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讲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衢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讲义可爱的家乡——衢州衢州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目录第一章:地理环境·························································1第二章:历史沿革·························································2第三章:经济发展·························································4第四章:交通运输·························································9第五章:社会事业························································10第六章:旅游资源························································13第七章:特产饮食························································18第八章:风土民俗························································20第九章:三衢名人························································22-1-第一章地理环境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南接福建南平,西邻江西上饶、景德镇,北连安徽黄山,东与省内杭州、金华、丽水三市相衔,是浙西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市,现辖龙游、开化、常山3个县,柯城、衢江2个区和江山市。全市现有14个街道、67个城市社区,93个乡镇、2187个行政村。地域面积8841平方公里,人口250万人。衢州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l′~119°20′,北纬28°14′~29°30′,地质构造属江南古陆南侧,华夏古陆北缘,即跨越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中部为钱塘江凹陷地带。总的地势特征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中部为浙江省最大的内陆盆地——金衢盆地的西半部,自西向东逐渐展宽。境内平原占15%,丘陵占36%,山地占49%。北部为千里岗山脉,西部为怀玉山脉,南部为市内最大山脉仙霞岭山脉,全市最高点为江山市的大龙岗,海拔1500米。衢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光温充足、降雨丰沛而季节分配不均的地带性特征。常年平均气温在16.3~17.3℃,1月平均气温4.5~5.3℃,7月平均气温27.6~29.2℃。无霜期251~261天。年日照总时数沿江平原地区在1900小时以上,山区不足160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4566.2兆焦耳。每年3~6月为多雨期,年平均降水量为1843毫米。衢州境内以山地及丘陵为主。山地分布辽阔,且大都为林地覆盖,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衢州的人均土地占有量为3846.8平方米,其中人均耕地为440平方米,人均林地为2440平方米。境内草场面积有1370.7平方千米,平原面积约1290.8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盆地地区,是衢州主要的农业生产用地。丘陵多分布在盆谷的周边地带,比较低矮。可开发的土地规模大,且自然条件良好,因此非常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衢州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衢州市矿产种类较多,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矿产地96处,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15处。已探明矿产中居全省前列的有石煤、石灰岩、黄铁矿、叶蜡石、大理岩、耐火粘土、铀矿等。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石煤、石灰岩矿。主要矿产及累计探明储量有:煤813万吨,石煤7.37亿吨(预测总量61亿吨),石灰岩5.81亿吨(预测总量31.3亿吨),黄铁矿3345万吨,叶蜡石270万吨,莹石301万吨,大理岩1726万立方米,耐火粘土181.9万吨,含钾砂岩702万吨,磷矿494万吨、钒矿310万吨,铀矿4500吨。此外,金属矿产也探明部分储量:铜矿2.22万吨(2处)、-2-铅矿(5处)2.91万吨、锌矿(5处)8.89万吨、钨矿(2处)1842吨、锡矿(2处)1927吨、银矿(伴生)153吨、黄金(2处)84公斤。天然饮用矿泉水源地3处。衢州市植被属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带。境内可分两个植被区:北部山区属浙皖山丘青冈、苦槠林植被区;南部山区系浙闽山丘甜青、木荷植被区。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天然原生植被已被次生植被和人工培育植被所取代。目前主要有以松、杉为主的针叶林,以甜槠、青冈、白雪、木荷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域内珍贵树种有银杏、水杉、苏铁、南方红豆杉、白豆杉、金钱松、鹅掌楸、连香树、杜仲、香果树、长序榆、凹叶厚朴、闽楠、野大豆花榈木、毛江椿、长柄双花木、香樟、浙江楠、榧树、秃杉、喜树、福建柏、厚朴、山豆根、七子花、野大豆等,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自然保护小区27处。经济林有油茶、板栗、柑桔、茶叶、柿等,系浙江木材、毛竹、柑桔、油茶、茶叶主要产区。衢州市市花是桂花,衢州市市树是香樟。第二章历史沿革衢州,古为姑蔑国、太末县、信安县。衢州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控鄱阳之肘腋,扼瓯闽之咽喉,连宣歙之声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浙、闽、赣、皖四省交通之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秀丽的一方山水,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孕育出灿烂的历史文化。衢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考古学家在境内发现众多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其中著名的葱洞遗址将衢州的历史推到了距今6000年前。葱洞遗址位于衢州上方镇境内,是该地区一个典型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活动在衢州的最早例证。6000年前的衢州大地,气候温暖,植被茂盛,动物繁多,十分适宜人类居住。衢州与余姚河姆渡、余杭良渚文化等遗址一样,也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近年来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一处处新石器时代遗存就是最好的实物例证。