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财务分析报告我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革进展最快、经营机制最活、管理最规范、经营成效最显著的一年。一年以来,财会电脑工作在自治区联社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银监管部门、人民银行的监管和指导下,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规范操作,提高效益为中心,按照“加强监管,规范管理;增加拨备、抵御风险;做实利润、消化包袱”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行为,强化成本控制,减少非生息资占用,促进了业务经营和财务工作的稳健发展,促使全辖全面地完成了各项经营目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现将一年来的财务活动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县联社是一个统一法人社的独立核算单位,附属会计核算单位有1个营业部、12个信用社、5个信用分社,共18个营业网点,由联社财会电脑部统一办理决算。截止末,全辖员工总数148人,比年初增加11人,其中:在职员工143人,内退员工5人。会计出纳人员79人,占在职员工的55.25%。年末资产总额为74491万元,比年初增加12826万元,增幅20.8%;负债总额为72668万元,比年初增加12539万元,增幅20.85%;资产负债比例97.58%;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802万元,比年初增加286万元,增幅18.87%。二、业务经营情况及分析我县联社今年业务经营情况总体表现为:存、贷总量增长较快,农贷投量加大,不良贷款实现“双下降”,实现盈余,资金头寸宽余,现金支大于收,货币呈现投放。(一)各项存款增速较快,存款规模迅速扩大。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3796万元,较年初增加12632万元,增幅24.69%;完成区联社下达年度计划任务的105.27%。其中:对公存款余额8891万元,比年初增加5769万元,增幅184.79%,完成区联社下达年度计划任务的144.23%;储蓄存款余额54905万元,比年初增加6863万元,增幅14.29%,完成区联社下达年度计划任务的85.79%。今年,我联社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了一系列工作措施,积极组织资金,各项存款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县联社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搞好与各级党政部门的关系,将涉农企事业单位账户尽可能开在信用社,壮大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二是抓住政府给农民兑付以粮直补贴、种子补贴等机遇,大力组织资金;三是根据辖区产业经济特点,确定吸储重点,多渠道、多方位组织资金;四是大力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存、贷结合以贷引存等业务,支持地方发展优势产业,培育了新储源;五是充分利用地势人利的优势,开展员工阶段性组织揽存活动,大力组织存款;六是提高临柜人员服务质量,赢得广大储户的信任,增强信用社市场竞争力。(二)各项贷款总量稳步增长,农贷投放力度较大。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4223万元,比年初增加11219万元,增幅33.99%,完成区联社下达年度计划任务的136.82%;其中:按涉农贷款新口径“三农”贷款29752万元,比年初增加3757万元,增幅14.45%;“三农”贷款占比67.28%;各项贷款(包括三农贷款)的增量、存量市场份额均为第一。今年,我县联社积极开展贷款营销,在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指导下,树立靠产业促带动,靠支农求发展的经营新思路,加大对“三农”及辖区经济建设信贷资金的投入,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支持农民生产生活资金所需。全年累计投放各项贷款33735万元,较同期多投放6516万元。其中:累放“三农”贷款22972万元,占总投放的68.1%;在满足“三农”资金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支持效益好、信誉度高的个体工商户和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不良贷款实现“双下降”,资产质量有效提高。年末按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3067万元,比年初减少1012万元,不良贷款占比6.94%,比年初下降5.42个百分点;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9066万元,比年初减少2752万元,不良贷款占比20.5%,比年初下降11.36个百分点。各类不良贷款绝对下降额和占比下降均超额完成区联社下达年度任务。主要措施:一是落实不良贷款清收责任制。年初联社将不良贷款“双降”、处置已置换不良贷款处置清收工作作为年度经营业务综合考评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除按月考核计分外,并对不完成每月下降任务的基层信用社领导和信贷员实行通报、处罚、下岗收贷等问责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信贷员催收不良贷款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地方政府在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工作中发挥主题作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三是与县法院联合组成清收不良贷款工作小组分赴全县各乡镇依法开展清收不良贷款工作,根据借款户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当场调解、当场开庭、当场审理、当场判决、当场执行的清收办法,同时直接和借款人收取诉讼费、执行费,减少农村信用社预交诉讼费的压力,清收效果明显。