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创新型人才资源高地的策略上海科技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谢建方目录一、区域科技创新二、构筑人才资源高地一、区域科技创新1、省区现代化的发展进程2、省区现代化的发展路径3、区域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1、省区现代化的发展进程(1)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基本观点(2)两次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3)我国现代化实现程度的国际比较(4)省区现代化实现程度的客观分析1、省区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类别评价指标标准经1、人均GDP逐年计算济2、农业增加值比重(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5%以下指3、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45%以上标4、农业劳动力比重(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30%以下5、城市人口比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0%以上社6、医疗服务(每千人口中的医生人数)1人以上会7、婴儿存活率97%以上指8、预期寿命(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70岁以上标9、成人识字率80%以上10、大学普及率(在校大学生占20~24岁人口比例)15%以上注:逐年计算:如1960年为1280美元,1970年为1702美元,1980年为3411美元,1999年为5147美元,2000年为6399美元。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类别评价指标2000年基准值知识创新1、知识创新经费投入(R&D/GDP)2.3%2、知识创新人员投入(从事R&D活动科学家和工程师/万人)333、知识创新专利产出(居民国内专利申请数/百万人)7904、中学普及率(在校中学生人数/适龄人口)100%知识5、大学普及率(在校大学生人数/适龄人口)60%传播6、电视普及率(电视机台数/千人)6417、因特网普及率(因特网用户/万人)2988知识8、城镇人口比例(城镇人口/总人口)79%应用Ⅰ9、医疗服务(医生人数/千人)3(生活10、婴儿存活率89.4%质量)11、平均预期寿命(岁)7812、人均能源消费(千克石油当量/人)5448知识13、人均GDP(2000年价美元)27680应用Ⅱ14、人均PP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NP)27770(经济15、物质产业增加值比重(农业和工业增加值/GDP)32%以下质量)16、物质产业劳动力比重(农业和工业劳动力/总劳动力)30%以下2000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项目1970198019902000中国达标系数0033中国实现程度40546376高收入国家实现程度100100100100中收入国家实现程度848493世界平均实现程度68808189中国的世界排名71656462国家排名样本数1001051021082000年中国省区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地区分组地区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人均GDP(美元)地区分组地区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人均GDP(美元)中国31762911四川30691634河北297421010中等现代化水平(中等发达)北京74(P)9443084内蒙29721781上海669744516宁夏29722645天津549342435低新疆28722956初等现代化水平(初等发达)现湖南28722731辽宁408731455代安徽27691631陕西39782607化重庆27742683浙江358331771水甘肃27672503黑龙江358121130平青海27712693江苏358331561︵河南26671716吉林34782923欠江西26682631广东348131659发海南26701862山东327721264达广西25681564山西32773660︶云南23601588湖北31792944贵州22601350福建317921494西藏226016402、省区现代化的发展路径(1)省区现代化路径选择的两种模式(2)两种路径的分析(3)三阶段发展步骤(4)成功可以预期2、省区现代化的发展路径路径选择的两种模式:一是积极跟进的现代化路径,二是迎头赶上的综合现代化路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圆圈代表人类文明起步、发展、成熟和过渡的发展周期)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知识社会综合现代化跟进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工业社会第次二现代化两种模式示意图2、省区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世界前五位国家知识创新指数排序国家1970198019902000指数排名指数排名指数排名指数排名瑞典53864511121201日本73282310631201瑞士781n12011053芬兰3217441374111024韩国7381523561710153、区域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1)区域科技创新的功能和任务(2)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科技发展能力(3)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4)建立区域创新指标体系(1)区域科技创新的功能和任务创新概念发展起始阶段:1912年,经济学概念(熊彼特)创新是“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重新组合”,以“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发展阶段:1970年,整合论创新的基本特征是创新(创造新的东西)和创效(创造新的效益)。成熟阶段:2000年,更为重视创造发明“创新美国”表述:“能够引导产生社会和经济价值的发明与洞察力的结合”。“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表述:“由知识提取新的经济和社会收益的过程”。3、区域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3、区域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区域科技创新的功能和任务结合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特点与优势,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促进系统中各行为主体开展活动和相互作用,达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创新要素(主体性要素、资源性要素、环境性要素等)积累和科技集群形成,经济地创造、引入、改进和扩散新的知识和技术,促成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3、区域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2)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科技发展能力区域科技发展的水平分析(2002年科技进步监测数据)区域科技发展的进程分析区域科技发展的模式分析2002年科技发展水平分析东部地区科技进步综合指数中部地区科技进步综合指数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综合指数北京100.27湖北72.80陕西72.96上海87.51黑龙江71.37四川71.09广东84.17湖南70.82重庆70.03天津81.68安徽70.41新疆69.63江苏78.43吉林70.35广西69.32福建76.06河南69.10云南67.14辽宁75.04江西68.47内蒙66.43山东75.03山西67.69甘肃66.29浙江74.76贵州66.35海南70.40宁夏64.91河北69.30青海64.85西藏62.33平均值79.3370.1367.533、区域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