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样例5篇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下面是网友给大家分享的“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样例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1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填空。10101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2.在0里填上,999○1010601○564687○678(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二、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还需要对一些大数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三、教学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720000和1100000,454800和485000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没有)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例4:⑴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⑵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讨论完后,每一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的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720000教师引导学生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学生完成第13面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1题。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2.完成练习二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五、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2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2.能用三角尺画垂直。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教学重点: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画垂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摆小棒活动。请大家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2.思考。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怎样?相交。3.板书。平行和相交。二、学习新知。1.摆一摆,看一看。用小棒在桌子上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观察,这么多相交的图形中,你有什么发现?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比较垂直与相交。同桌讨论:垂直与相交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摆出垂直的图形。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它们是不是互相垂直的。3.折一折。拿出长方形的纸,让学生思考,通过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线吗?让学生尝试折一折,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互相完成。提出活动要求:拿出一张正方形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验证是垂直的。4.找一找。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线,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吗?5.我说你摆。完成书本第22页第1题。生活中的应用: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6.学习画垂线。提问: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吗?学习自己尝试画垂直线。展示汇报交流:为什么这样画?说说这样画的原因?小结: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标出一点,画过这一点的垂线。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教师边说边演示。同桌操作:直线外一点画互相垂直的线。反馈交流。三、巩固练习。书本上第23页小实验。提问:去河边,怎么走最近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汇报交流。师提问:从O点到直线AB有多少种可能。比较:在这么多线段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条是最近的?为什么?四、小结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3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例3、例4及相关内容。二、教学目标1、在操作试验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知道三角形边的关系。2、借助剪一剪、拼一拼、移一移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3、渗透建模思想,体验数据分析、数形结合方法在探究过程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四、教学难点理解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不能围成三角形,理解“任意”二字的含义。五、教具准备“几何画板”制作的教学课件,三角形的每条边可以根据学生生成的数据输入显现,展示围的过程。六、学具准备透明彩色喷墨胶片打印线段。七、教学过程环节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再现三角形模型——强化对三角形的认识1、谈话导入,复习三角形概念。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2、操作试验,感受三条线段怎样围成三角形,懂得围成三角形的关键是任意两条线段的端点两两相接。(实物投影:三张印有线段的胶片,胶片的边沿相连。)师:看屏幕,现在这样围成三角形了吗?教师:谁来围一围?(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操作,其他同学观察,评价。)教师:刚才的没围成三角形,现在就围成了,围成三角形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回答学生观察学生操作,评价学生讨论并回答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调出学生的原有认知,通过实物投影上三条线段围的变化,一方面帮助学生重现三角形的模型,强化对“每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认识,潜移默化地指导了围的方法。为后边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拆解三角形模型——制造冲突,引发思考1、拆解师:如果从三条线段中拿走一条,剩下的可能是哪两条?(板书:11、6和11、11)2、讨论师:用这两条线段能直接围成三角形吗?能想办法变成三条线段吗?师:变成三条线段了,就能围成三角形吗?(板书:能?不能)学生动手,观察并总结回答在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认识中,想象得到的都是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头脑中也有大量这样的生活原型和抽象的三角形模型。教师通过“从三条线段中拿走一条→两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想办法变成三条→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吗”四个小步骤的巧妙设计,打破了学生头脑中存有的三角形模型,引发学生的思考: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质疑自己和他人已有知识经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审视、思考、疑惑中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研讨。三、重组三角形模型——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1、操作试验,明确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1)明确要求。师:实际情况是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呢?请你动手试试。要求在动手前,小组内先一起说说打算剪哪一条,怎么剪。组内4个人每人剪的尽量不一样,剪完围围看,然后填在记录单上。记录单:两条线段11cm和6cm(或11cm和11cm)剪后的三条线段是()cm、()cm和()cm围成三角形了吗?(√或×)(2)小组合作试验。教师监控:收集试验数据能围成不能围成3、8、62、9、64、7、61、5、115、6、62、4、11…………(3)展示交流试验情况,提取数据。师:谁愿意把你试验的情况给大家看看?(学生说教师板书。)追问:谁和他的不同?还有补充吗?谁用的是11和11,说说你们试验的结果?师:这两条线段在哪儿相连?师: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师:到底连没连上,最后边的同学看得清楚吗?看来这儿用学具不容易看清楚,咱们用课件清楚地看看。师:有没有同学认为这个能围成?到底能不能围成,说说理由。我们通过课件演示来看一下。(播放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围的课件。)(4)小结过渡。师:通过亲自试验,大家知道三条线段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展示结果情况一:全是能(或全是不能)的情形。情况二:有的能有的不能的情形。学生将一条线段剪成两条,从理论上分析能够得到无数种不同的剪法,但围三角形的结果只会出现两种:能围成和不能围成。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试验结果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在生生交流中提取典型数据。通过实物投影变焦放大的功能,有助于学生清晰地看到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情况。几何画板课件随学生生成输入数据和动态演示过程,弥补了学具操作的不足,有助于学生达成统一认识。这几个环节的设计,不是就内容说内容,而是让学生在亲自动手试验基础上,补充完善个人和小组的认识,达成共识。学生在剪、围中思考,初步感受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不是在比较每一条线段,而是需要看两条线段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做了铺垫。三、重组三角形模型——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2、数形结合,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1)提出问题。师:试验前我们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如果继续研究,你想研究什么?师:你觉得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与什么有关系?(2)研讨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师:三条线段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呢?小组同学研究研究。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想法?(课件:输人数据生成三角形演示围的情况。)(3)研讨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师:同学们知道了两条短的线段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线段的时候一定不能围成三角形。那三条线段在什么情况下就能围成三角形呢?我们来看这些能围成的情况,一起来分析分析。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想法?生: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小组讨论学生说想法课件重现了数据对应的图形,学生借助黑板上的数据、屏幕上的图形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模板4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辩认其余三个方向。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并且会看简单的路线图。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教具:小黑板字条(打印)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今天老师第一次来到石良完小,谁能给帮老师一个忙。介绍一下校园的情况,分别找一找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建筑?我有一些了解了,感谢同学们的介绍。一、课前小游戏,导入新课(复习东南西北,起立,指说)现在,上课(师生起立问好)咱们来个小竞赛,看哪个小队的同学反应快,回答流利、干脆。准备好了吗?想一想,你现在是面对什么方向,(三个小队分别说)?再一个问题: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为什么老师提同样的问题,而你们的回答却不一样?这节课咱们来研究方向与位置。(板书)二、联系实际,自主探究1.刚才,同学们给我介绍了校园的情况,我也找了几个建筑物,你们知道它在校园的哪个方向吗?(厕所操场科技楼食堂)(东西南北)从你现在的位置来观察,它在你的哪个方向?从你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来找一找?2.为了让我更清楚地认识校园,请同学们再帮我一个忙。把校园这四个建筑物填在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图上,制成一个平面图。利用你们已有的经验,开始独立完成。(生独立完成平面图,师巡视指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