二、财务指标执行情况及分析(一)财务收入增加较快,经营效益明显提高。一是年末实现财务总收入3862万元,同比增加1076万元,增幅38.62%;其中:贷款利息收入3388万元,占总收入的87.73%,较去年同期增加1211万元,增幅55.6%;金融机构往来收入381万元,占总收入的9.86%,较去年同期减少163万元;手续费收入68万元,占总收入的1.76%,较去年同期增加40万元,增幅1.76%;其他营业外收入25万元,占总收入的0.64%,较去年同期减少11万元。二是年末实现财务总支出3644万元,同比增加1073万元,增幅40.66%;其中:利息支出908万元,占支出总额的.24.91%,同比增加140万元;金融机构往来支出111万元,占总收入的3.05%,同比减少140万元;营业费用1493万元,占支出总额40.97%,同比增加469万元;手续费支出230万元,占支出总额的6.31%,同比增加163万元;其他营业支出710万元,占总支出19.48%,同比增加366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88万元,占支出总额的5.16%,同比增加71万元。三是实现经营利润676万元,比上年末增加231万元,增幅51.91%,其中:账面利润218万元,同比增盈3万元,同比增幅1.27%,计提呆账准备541万元,同比增加301万元,增幅125.46%;年末人均利润达4.92万元,比上年同期人均增加1.72万元,增幅53.75%,低于全区人均水平0.62万元。四是资金头寸。截止12月末,全辖库存现金及业务周转金余额为3241万元、存放中央银行款项19033万元、存放其它同业2606万元,除去法定准备金12%部分7656万元,资金头寸为17225万元,再去除拆借区联社金3000万元等,可用资金还有14225万元。五是其他财务指标执行情况。截止12月末,应付利息余额为688万元,应付利息备付率为3.13%;呆账准备金余额为1295万元,呆账准备金占加权风险资产比例为5.46%;资产利润率为1%,较去年同期上升0.21个百分点;资产费用率为2.22%,比年初提高0.83个百分点;业务宣传费比例为3.74‰;业务招待费比例为4.95‰;固定资本比率为78.97%,比年初上升3.77个百分点;收入费用率为39.67%,比年初下降3.58个百分点;百元贷款收息率8.46%,比年初上升0.43个百分点。三、负债成本有所改观年末各项存款达6.38亿元,其中:定期存款2.2亿元,占存款总额的34.48%,比年初减少5.05个百分点;活期存款4.18亿元,占存款总额的65.52%,比年初增加8.6个百分点,低成本存款在年初工作水平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对公存款年末余额0.89亿元,比年初增加0.58亿元,增幅184.79%,负债成本下降率有所改观。从以上经营成果看,本年度业务经营和财务情况比上年末明显提高,这是联社的正确领导,全辖干部职工共同拼搏工作的结果。四、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一)拨备提取不足,财务包袱较大。年末按五级分类应提未提的贷款损失准备3617万元。(二)非生息资金占用大,影响盈利水平提高。年末非生息资金占用5073万元,占非信贷资产总额的16.76%,其中金额较大的项目有现金3241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423万元,抵债资产870万元;无形资产114万元;递延资产208万元。(三)固定资本比率不降反升。年末固定资本比率比年初上升3.77个百分点。根据统一法人清产核资账务调整的影响,通过公共积累冲销历年亏损挂账,使核心资本减少,固定资本比率上升。(四)由于统一法人账务的合并,金融机构往来收支中的社内存放和社内调剂均不再计息,因此,金融机构往来收支同比减少了140多万元。(五)存款利率调整的影响。利息支出在存款利率上调、存款上涨的情况下计提应付利息的增加,利息支出较上年同期增加140万元。(六)营业费用额增幅较大。年末营业费用增幅45.74%,高于财务收入增幅7.12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今年按规定摊销递延资产加强费用262万元,其中摊销安全防卫费100、网点装修80万元,占营业费用增加额的43.3%。五、今后工作(一)做实利润,增提拨备,消化包袱。要将拨备提取、消化财务包袱等工作作为常规性工作来抓,要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认真编制好不良贷款率、拨备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三年或五年达标规划,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拨备提取、消化等指标达标计划,按年分季落实,确保达标计划按期完成,增强风险抵补能力。(二)加强非信贷资产管理,减少非生息资金占用。一是抓好固定资产处置。今年重点对闲置固定资产做好清理处置工作,并制定处置计划,固定资本比例控制计划,使固定资本比例控制在50%以内。二是准确调度资金,提高资金运用率。首先要充分发挥联社结算融资作用,帮助信用社算好资金头寸,控制现金库存量和非营业性资金占压,清收应收款项,尽量减少无效资金占用。三是配合职能部门做好抵债资产处置工作,使抵债资产尽快处置变现。(三)强化成本控制,严格费用开支。要进一步完善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严格费用开支,将费用控制在核定比例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