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做美德少年雷锋精神永垂不朽主题班会1雷锋生平简介2雷锋事迹3雷锋精神4生活中的雷锋5做美德少年目录章节6雷锋相关的格言第一章雷锋生平简介一、雷锋生平简介1、苦难的童年雷锋,原名雷正兴。娃娃脸,眉毛粗,眼睛大。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现长沙市望城区雷锋镇)7岁沦为孤儿,在穷乡亲的拉扯下,艰难地生活下来。2、翻身少年1949年8月,湖南解放,小雷锋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1950年,当了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土改。1950年夏天,乡党支部书记让他免费上学读书。1954年,加入中国少先队。雷锋和少先队员们在一起3、参加工作1956年毕业后,雷锋先后在乡政府和望城县委当上了通信员和公务员。195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他相继当过拖拉机手和推土机手。由于工作出色,他多次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还光荣出席了鞍山市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4、参军入伍1959年12月征兵开始后,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兵役局,报名参军,他当时身高只有1.54米,不符合当兵的条件,但由于政治素质和技术过硬,最后还是被破例批准入伍。雷锋成为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一名战士,努力钻研技术,后来担任班长,1960年11月入党。5、因公殉职1962年8月15日上午,雷锋执行运输任务回到驻地,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他让助手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汽车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摇晃,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被用的木杆,砸在雷锋的右太阳穴上。雷锋当场晕倒在地,不幸因公殉职。雷锋当兵仅有2年8个月,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嘉奖多次,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被选为抚顺市人大代表。第二章雷锋事迹雷锋虽然只活了22岁,离开我们已经52年,但是他的模范事迹,至今广为流传。人民的勤务员一次雷锋出差在沈阳车站换车,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背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辽宁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马上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在部队工作。特殊的星期天1960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到团部卫生连开药回来,见本溪路小学盖大楼的建筑工地热火朝天,他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市二建公司的工人围住了他,问他姓名,他却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也算是有一份力尽一份力吧!”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的工人敲锣打鼓到部队送感谢信时,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又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慷慨大方的“抠门”雷锋平时省吃俭用,对自己非常“抠门”,连一瓶汽也舍不得买。当他得知望花区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他立即取出自己的全部积蓄200元钱,要求捐献出来,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最后收下了100元。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他又慷慨地地捐出了最后的另外100元。孩子们的知心人1960年10月以后,雷锋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他尽管工作学习很忙,但仍然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到学校找老师和同学们谈心,开展校外辅导活动,以自己的崇高思想和模范行动启发激励青少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962年5月,共青团抚顺市委表彰雷锋的事迹,在颁发的奖状上写着:“奖给优秀辅导员雷锋同志,保持光荣,继续前进”。模范班长雷锋担任二排四班班长后,处处以身作则,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好四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好班长。一天傍晚,天下着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孩,手里拉着一个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他忙上前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肯自己淋得透湿,也不让她们受罪。他们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那对母子送到家中。雷锋同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他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助人无数。1963年3月5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第三章雷锋精神一、奉献精神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二:“钉子”精神•雷锋对待工作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内行。三:“螺丝钉”精神•雷锋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他把自己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四:艰苦奋斗精神•雷锋出身贫苦,在旧社会,哥哥、弟弟都因负伤、饥饿,病死了,他自己也走近了死亡的边缘,他深知生活的艰辛。因而,他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领导人给雷锋题词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邓小平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2022/12/30•学习雷锋同志,就是要继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他:•爱憎分明的革命立场、•言行一致的人生观点、•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团结友爱的乐观精神、•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与时俱进的历史责任、•无私奉献的社会品德。