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劳动关系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劳动关系——系统、要素、环境:劳动关系作为一个系统,既存在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又存在劳动关系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基本矛盾:劳资之间基于经济利益的冲突与合作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内在矛盾、基本矛盾,它贯穿劳动关系发展始终并推动劳动关系发展。外部环境:系统内部基本矛盾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劳资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在不同时期又有各自突出的表现,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而令劳动关系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来。按照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阶段特征,把劳动关系的历史划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劳动关系发展的六个阶段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5世纪末-18世纪中叶)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成熟资本主义时期(20世纪中叶-20世纪8、90年代)全球化时期(20世纪8、90年代至今)第一节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动关系阶段:现代劳动关系形成时期。时间:起始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之后开始的殖民掠夺截止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历程:13、14世纪,在封建社会内部自发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7世纪政治革命——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并最终在经济上占据了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和封建政权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限制,于是发生了17世纪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后果)通过革命,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并未建立,使得资本主义的政治统治并不稳固,动荡和复辟反复发生;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直到产业革命发生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资产阶级的统治也稳固下来,资本主义劳动关系也最终形成和确立。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形成时期。其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劳动关系的主体是以一种直接剥夺的方式形成的。早期的资本家阶级——通过原始积累的方式从封建贵族、商人转化而来;早期的工人阶级——是在圈地运动中被迫离开土地,不得不出卖劳动力谋生的农民转化而来的。他们具备了成为工人阶级的两个基本条件,即自由和除了自身之外一无所有。整个劳动关系的形成过程充满了暴力与强制,无论是圈地运动还是殖民掠夺和贩卖奴隶,无不使用暴力手段手段,为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建立提供所需的资本、土地、劳动力。马克思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虚伪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资本与劳动结合,新型的雇佣关系就这样产生和发展起来。这一时期,不但形成了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主体,而且雇员人数逐渐增多,成为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体。圈地运动背景:15世纪末叶、16世纪初叶,欧洲直通印度新航线的开通和美洲大陆的发现,以及环球航行的成功,使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往往10英亩牧场的收益超过20英亩的耕地。英国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他们变成新贵族,也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约占该郡土地2%。大部分圈占地变成牧场。主要的圈占者是乡绅。1485~1550年他们在莱斯特郡圈地的面积占圈地总面积的60%。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t.莫尔在《乌托邦》(1516)中,辛辣地指责这是“羊吃人”。贩卖黑奴据资料统计,在400年的被奴役过程中,非洲黑人被杀了上千万;圣多明各岛在十八世纪上半期共输入奴隶280万人,而到1776年仅剩下65000多人,平均每年要死亡4万多人;按照每运至美洲一个奴隶,最少要牺牲10个左右非洲黑人的计算方法,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一亿人口,这个数字相当于1980年非洲人口总和;每个奴隶卖价1500万镑,可净赚1200万镑。据资料统计,1486~1641年间,首开贩奴记录的葡萄牙殖民者从安哥拉运走奴隶达138.9万名,仅1575~1591年间,从安哥拉运往巴西的奴隶竟达10400人,1680~1836年间增至200万人。如果包括私人偷运及从刚果输出的在内,数目已达到300万人,这些数字只是粗略的估计。至于葡萄牙人从莫桑比克(在16~17世纪中还包括莫桑比克以北的东非沿岸)运走多少奴隶,已难以估计。第二,从劳动关系运行环境和运行规则来看,还没有形成约束劳动关系主体的各种运行规则与机制。第三,从世界范围看,现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建立并不普遍,劳动关系发展也不同步。表现为:一是资本主义劳动关系主要在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占据主导地位,亚洲的一些国家还处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只是作为萌芽状态而存在;二是宗主国和殖民地的劳动关系发展不平衡,殖民地的资本主义早期经营所使用的劳动力除殖民地居民外,主要是通过奴隶贸易购买的非洲黑人,这些劳动者仍然是奴隶,不具备“自由”身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主体——雇佣劳动者。第二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时间:始于18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截止于19世纪中叶第二次产业革命一、时代背景1、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工业化时代产业革命的影响:第一,机器取代了手工工具,机器工业取代了手工作坊;第二,由于新技术的采用、生产规模的扩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产量的飞跃,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社会财富增加);第三,工业生产逐渐取代农业生产而占据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第四,市场经济取代了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劳动关系)稳固下来;第五,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使得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2、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自由竞争阶段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特点——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政策,标榜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保证“自由竞争”,不干预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3、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他的管理思想是当时的主流管理思想。