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学设计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同课异构教学设计5篇【导读】这篇文档“同课异构教学设计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同课异构教学设计1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教师编号:***542作者:金淑雯课题:安全过马路科目:社会活动课时安排:中班20到25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2、认识交通标志教学重点:懂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活动名称:中班社会活动《安全过马路》设计意图:近年来,“中国式过马路”话题相继报导,人们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进行了讨论和反思。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师,我认为这些要从娃娃抓起,让幼儿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根据中班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我设计了此活动。活动目标:1、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2、认识交通标志活动准备:两段视频、红绿灯图片、白色布条(斑马线)活动过程:一、话题导入师:1、小朋友,你们知道怎样过马路吗?2、马路上的车子那么多,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3、现在我们来看看那些上班的叔叔阿姨是怎么过马路的。二、观看视频集体讨论1、播放视频1师:那个有红、绿、黄三种颜色的灯是什么?地面上一道一道整齐的白色线条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等到红灯变绿了才过马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2、播放视频2师:十字路口为什么这么乱?叔叔阿姨的做法对吗?为什么?那应该怎么做?三、小结:路上车多,人多,只有人车各行其道,才能走得又快又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可以避免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游戏:过马路玩法:由配班老师手拿红绿灯图片站在“十字路口”。幼儿看标志灯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斑马线。如违反规则罚停玩游戏一次。同课异构教学设计2Module5Unit2“Ifyoutellhimthetruth,you’llprovehowhonestyouare.”北京****中学***评析:北京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教学背景分析1.学情分析:(分析:2.对以往教学情况的分析与对策研究:二、教学目标分析确立依据:教学目标:三、学习准备分析教师:学生:四、教学过程五、延伸与拓展附件1:教学反思附件2:其他需要的文件总体分析与建议:1)同课异构教学设计3“同课异构”教案《回收废品》教学设计裕丰园小学童彩红教学目标:1、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从小渗透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投影仪、电脑课件。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列式并计算。难点: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学具准备:小棒。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电脑课件出示图:公园里各个角落都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和塑料瓶。师:这是教师今天特意去公园拍摄下的,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谈话,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到塑料袋和塑料瓶。师:这都是人们留下的,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美丽的公园将变成了什么样呀?1学生想象,并发表简短的感受。师:是呀,有三个小朋友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决定一起来收集这些塑料袋和塑料瓶。二、新课教学1、出示课件: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一起来认识这三个小朋友。生说出三个人的名字:小林、小红和小青。师:他们好像正在讨论着什么事情,谁知道?请学生读出三人的对话。找出数学信息:小林:收集26个塑料瓶小红: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3个小青: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4个2、提出问题:师: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1)学生摆小棒,小组交流讨论。(2)集体交流反馈。师:这个问题谁能解决?生:23+6=29(个)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呢?生1:我是通过摆小棒知道的,小林有23个,我就先摆23根小棒,小红多了6个,我就再增加6。23增加6可以用加法算式23+6来表2示。生2:小红说我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多6个,也就是说在小林23个的基础上再多加6。师小结:原来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是用加法的,多了多少就加上多少。师:刚才同学们说得真好,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生:我可以提出,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师:你能摆一摆小青收集的塑料袋的个数吗?3、学生动手摆,然后表示。教师对着学生摆的小棒提问: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出算式:26-4=教师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生:因为小林收集的塑料袋是26个,小青收集的比他少4个,就要从26个里减去4个。师小结:哦,小红比小林多,我们就是在26的基础上加,现在小青比小林少,我们也就在26的基础上减。师:通过他们三人的努力,公园漂亮了许多,而且环境也得到了保护。4、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全班齐读。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的第1题。课件出示图。(1)观察图,找出已知条件。3(2)学生同桌摆小棒。(3)独立列式。师:你是怎样列式的?生:42+6=48(只)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笑笑比淘气多6,也就是比42多6,所以就是42+62、练一练第2题。(1)观察图,弄清题意。师:“我们班再捐12本书,就和你们班捐的一样多”这句话怎样理解?生1:也就是说笑笑班没有淘气班捐的多。生2:应该比淘气班少12本。(2)独立列式计算。3、比比谁算得快(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4、看图提教学问题。投影出示图。师:图上告诉我们哪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小组交流。(2)集体反馈。四、课堂总结。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应用题,说说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4五:作业。1、出示口算卡“接龙练习”完成第3题。