商周时期的衢州:虽在文书上鲜见记载,但众多原始瓷器和精美玉器的出土,可见当时的繁荣。春秋末年,衢州属“姑蔑”之地,姑蔑族和徐偃王后裔构成了衢州的早期居民。姑蔑族是构成华夏民族的重要一支,而闽浙赣皖四省交界之地正是古越族的发源地,衢州就处于这一地区的中心。春秋战国时期的衢州:春秋时期,姑蔑族从山东泗水地区辗转南迁,其一部与偃王后裔一部(偃王南迁:徐国,为嬴姓子爵,始封于夏朝,其国在下邳僮县,今泗州临淮有徐城。周朝建立后,徐国与东夷各族不服周王朝统治,双方不断发生战争。西-3-周末年,周穆王派兵攻打徐国,徐偃王弃国南迁,春秋时期其一部辗转来到衢州)先后迁居浙西衢州。姑蔑南迁及其定居衢州的历史表明衢州地区早在春秋时期就已融入了华夏民族之列。众多青铜礼器、兵器和随葬玉器、原始瓷器的出土,足可说明当时衢州经济文化的繁荣。秦汉至唐时期的衢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郡县制,于姑蔑旧地设大末县,故城在今龙游县城西,正式开始了衢州建县的历史。两汉时期,衢州经济还处于发展初期,但从出土的青铜器和陶器来看,仍表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东汉末年,又设立了新安县(今衢江区、柯城区)、定阳县(今常山县)。六朝时期,地处江南的衢州相对安定,经济文化缓慢发展。唐代初年于信安县设州城,衢州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七百里仙霞古道的开凿,使衢州作为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凸现。唐武德四年(621),分信安县设须江县(今江山市)。同年于信安县设州级行政区划,因境内三衢山而称衢州,亦有八方通衢之意,此名一直延用至今。宋元时期的衢州:两宋时期,伴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衢州的政治、经济、文化获得空前繁荣。特别是在北宋,衢州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达到了顶峰,为两浙(今浙江及江苏南部地区)翘楚。北宋167年间,衢州仅文科进士就达250人,远高于苏州、杭州、绍兴等地。南宋时期,随着圣裔南迁,衢州成为南方新的儒学圣地,史称“东南阙里”。作为南宋全国知名书院,柯山书院、包山书院更是人文荟萃,其影响一直波及到元代。明清时期的衢州: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明清时期的衢州作为东南军事重镇的地位日益显现。平“三藩之乱”后,衢州自此有了“铁城”之称。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从杭州经衢州至江西玉山或福建浦城的驿道,成为明清时期内陆交通最繁盛的商路。处在这条驿道要冲之地的衢州,经济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鼎盛于明代中后期,以经营珠宝、书籍为主,以衢籍,特别是龙游籍商人为核心的龙游商帮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商帮之一,也正是衢州作为四省通衢要地的明证。衢州府城始建于东汉初平三年(192),初为土墙。现有城池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宋代改为砖墙,元明清续修。府城墙周长6500米,设六门,西临衢江天堑,东南北三面皆设护城河。至今仍较好地保存有六个城门及城墙遗址千余米,是衢州军事重镇的集中体现。“守两浙而不守衢州,是以浙与敌也;争两浙而不争衢州,是以命与敌也。”衢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衢州军事重镇的地位。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二千四百多年间,这里曾发生过数以百计的战争。“东南有事,此其必争之地。”清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乱”起。次年,闽藩耿精忠兵分两路进攻衢州。以浙江总督李之芳为首的清军在衢州城下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双方混战三年,大小数十战,衢州始终未被攻克。衢州百姓的牺牲,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完整。-4-民国时期的衢州:辛亥革命后,曾废衢州府,属金华道。1927年废道,实行省县两级制,各县直属浙江省。1935年衢州改为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署,管辖衢县、龙游、江山、常山、开化、寿昌、遂昌、淳安八县。1946年设衢州绥靖公署。1948年又改为省第三专员公署,兼辖金华八县。新中国时期的衢州:1949年5月4日至7日,衢州各县相继解放,于衢县设衢州市,并设衢州专员公署,辖衢、龙、常、开、江、遂昌六县和衢州市。1952年,松阳、宣平县并入衢州专员公署管辖。1955年3月初撤销衢州专区,衢、龙、常、江等县改属金华地区专员公署。1985年5月,金华地区撤销,衢州市升省辖市,原衢州市分设柯城区与衢县,实行市管县,市辖衢县、江山、常山、开化、龙游五县及柯城区;1987年12月,江山县改县级市,属衢州市;2001年12月,撤销衢县,设立衢州市衢江区。第三章经济发展衢州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不断探索适合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2012年,衢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82.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7%。实现人均GDP38891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折合6161美元;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42亿元,增长10.1%。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实现税收收入57.12亿元,增长10.3%,其中:主体税种增值税7.88亿元,增长6.1%;营业税17.56亿元,增长11.5%;企业所得税9亿元,增长41.9%,个人所得税2.9亿元,增长5.3%;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5.21亿元,增长50.2%;第二产业投资306.05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投资249.5亿元,增长17.1%;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2元,比上年增长12.9%。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714元,增长11.2%。一、解放前的衢州经济解放前的衢州,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经济文化各项事业长期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1949年,全市生产总值仅6176万元,人均只有61元;其中工业增加值348万元,人均不到4元。工业生产绝大部分是手工作坊和工场,全市没有像样的工厂。农业生产水平十分低下,基本靠天吃饭,往往是“种种一大畈,收收一箩担”,粮食产量仅25.5万吨,棉花、蚕茧等作物生产陷入困境。公路通车里程仅有189公里,全市城乡电话用户只有225户。各类在校学生数4.96万人,只占总人口的4.9%。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市井萧条,市容破败,一穷二白,百业待兴。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