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反之,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因此,在斯密思想盛行的年代,企业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雇主极力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以获得更多利润;斯密主张,以“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节经济运行,政府仅仅是“看门人”,不能干涉市场的运行。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政府采取不干预政策,雇主具有极大的雇佣、使用和解除员工等权利(偏袒雇主、法律禁止工人结社)。二、劳动关系特点1、劳资矛盾处于尖锐冲突和激烈对抗之中,斗争焦点主要集中在劳动者最基本劳动条件的改善上。资本家为了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对工人采用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压低工资、不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设施以及完全控制工人工作等最原始和最残酷的剥削方式;面对资本的残酷压榨,工人们奋起反抗,他们通过破坏机器、烧毁厂房、停工怠工、罢工游行等形式,要求雇主提高劳动条件和工资。2、劳工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别和局部状态,早期工会出现。工人斗争多是自发和分散的行动,没有周密组织和计划,绝大部分以失败而告终。在经历了失败后,工人们开始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依靠群体的力量,才有可能与雇主抗衡,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在一些行业中开始出现了最初的工人组织,这就是早期的工会。欧洲和美国的早期工会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各国爆发了各种工人反抗斗争,他们通过破坏机器、烧毁厂房、停工怠工、罢工游行等方式,要求雇主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由于这些斗争基本都是自发而分散的,最后往往以失败为结局。工人们在实践中开始意识到联合起来的必要性,于是在一些行业中开始结成最初的工人组织,这就是早期工会。在同期的美国,也产生了工会。美国的早期工会大部分是在技术工人和半技术工人内部发展起来的,工会则是以其意志来规范所从事的职业。所以,美国的早期工会具有中世纪的同业互助会性质。随后,全国性工会在各行业中出现。到19世纪70年代早期,全国性工会发展到大约30个,会员人数大约有30万人。3、政府对劳动关系奉行不干预政策,实则是对雇主的偏袒和纵容。当时的政府标榜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保证“自由竞争”,将劳资关系交由劳资双方去处理,官方不予干涉。这种自由放任政策的背后,是对雇主的纵容放纵和对工人的限制与打击,其立法和政策明显偏袒雇主一方。对于早期的工人组织,雇主进行了激烈的抵制,资产阶级政府则用法律加以限制(认为破坏市场正常运行)。当时资本主义各国都立法禁止工人结社、罢工和示威,英国1799-1800年颁布的《结社法》和法国1791年颁布的《夏勃里埃法》就是这类法律的典型代表。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时间:从19世纪中叶开始截止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一、时代背景1、第二次产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表现在:首先,生产组织的变革。由于使用了电,原来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体系(包括发动机、传动机、工作机)现在连成一体,由此引起了生产工艺组织的变革。过去由于动力和传动装置限制而将同种机器并列的工艺组织,已被按产品加工工艺组成的流水线替代;其次,财富集中与垄断。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财富逐步集中到少数资本家“精英”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为少数大资本家与银行家的联合和实行垄断创造了条件。垄断组织在各部门陆续建立,并发展为工业资本与与银行资本相融合的金融资本的统治,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2、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40多年时间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经历了五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每次经济危机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急剧下降,企业大批破产,资本贬值,工资削减,失业人数增加,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同时,政府也开始意识到,为了稳固政权巩固统治,就不得不要求雇主方做出些让步,同时也要对劳工的工作保障等方面加强管理。3、科学管理理论随着技术革命和流水线作业为基础的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劳动组织和现代管理体系,这就是泰勒制。以弗雷德里克.泰勒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以科学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提出通过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使一切科学化和制度化,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科学管理的内容包括劳动定额、激励性的工资报酬等。科学管理思想对这一时代产生了深刻影响,各企业纷纷以此为依据制定新的管理方法。管理的改进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为工人创造了更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对泰勒评价道:“尽管看起来过分关注于车间一级的生产率,然而恰恰相反,贯穿在泰勒著作中的主旋律确是强烈的人道主义。他认为,要精心选人用人并加以培训,让他们都能够干得最好的工作。他还认为,工人、主管人员和工厂主的利益,是能够也应该能够协调一致的。此外,泰勒还强调主管人员精心制定先进计划的重要性以及主管人员有责任设计工作制度,以帮助工人把工作做得最好。但是,当他谈到管理时,他从来没有忽略过这样的事实:雇主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形成这种艺术的重要部分。”当然也应该看到,流水线式的生产和泰勒制也成为资本家提高劳动强度加强剥削的重要手段。泰勒制加强了工人对资本家的实际隶属,使工人进一步附着在工作岗位上。二、劳动关系特点1、工人力量不断增强,劳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劳资矛盾的激烈化程度有所减弱。●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剥削和压迫的斗争,没有因为雇主和政府的镇压而停止,相反,随着第二次产业革命引起的资本集中,工人更加集中起来,工人力量不断增强,工人罢工斗争继续发展;●各国政府相继废止了禁止结社的法律,因此,各国的工会组织得到空前的发展。1886年12月,美国劳动工人联合会(简称AFL)成立,这是一个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