2、完成第4题:指导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组织交流,并写出算式的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同课异构教学设计4课题研究资料教学设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设计中卫九小孙守福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例2,练习十八第7、8、9、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将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的方法,并能在计算中灵活运用。2.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3、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口算:把下面各数改成百分数:0.02=1.5=1.004=8=(说说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2、创设情境,激趣质疑:(1)课件出示: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1/5,春蕾小学有750名学生,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独立列式解答。)(2)、出示例2: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0%,春蕾小学有750名学生,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3)过渡:数量关系式是什么?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是一样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课题研究资料教学设计少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二、尝试探究:1.自主探究,尝试探疑:(1)自主列式计算。(2)百分数不能直接参与计算,可以把百分数转化成什么数来计算?百分数转化成小数和分数分别是怎样转化的?并写出两种转化的计算过程。2.小组合作,解惑答疑:百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方法是什么?转化成分数的方法又是什么?3.展示互动,点拨释疑:(1)小组展示交流两种解法及转化方法。(2)总结建模: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方法: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直接写成小数。(概括为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再去掉百分号。)百分数转化成分数的方法: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再直接用分数乘法计算。(强调,其实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3)完成书中例1的省略号,总结快速转化的方法。三、学以致用: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第3题(熟练百分数化为分数,小数的方法。)(根据及格率的意义求及格人数)2、练习十八的第7、8题.(利用数轴和表格熟练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3、一辆自行车原价是312元,现价是原价的85%,现价是多少元?4、4、某商贩今日购进水果36千克,卖出去了60%,还剩下多少千克水果没有卖出?(先求剩下的百分率,再求剩下的水果重量。)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在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在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时要注意百分数不能直接参与计算,要先把百分数化为分数和小数再进行计算。)五、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的第9、10题.同课异构教学设计:5同课异构认识平均分二年级数学组同课异构除法的初步认识---认识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第50.51.52页内容以及相关习题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图理解平均分。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3.在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同时吗,感受数学与沈国的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情境图)“森林里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盛大的聚会,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都来了哪些小动物?”二、探究新知:师:“宴会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小熊猫正盯着竹笋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竹笋分给小熊猫,该怎么分?1、随意分。“请拿出自己的圆片代表这六个竹笋分一份。学生自由分”(1)交流分法。(2)老师概括分法。观察分法每一份不一样多和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2、理解平均分(1)尝试平均分A引导学生根据信息窗提问题,“平均每个猴子分几个桃子?”刚才同学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熊猫分了竹笋,他们这样分很好,猴子也要求平均分,12个桃子分给三个猴子你能提个问题吗?“你会这样分么?”B学生拿出来自己的12个圆片代表桃子分一份C交流分的方法。D归纳方法:“尽管我们刚才分的方法不一样,我们都最终得到了一个结果,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4个,也就是说,你们都是平均分。(2)体验平均分。A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每只小兔子分四个萝卜,这些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B学生分一份,然后交流分法C动态演示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课本第52—53的1、2题(2)开放练习:用学具摆一摆:12人排队每个排有6人,可以排成几排?12人排队排成4排,平均每排有几人?四、概括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说一说。然后汇报板书设计: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教学反思: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从而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一开始我就以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情境图)“森林里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盛大的聚会,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宴会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小熊猫正盯着竹笋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竹笋分给小熊猫,该怎么分?”班级里没有象别的班级出现的可喜之处。,此处的设计线条比较粗,所以导致学生回答没有出彩的地方。问题的提出,使学生陷入思考,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观察分法每一份不一样多和同样多。师顺时归纳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主题的导入让本节的重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接下来的环节是尝试平均分、体验平均分:在这两个环节里,我充分让学生摆了说,说了摆,从而明白这两种方法都是平均分。动手操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