表演则更是不恰当的。”[4]经过反复思考,她挑选了一组表现当时情景的黑白放大照片和一段纪念总理的悲凉而凄婉的小提琴独奏电影插曲作为她课堂情境再现的素材,她用音乐去渲染当时悲伤、沉重的场面气氛,用真实的照片去再现当时庄严、肃穆的现场情况,再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把孩子们带到课文中所描写的那个情境。那堂课成功了,不仅她哭了,孩子们也哭了,连听课的老师、专家们也哭了。李吉林认为,情境教学中的情感过程是“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情感变化中,感受到什么是“美”、“丑”,什么是“是”、“非”,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进行,智力活动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情感[5]发展不断内化、价值化和个性化。李吉林紧紧抓住情感对情境塑造的内在作用,将教师的情感作为学生情感的导体,以教师真挚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学生在人为优化的情境中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课文所描写的对象上,在想象力的驱动下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认知活动中,逐步加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自觉接受审美情感、道德品质以及情感意志的陶冶。(三)“意远”:发挥想象力,丰富课文情境李吉林指出,情境教学就是要顺应作者的思路,体验作者情感的脉搏,创设有关情境,从而把学生带入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情境之中,使创设的情境之境深远。[6]在情境教学中,李吉林通过创设情境和引导想象,使学生顺利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得以在脑海中浮现作者所描写的那个广远的大自然或生活的场景。当然,这个情境不是简单的拼凑,是学生以眼前的情境为基础,在脑海中经过重新叠加和组合而形成的另一个相似的新情境。李吉林在上《燕子》一课时,由于文中的一句话“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较长,而且学生对“黄绿眉眼”这个词又比较陌生,因此,李吉林将这句话简化为“风吹拂着柳”,接着让学生在“风”和“柳”的前面各加上一个字,成为“微风吹拂着柔柳”,引导学生观察放大课文插图中的杨柳,体会加上“微”、“柔”后的“微风”和“柔柳”给人一种什么感受。这实际上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引导学生想象中进入情境。有的学生经过想象体会后说:“加上‘微’、‘柔’,我觉得柳枝好像摆动起来。”可见,想象力发挥作用了。接着,李吉林用彩色粉笔画了许多飘动的柳枝,然后加上黄绿的柳叶,犹如眉眼一般。学生在想象情境的帮助下马上明白了,纷纷说:“这样写,就把杨柳写活了。”“杨柳好像从梦中刚刚醒来,睁开了眼睛。”由此可见,学生不仅理解了词句的含义,而且对全段描写的春风杨柳的意境有了更加具体、鲜明的印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提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的观点。“文思神远”的著文追求被李吉林活用到情境教学中。一方面,并不是语文课文中每一个场景都能完美地再现;另一方面,有些时候学生需要外力驱动他们想象和创造。情境教学则能很好地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因为情境教学追求的不仅是在审美的乐趣中让学生有情有思地感知教材,而且还要在此过程中,使学生“顿悟不断加速产生”,[7]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四)“理寓其中”:抽象理念形象化,降低理解难度语文教学中创设的情境不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赏心悦目但毫无功用的花瓶,而是可以作为贯通上下、直指中心的主干。这源于语文教学中创设的情境中蕴涵着与课文主旨密切相关的深刻理念,并与创设的生动的形象,产生的真挚的情感和开拓的深远的意境融为一体,使抽象的理念伴随着丰富的形象,降低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识力。正如李吉林所说的,阅读情境教学所蕴涵的理念其实就是课文的主题,教师要诱导学生“明意”和“知理”,进入作者写作所要达到的“意境”,理解课文蕴涵的“哲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只有围绕课文的主题,才能富有深刻的内涵,并具有内在联系。李吉林在上《桂林山水》这一课时,先后运用了假想旅行、挂图、简笔画等多种手段创设连续的课文情境,激起学生走近桂林山水的欲望,并通过具体形象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这些连续创设的课文情境始终都紧扣“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国山河秀丽”这一主题,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情感。又如,李吉林在上《小白花》这一课时,利用一组表现当时情景的黑白放大照片和一段纪念总理的悲凉而凄婉的小提琴独奏电影插曲,把孩子们带到课文中所描写的那个情境,感受当时悲伤、沉重肃穆的场面气氛和庄严、凝重的现场情况。她的这些举措都是为了体现“群众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这个主题,以激发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三、专业小结“理寓其中”揭示了李吉林情境教学的中心要务,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情境在情理教学中的纽带作用。在充满童真童趣、美感丰富的优化情境中,学生在获得具体感受的同时产生了积极的情绪,再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与引导,他们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课文所描写的对象上,进而懂得课文中蕴含的道理,由物我对峙达到物我统一的和谐状态。由此可见,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是根据上课的需要,创设并运用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和推理情境,使学生缩短与课文的距离,更加顺利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创造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最好的发展,更使语文课堂变得具有美感、智慧和趣味。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正是通过“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而“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8]这也是情境教学“形真”、“情切”、“意远”和“理寓其中”四个特点所体现的实际教学效果。然而,情境教学“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这四个特点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因此,“只有用整体性的观点、相互联系的观点以及教与学处于发展变化的动态观点来看情境教学,才能实现情境教学的最优化”。[9]李吉林情境教育读书心得体会2李吉林情境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李吉林情境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第五小学何静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感受到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理论中始终关注语文中的儿童,始终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我们常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于独挡一面,把学生放在听的位置。通过此次读书,我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感受中有所思考,有所触动。李老师告诉我们,要爱教育。师德师风告诫我们,爱教育,首先就要敬业。通过阅读李老师的书籍,更让我认识到,只有拥有了对教育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使学生信任,让家长满意。我认为,作为普通的一名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从事的一项工作,而是一种责任。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责任心,就会在日常教学中,把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又用自己的品格影响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不仅具有优异的成绩,更具有良好的心理。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李吉林老师从教几十年,从未要求过什么,她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年轻教师所学的。我们在获取种种荣誉时,都是学生在与我们一同成长,一同进步。李老师告诉我们,要爱自己。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面对班级中形形色色,性格迥异,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学生,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告诉自己,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每个孩子,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每个孩子都渴望进步,渴望获得成功。所以,面对教学工作,我们要用自己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学生、改变学生。我们不是苦行僧,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种诗意的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的生活。李老师告诉我们,要爱学生。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