区域科技发展进程分析要素积累能力建设创新主导引领经济对全国31个省级区域系统聚类,定位如下:第一类:北京上海广东天津辽宁江苏山东浙江福建第二类:湖北陕西四川重庆黑龙江吉林湖南河北河南安徽新疆广西海南第三类:山西江西云南甘肃内蒙宁夏贵州青海西藏3、区域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区域科技发展模式分析一级指标发展模式科技进步基础基础支撑型科技投入投入驱动型科技产出创新主导型高新技术产业化产业带动型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拉动型3、区域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区域科技发展模式分析各地区科技发展模式模式投入驱动型基础支撑型产业带动型需求拉动型创新主导型山西陕西贵河北辽宁吉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福北京地区州甘肃青海林山东河南广东四川建江西广西黑龙江宁夏西藏新疆内蒙重庆云南海南安徽湖北湖南3、区域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3)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理论框架★路径创新:综合现代化模式★战略创新: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区域竞争优势理论区域结构优化理论区域优势产业理论★运作创新:进步衰退生产要素导向投资导向创新导向富裕导向发展的依据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阶段竞争优势发展的四个阶段(迈克尔·波特)3、区域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竞争优势发展的四个阶段:※生产要素导向:只有生产要素具有产业优势。应用技术层次不高,是广泛流传、容易取得的一般技术。※投资导向:竞争优势要奠基于从政府到企业之间积极投资的意愿和能力,他们努力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最佳的技术,也常以付专利费、合资或其它途径找寻更精密的外国产品和制程技术。※创新导向:依赖生产要素而形成竞争优势的情况越来越少。企业除了改善国外技术和生产方式外,本身也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开辟新产品、新产业的出现。※富裕导向:上述三个阶段象征经济起步,而这一阶段是经济走入衰退。主导这个时间的力量是上述阶段积累下来的财富。企业持续投资和创新行为已不再,大企业左右政府保护政策使自己与竞争者隔离。富裕导向的一个特征是企业购并。3、区域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上海市科教兴市核心指标◆全社会R&D投入相当于GDP比例(%)◆劳动力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重(%)◆每十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数(件)◆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知识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科技进步贡献率(%)◆每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环境质量指数◆张江创新指数上海市科教兴市区县评估指标一、通用性基础指标(一)科教投入财政科技投入指数财政教育投入指数人均科普经费区域内企业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二)科技产出每万人专利申请数技术交易合同金额高技术产业、知识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三)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区级财政收入增幅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市民生活信息化指数环境污染治理指数二、差别化特征指标区内主导产业增长情况区内主导产业的科技含量及创新水平3、区域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二、构筑人才资源高地的对策1、人才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3、上海国际人才高地战略4、西部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建议1、人才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1)人才资源概念(2)人才资源特点(3)人才资源管理的新趋势(1)人才资源概念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传统经济三大资源新经济五大资源1、人才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1、人才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2)人才资源特点a.技术性和社会性相结合b.流动性c.能动性d.持续开发性e.创造性1、人才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3)人才资源管理的新趋势a.工作配置的自主权b.劳动关系的新模式c.岗位设置的新发展d.剩余价值的索取权e.人才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创新价值实现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1)如何把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2)为什么提出人才强国战略(3)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4)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部署(1)如何把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从三个方面把握:第一动力资源第一战略资源第一优质资源(2)为什么提出人才强国战略经济发展存在深层次的两个问题:第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尚未得到有效优化。第二、追求GDP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和社会的非均衡性加剧,人的发展滞后于经济。两个原因:其一、地大物不博其二、人多质不高(3)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人才的强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第二、通过人才来强国(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4)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部署指导思想: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本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以人为本主要内容:(分三个层面)☆思想观念: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根本标准)②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③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队伍建设:④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的核心)⑤加强高层次队伍人才建设(人才培养的重点)☆制度改革:⑥形成科学的评价和使用机制⑦完善人才市场体系⑧加强对人才的有效激励⑨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⑩建立充满生机的人才工作机制3、上海国际人才高地战略(1)自1994年提出建设人才资源高地战略(2)国际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要求建设国际人才高地(3)如何建设上海国际人才高地(4)系统制定人才强市系列规划政策(1)自1994年提出建设人才资源高地战略人才分布高密度数量人才素质高水平质量人才结构高对应结构人才流动高活力机制人才产出高效率产出(2)国际四个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