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锅炉运用的必然性分析论文造成该锅炉效率不足的主要问题在与排烟热损失,然而造成排烟热损失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锅炉的排烟温度及过量空气系数超标。在多家受检的改装锅炉中,普遍存在以上问题,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改装后的锅炉,没有严格按照燃气锅炉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燃烧风量配比不正确;使用单位对改装后的锅炉能效利用认识不足,由于燃气锅炉尾部烟气露点温度较低,一般为50℃~70℃,腐蚀性气体含量很少,完全可以采用全冷凝式或半冷凝式回收尾部余热,但是大多锅炉均没有对尾部余热进行回收,直接排放。通过现场分析,该锅炉可以进行能效优化,可以根据燃气成份进行调整风量配比,使过量空气系数控制在1.1以下,还可以进行锅炉尾部烟气全冷凝式或半冷凝式回收,控制排烟温度在100℃以下。从经济上来说,经过优化的锅炉,燃烧效率可达93.91%,效率提高11.45%,节能潜力较大,该锅炉每天燃气450立方,每天可以节省燃气51.53立方,每标准立方天然气5元,一年燃烧360天记,每年可以节省9.27万元,然而该企业改装锅炉费用不足3万元。虽然从单台锅炉来看节能效益不明显,但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来看,节能减排不仅惠及当代,更是功在千秋。锅炉的安全运行:(1)司炉工对燃气锅炉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改装后的燃气锅炉,司炉工仍然沿用燃油锅炉的操作方法及工作经验,对燃气锅炉的操作规范和专业知识严重不足。如:部分司炉工不懂得天然气主要成分,天然气作为燃烧物质的锅炉房,必须做好天然气泄漏监测工作,而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司炉工主要是根据企业负荷运行的需要,没有经过点火前或加火的检查便随意点火或升火,点火前应检查锅炉本体各部闸门是否开关正常,检查天然燃气压力是否正常,不宜过高或过低,打开给锅炉的供气阀门,烟道上的挡板必须全部开启,否则吹风清洗受影响,造成事故的隐患。因此,企业在锅炉改造完成后,应对锅炉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并及时建立起燃气锅炉的操作规程和安全巡回检查制度。锅炉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在整个锅炉系统点火前应进行严格检查,排除炉内可能积存的燃气,防止爆炸发生。(2)改装后的锅炉房不合理,空间过于窄小,通风量不足;燃气锅炉房内应至少有每小时不少于3次的换气量,换气量中不包括锅炉燃烧用气量,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应有每小时不少于6次的换气量,在事故状态下要有每小时不少16于12次的换气量[2]。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以上均是为了保证排除各房间内空气中易燃易爆油气而规定设置的最小通风量。所以由于厂房的`限制,锅炉房的空间不能扩大时,同时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应设置机械通风,已保证锅炉房的换气量。同时锅炉房,必须做好天然气泄漏监测工作,防止天然气泄露的事故发生[3]。(3)改装后的锅炉仍然采用原有的燃油机头,有些燃烧机头过于老化,自动化程度不高,没有燃气高压控制器或反应不灵敏。当燃气压力过高时,锅炉会出现脱火现象,甚至在炉膛内发生爆炸,因此燃烧器必须在设计的燃气压力下运行,超高或过低均应启动切断装置。(4)锅炉运行期间,应确保各项安全保护装置灵敏可靠。如:高低水位报警;低水位自动进水;锅筒超压联锁装置;点火与熄火保护装置等。锅炉运行期间,应定期进行安全保护装置功能试验,然而笔者在检验过程中,有部分司炉工不会进行功能试验,甚至不懂这些安全保护装置的重要性。(5)改装后的燃气锅炉应该配备针对天然气燃烧的合格防爆门。但是绝大多数的使用单位均忽视这一点,大多改装后的燃气锅炉仍然采用原有燃油锅炉,并且已经使用很久的防爆门,更有老式的燃油锅炉没有设置防爆门。所以燃油锅炉改烧燃气后必须安装合适的防爆门,防爆门面积按炉膛和烟道的容积选取并应符合有关规定,一般取0.025m2/m3,防爆门应安装在容易泄爆的地方,炉膛、烟道尤其是在烟道中难以避免的死角、转弯处、闷顶等易于聚集可燃气体的停滞区都是最容易发生爆炸的部位,因此,防爆门通常安装在燃气锅炉的炉膛和烟道以及其他易受到锅炉爆炸时产生的压力波冲击的部位,一旦这些部位发生可燃气体的爆炸由防爆门泄压,防止锅炉本体受损、炉墙倒塌,防止人员伤亡。我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是整个社会的共识,燃气锅炉采用的天然气作为最清洁的能源,产生的污染最少,能源利用率高。因此,燃气锅炉的推广应用必是大势所趋,其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在最求各种效益的同时,必须充分了解改装后的锅炉属性,发挥效率最大化,要不就会适得其反,不能真正的发挥它的节能效益;同时改装后的燃气锅炉,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锅炉安全运行。因此,为保证燃气锅炉安全运行,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燃气锅炉上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由于社会上管理水平、司炉工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下,众多的改装燃气锅炉分散于城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应当吸取近年来小煤窑、烟花厂分散管理、事故频发、伤亡惨重的教训,对燃气锅炉的安全运行给予足够的重视,防范事故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