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崇明实践”OMO学习方式重塑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关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学习者;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疫情突发的特殊背景下,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是教育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同时推动了优质普惠公平的教育实践;但在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时期,我们更需要进一步思考,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即Online-MergeOffline,简称OMO)是短暂的“网红模式”,还是“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新样态?后疫情时期,如何使得线上线下教学得到更大程度地融合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度思辨、实践反思。OMO模式融入教育“新技术”在探讨OMO模式之前,我们先重新反观“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这两种教育形态。“线下教学”有“三定”特点,即由固定的空间地点(校园、班级),固定的教学对象(教师、学生),固定的教学模式(课程、教材)等构成。一是固定的学习空间。让学校成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成长环境,成为师生、生生之间思想交流、生命对话的温馨场所。二是特定的实施对象。对每一名学习个体而言,教师在其学习过程中起到循循善诱、价值引领、智慧启发等作用。三是稳定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建立完善的思维框架。然而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固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强调整齐划一的统一标准,容易造成千人一面;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与代言人,教师地位过于权威,学生通常处于被动从属的学习状态。“线上教学”则是疫情期间发起的一场“突然”革命,它向一线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快速转变思想观念,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同时对学生学习也构成很大挑战:一是学生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其自主学习包含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要素;二是需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助协作,加强对平台软件功能的熟知掌握;三是对浩瀚的网络资源,需要引导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鉴于此,后疫情时期,崇明区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OMO模式,以期逐渐发展为教育“新样态”。通过增强教学效果与体验为核心,运用互联网与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的学习场景,最终实现对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智能化培养目的。OMO模式构建教育“新样态”疫情期间,教师面临着信息技术不完备导致的“师生互动的即时性”“网络速度的流畅性”“画面音频的清晰度”等直播卡顿问题,还有学生在线学习的自觉性无法评估、在线作业无法及时批改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无法甄别等,这些都成为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深度“融合”。OMO学习方式重塑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关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思考,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科核心素养对课程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重新设计教学,实现目标强化、内容重组、流程再造。区教研部门在“教育学院实验联盟学校”开展试点探索,通过开展实证性课堂观察,以“空中课堂”资源为抓手,探索“叠加式”“融合式”“嵌入式”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通过“靶向式”主题教研路径,在实验学校提炼关键事件、积累优秀教学案例,初步形成研究成果后,再进行循环实践,反复完善流程,以此确保学生在有效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二是学生学习时空的虚实“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将虚拟与真实的学习空间、资源和工具之间彼此联通,学习不再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发生在线下线上、课内课外、正式与非正式的多元“无边界”空间之中,这就为学生的学习模式提供了多种可能。比如:“空中课堂”资源可以成为学生预习和自学的资源,课堂成为讨论和语用实践的场所;“空中课堂”也可成为复习巩固的资源,课堂成为答疑解惑的场所。利用“空中课堂”资源随时点播的特点,教师针对教学重难点将资源进行精选剪切,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反复学习,以此促进个性化学习。与此同时,作业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也是立德树人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中,教师借助于分层模式,由学生根据自我兴趣、能力自主决定选做作业的内容,同时借助网络空间展示成果作品。时空的虚实融合助推个性化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三是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融合”。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OMO模式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手段无法突破的阻隔,让偏远地区的学校和师生共享优质资源。为此,崇明区持续开展“学科课程网”建设,各学科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包”,目前已在区域平台上传“空中课堂”优质资源上万余节课。一方面,区教研部门将此作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的主要资源,通过有序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以此成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由于条件限制,不少偏远学校难以开足开齐各类实验教学课,线上线下教学可以通过三维软件、仿真模拟软件,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虚拟环境中走进实验,以此缩小城乡教育差距。OMO模式的发展思考区教研部门在全区范围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变革”的论文(案例)征集活动。拟通过论文(案例)评比、论坛交流、主题教研等,进一步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发展;同时需要深化思考,融合式教学的核心在于“融”,如何做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效融合,这才是未来教育的真正方向所在。我们的思考是:一是教学模式的变革。OMO教学把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学全过程,极大地发挥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差别优势,它不是两种教学模式的简单叠加,而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流程重组,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二是教学主体的变革。学校作为实施融合式教学的主体,要加强融合式教学的整体规划、硬件配置、政策制定,同时创新评价模式,以此激励融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作为融合式教学的实施主体,要深刻认识到“未来已经扑面而来”,必须要把传统教育的主导者,变革为融合式教学的参与者,从对知识的传授转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关注,在融合式教学中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三是教学流程的变革。在OMO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地从线上资源库中直接拿来使用,它需要教师或教学设计者,对教学内容进行甄别、筛选、重组、编辑,而后以拓展或定制的形式,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结构性调整,从而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学生智能化学习的需求。未来已来,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从“新技术”走向“新样态”,同时赋予新的育人功能,聚焦新时代育人方式的变革,在重建教学价值观、重组教学结构、重构教学文化的同时,教育工作者需要超越技术的“教育视角”,以更专业的课程与教学设计,给予学生学习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