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人才培养之我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订单人才培养之我见【关键词】高职后置型订单人才培养一、引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和必由之路。“订单”培养是校企合作中的重要形式之一。高职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和素质必须与相应的就业岗位(群)要求相一致,学校培养学生的过程有赖于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所培养的毕业生最后要实现“零距离”上岗。因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校企合作的多种模式中,实施“订单”培养是推进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高职订单培养是高职院校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规格、素质,与企业签订学生培养就业订单,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分别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学习和实习,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基层一线、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它将企业和学校以“订单”的形式紧密融合,使学校与企业、生产和教学结成一个彼此依存、相互作用的“育人共同体”。二、不同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1.紧密型订单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用人单位为主,学生入学后就立即到用人单位学习并参与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和从事具体的工作任务为主要内容,结合每天工作安排少量的理论课程学习,通过全面地融入用人单位文化,接受用人单位的培养和系统化训练,实现学教结合、学以致用。2.松散型订单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指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人才需求情况,随机选择相应的职业院校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的时间选择和规模上都具有一定的松散性和不确定性,主要利用学生业余时间进行用人单位企业文化教育和实践活动,人才培养效果受到一定影响。3.“后置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最后一年进入学校与学生签订就业意向协议,对意向学生进行单独组班或“虚拟班”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和用人单位在教学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双方选派优秀教师共同教学,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接受校企双方的共同培养,这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有机结合。三、“后置型”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1.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发展。组建和运行订单班是一项关系到学校、企业、学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培养订单在时间、数量和来源上存在不确定性,给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学生管理带来了困难。如有的企业为应对旺季业务,要求学生顶岗时间必须从每年假期开始;而有的企业为了稳定性,要求学生顶岗工作时间在一定时间以上才肯接受。这种时间上的差别,与教学计划制定的冲突很大。有的订单合作企业因缺乏长期订单合作规划,只能匆匆进行一次订单合作,这就无法保证校企合作的持续性和长期性。为此,专业教研室每年都要花大量时间不断寻找新的合作企业,从而还要花大量精力与之沟通和磨合。另一方面,校企双方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偏差,也将导致不能长期合作。有的企业将学生仅仅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以缓解用工荒,并没有按照既定的培养目标进行,将学生纳入长期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2.重广度,轻深度。在“订单”培养的过程中,完成订单班的组建并不意味着学校的任务已经完成,而是意味着专业指导教师的大量管理工作刚刚开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准员工的这一角色转换。大量学生会在初期出现岗位不适应、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与企业文化不能很好融合和安全等方面的各种问题,都需要指导教师一一仔细了解和耐心指导。有时尽管校方付出大量心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不一定能得到学生的青睐和家长的认可。协议到期后,企业能留住的人可能寥寥无几,更有甚者以中途毁约方式退出。3.重培养结果,轻培养过程。目前,对订单培养评估的成功与否,主要从培养的“质”与“量”两个方面考察。“质”是指培养的学生在技术掌握水平、能力要求、职业道德等方面是否达到了企业的要求。而“量”则是指订单培养的学生在规模上是否达到了企业的要求。从这一评估标准来看,最大的不足是一种单向的评估,只从企业的角度来评估,没有从学校的角度、学生的角度来评估,也没有学校的参与、学生的参与、学生家长的参与、教育管理机构的参与等。四、“后置型”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1.企业应提高参与“订单”培养的意识“订单培养”中,企业领导必须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订单培养给企业带来的显性和隐性收益。对企业而言,“订单培养”不单纯是一种投入,更是一项投资。只要学校在高职教育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独特而又显著的优势,企业就应提高积极性,主动参与“订单培养”,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储备优秀人才。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市场所需要的人才规格及未来走向进行商讨,明确双方各自具备的实力,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这种人才培养计划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能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磨合期。人才培养计划必须与企业的岗位群相对应。同一专业内的核心实践课程最好由企业派人担任。在注重实践性课程比重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操守、职业意识的培养。3.采用多样的考核方法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校企双方最后都十分关注学生培养的质量是否达到了企业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优质高效,必须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考核。可以采取企业课程与校内课程、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学分相互置换的新模式。考核方式呈现灵活性、多元化,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证代考、课程置换、变论文写作为实习总结等多种考核方法。企业参与考核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订单”班中设立企业奖学金等,对考核优秀的学生进行适当奖励。4.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学生是有思想的能动主体。一些高职学生在经过实习之后,加深了对企业岗位的了解,反而会对企业产生厌倦情绪,不愿去定向的企业工作。因此,学校及企业要加大对“订单培养”的宣传,使高职学生及家长对企业及“订单培养”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使高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订单培养”中。学校还应有针对性地通过道德理论教育、社团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强调高职学生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和团队精神,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另外,高职院校应协助企业与“订单”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诸如奖学金、带薪实习、缩短或免除毕业后的试用期、预付工资等有效方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深高职学生对企业的情感。高职院校“后置型”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身心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适应订单合作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工作需要的;具有良好“企业化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后置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后,要采取适当的培养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参考文献1李世刚.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4)2万平.对高等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7(6)3王保军.订单培养校企双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8)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