雷锋精神在新时代诠释•助人为乐,在助人之时,心里真会感到愉快。而这一精神,“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比如,公交车上让座、斑马线上扶老人过街。•敬业爱岗,用现代的说法,叫职业素养。•集体主义,也就是团队意识,如何去合作,如何去沟通。•钉子精神,就是挤时间学习,补己之不足。也可以理解为,进取心。雷锋精神永不过时•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以后,每年的3月5日,都成为全国人民纪念和学习雷锋的日子。47年过去了,面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变,今天的人们还有没有必要学习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会不会过时呢?答案是雷锋没有过时,时代需要雷锋精神。雷锋作为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今天的社会虽然在物质层面取得巨大进步,但在精神层面仍需要雷锋精神。•今天,依然有许多“活雷锋”。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等雷锋精神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中继续得到发扬。结人梯救助落水儿童的大学生、机智阻拦飞车抢匪的“抡车男”,以及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等,这些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在生活中也普普通通,但在他人有难之时,他们敢于站出来,以自己的行动,实实在在诠释着雷锋精神。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74615名志愿者为各国运动员、教练员提供了优质服务;5.12汶川大地震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以一己微薄之力,撑起了一片充满人间关爱的天空。热心公益、善待他人、奉献社会这些雷锋精神的代名词,在志愿者精神中得到全面体现。第四章生活中的雷锋2012年1月7日下午,汉口江汉路和江汉四路交叉路口,一名拾荒老人突然扑倒在地,不停地抽搐,危急时刻,19岁的陈晓曼将老人翻过身来,右膝跪地,为老人掐人中,按压胸部作心肺复苏,终于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一间毛坯房里,除了一台电视机、一张小桌子、两个小凳子和一张床外,再也没有其他家具。这是10岁的王依萌在瑞昌市码头镇梁公村的家。1岁时,母亲患癌症去世;2011年12月,父亲又因胃出血去世,撇下她和大她一岁、智障又残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哥哥相依为命。每天,婶婶会帮忙做好饭,小依萌放学回家后就喂哥哥吃饭,帮他洗脸洗脚,然后再趴在小凳子上做作业,哥哥则安静地陪在身边。哥哥要睡了,小依萌扶他躺下,盖好被子后,会亲亲哥哥的额头,微笑看着他进入梦乡。小依萌说:“爸妈不在了,最亲的人只有哥哥,我要照顾好他。2012年1月10日贵州籍安徽男子熊贵才背着81岁的老母亲出门了,一家人要从安徽全椒农村赶到山东姐姐家过年。10多年前,熊贵才的妹妹嫁到安徽全椒县农村,他也带着父母来到全椒种地。眼看要过年了,远在山东的姐姐要接他们到她家去。但母亲年逾八旬,外出旅行不方便,熊贵才于是背着八旬的母亲去过年。从全椒农村到县城,再从县城到合肥,乘车之余都是熊贵才背着母亲。看到这对母子的乘客都感动不已,交流不便的熊贵才用微笑回应乘客的夸赞。•她是130多个孤残儿童的“妈妈”,她是一名来自南非的国际友人,她用毕生积蓄创办了“海星寄养之家”,用自己的决心和毅力为130多个孤残孩子守护起一个家,却罹患癌症。西安海星寄养之家的创始人“南非妈妈”阿曼达于美国时间2012年7月14日上午10点48分在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逝世。临终时,阿曼达说:“命运太过垂青我,给我创办海星之家的机会。海星之家就是上帝对孩子之爱的体现。”撑着竹篙,划着木板船,阜南县赵集镇和王店孜乡交界处的运河上,老艄公刘振邦已经摆渡了49年。这49年来,他从未向过河者要过一分钱,并且多次救起落水者。2012年02月07日,已经70高龄的刘振邦感觉身体不适,就到当地卫生院去了一趟,结果这一去就再没回来,老人悄然离世。离世前,老人还一直忙着为村民搭桥,供人过河。•河南省上蔡县一高未婚女教师吴叶面对上门求婚者开出条件:“爷爷,是我必带的‘嫁妆’,走到哪里,就把爷爷带到哪里。”“在我小的时候,没有爷爷就没有我的命。爷爷如今岁数大了,每天没有我,爷爷的日子没法过。”爷爷,不是她的亲爷爷,是路边捡了她,把她养大的拾破烂老人吴改名,今年已90岁高龄。•有人说母爱是大海,深情而广阔;有人说母爱是高山,高大而挺拔;有人说母爱是阳光,明媚而温暖。然而,在鄂西南绵延不绝的大山深处,有一种母爱叫坚守——86岁的土家族老人罗长姐,36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因伤退伍、精神失常的儿子祁才政,用母爱延续着一名退伍军人的生命,用心血书写一个军人妈妈的传奇。第五章做美德少年4岁成为单亲留守儿童,他在逆境中成长2004年,于中榜出生在泸州市叙永县的一户人家,一家人生活幸福其乐融融。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父亲的生命。父亲去世除了给家里带来极大的伤痛,这个原本富足的家庭失去了主要劳动力。为了生计,于中榜被送到了外婆家里,母亲和姐姐相继外出务工。此后,于中榜便和外公外婆,以及几个表兄生活在一起。母亲每年过年时才回一次家,于中榜也只有这时才能见到母亲一面。于中榜喂猪做饭整理家务,他是家里的小能手割猪草、喂猪、做饭……凡是家中的活儿,于中榜都会尽力去帮外公外婆完成。在他看来,母亲不在,外公外婆便是他唯一的亲人,他要帮母亲好好照顾他们。于中榜的外婆今年67岁,老人家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常常影响到生活。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外婆的颈椎病犯了,被折磨得痛苦不堪。由于一家人住的地方比较偏僻,周围没有卫生院诊所等,尽快找到医生来给外婆看病并不容易。情急之下,于中榜急中生智,他拉上表哥一起跑到附近的敬老院求助,并请来敬老院的医生给外婆诊治。经过医生的治疗,外婆的疼痛很快得到了缓解。感恩亲人的付出,他用爱反哺家人小学期间,于中榜一直担任班上的劳动委员,在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心中,他性格沉稳踏实,品学兼优,相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懂事和成熟。于中榜说,虽然他年纪还小,做不了大事来回报亲人,唯有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并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开心。于中榜最大的愿望,是将来考上大学,以后能找份好工作,让家人过得更好,让母亲不再为了养活一家人而在外奔波。于中榜说,多年前,母亲高考曾因几分之差与大学擦肩而过,这个愿望不仅是圆自己的梦,也是圆母亲的梦。一场意外终成噩梦2005年一个噩梦般的下午,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