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新时期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因此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也对高等学校辅导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新方向。高校辅导员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教育管理的直接参与者,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本文在对高校辅导员素质状况分析的前提下,提出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并研究提高高校辅导员综合工作能力的培养方式。关键词:辅导员工作能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特别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的青少年大学生影响更为深刻。同时,随着高等学校弹性学制和完全学分制的逐步推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群体被逐渐弱化,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和就业的压力也使部分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等,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而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是直接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他们与大学生接触的面最广,相处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情况也最为了解,因此在新时期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方向。一、新时期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一)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大学生21世纪是网络时代,今天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学习、购物,还可以在网上交友、聊天、开会,甚至玩游戏、赌博等,互联网正在改变网2民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互联网如今已以超出网民想象的速度在迅速发展,据联合国互联网管理论坛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世界网民的人数将超过20亿,而中国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居全球首位,而其中,中国青少年网民为接近2亿,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5%,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均匀水平。①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1、价值取向的变化。在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灰色、黄色、黑色的不健康信息,西方的文化产品、价值观念触手可得,很多大学生在主动或被动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淡化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破坏了他们原有的价值体系,形成了矛盾、不稳定、多样的价值观。②2、心理特征的变化。网络下的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强烈的自由平等愿望、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强烈的好奇心和追求刺激心理、急功近利心理、逃避现实的解脱心理等等。这些心理特征有利有弊,但表现出了深刻的复杂性。3、行为方式的变化。江苏省教育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中经常上网的人数达80%,其中只有15%的人是上网学习,60%的人是上网聊天,25%的人则是上网游戏。①聊天、交友、网友见面、网恋成了一些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有的乐此不疲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现在大学生中罹患网瘾的也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了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网络的普及也使大学生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很多的大学生往往可以在网络上侃侃而谈,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善于表达,不愿与父母沟通,表现出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不敏感。(二)市场经济下的大学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历了从开始确立到发展的过程,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方位转轨。在实践中我国深刻的社会转型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剧烈的影响,特别是教育制度改革把高校教育也完全推入了市场。虽然我们增强了舆论宣传的力度,树立正面典型,扬正义之气,3加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价值取向呈现出可喜变化。但是,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局限以及我们在制度上、改革配套措施上还不健全,我们的思想教育还有某些薄弱环节,大学生中还存在着对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道德素质普遍下降、拜金主义在部分同学中占有一定的市场、心理素质差,经济压力大,不适应社会的变化等问题(三)大学生自身群体的变化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和家长的百般宠爱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多人没有经历过挫折,普遍存在着思想与行动严重脱节的不足,他们往往是很多矛盾的集合体,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渴望竞争又信心不足的矛盾。这些矛盾表现为: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成人感”却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有争强好胜的表现欲却常常显得急功近;渴望获得成功却缺乏应付挫折的心理准备;希望他人善待自己却缺乏协作与奉献精神;乐于享受生活却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待人接物中往往表现得过于幼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凭感情用事。此外,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强调主体性和独立性,竞争意识和自强意识普遍增强;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比较强,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对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民主意识日益增强,追求公平合理。③这些矛盾使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每一年我们学院都会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我们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在这些实际工作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逐年上升。状况令人堪忧。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这一系列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继承、延续和革新,这既是对高校辅导员的严峻考验和挑战,也是促使他们发展难得的机遇。二、高校辅导员素质现状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新时期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抓紧研究解决影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对高校来说,高校辅导员是推动高校德育教育的基层工作者,是工作4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这几年,各高校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形成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相对稳当的辅导员队伍,在学生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数辅导员能以教育事业为重,不计得失,无私奉献,具都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知识素养,善于正确处理学生问题,基本上能胜任当前的工作。但同时也应看到,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部分辅导员定位不准、素质能力提升不明显等问题,与新时期的学生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结合我院对辅导员的工作现状调查分析,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辅导员的定位不准,缺乏职业兴趣。目前,国家通过设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等措施强化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建设,但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的系统工程还未真正开始,辅导员还未形成自身的核心业务,从业人员也相当不稳定。部分辅导员对辅导员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肤浅,认为辅导员不是一种职业,对工作缺乏认同感。抱着“临时”观念,存在严重的“过客思想”,将辅导员工作作为跳板,以消极、被动、随意的态度应付工作,所以也就出现“专职不专心”现象,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生工作中来。辅导员队伍中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凸现。④另外,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常常身兼数职,整天陷于日常学生管理事务,往往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这项“主业”。缺乏对学生整体思想动态的分析把握和个体的思想沟通交流,对学生的思想热点和价值观变化关注不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不强。2、辅导员年轻化,缺乏经验和问题洞察力,智能品质不够完善。由于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的原因,高校辅导员队伍缺乏对学生思想问题的洞察力,对学生中的新问题缺乏敏感性,难以准确抓住问题的实质,运用教育科学知识开展工作的能力普遍较弱,对于学生思想问题的研究不能上升到学术研究的水平,组织管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主要表现在方法欠妥和教育技能不足等方面。3、辅导员知识结构较窄,知识更新速度慢,缺乏教育内容的丰富性。5辅导员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需要运用到的知识层面很多,涉及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等各学科的知识,然而就目前辅导员队伍整体而言,一是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以大学本科学历为主;二是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较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三是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大学生灵魂的塑造要求辅导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目前的情况是,从未从事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最多只经过几天的“上岗培训”就加入辅导员队伍,其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与工作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4、教育手段的简单和生硬。在新形势下,辅导员还处于传统的角色意识和工作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认为辅导员工作就是上传下达,处理日常琐事,所以凭老经验就行了,经常扮演着办事员、勤杂工、保姆的角色。习惯于采用传统的灌输、说教和管理方法和手段,忽视了双向交流和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利用经济、法律、文化、传媒等新的手段和方法不够。④部分辅导员在工作中把自己仅仅当作是掌握知识,占有知识,传递知识的人,把自己定位为上级,以管理者的身份发号施令,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不够。因此,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说教,消极地等待管理。三、高校辅导员新时期应具备的工作能力分析结合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这一系列的新形势和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的总体状况分析,在新的时期高校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工作必须具备以下的工作能力:(一)政治素质。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主阵地,辅导员是党在高校的政治工作者,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将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青年中的思想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说到底都是同理想信念有关。抓住了理想信念教育,就抓住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④因此政治素质是高校政治辅导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最核心的素质修养,辅导员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信仰,鲜明的政治立场、观点,较强的政治鉴别力,才能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6人生观、价值观。(二)人格魅力。在当今社会中,为人处世的基本点就是要具备人格魅力。心理学中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因此,辅导员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注重挖掘和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对大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将使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事半功倍。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上是促进大学生人格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一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品格施加的影响不可忽视。(四)知识更新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更是惊人。辅导员在高校来说学历层次较低是不可回避的因素,但是辅导员更应该具备的是对知识的兴趣、学习能力和更新能力因此辅导员要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具有权威性和人格魅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自己就要努力丰富理论知识,加强理论素养,熟悉和掌握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如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网络,甚至是音乐、美学、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些知识能帮助辅导员老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指导与服务,从而提高管理行为的实效性。(五)组织管理能力。辅导员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作为一个管理者而言,辅导员的管理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的绩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主要靠辅导员来指挥和协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也需要辅导员具备较高的领导能力,④在班级管理中,如何知人善用,如何提高团队意识也需要辅导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他们要经常召开各种会议,组织各种活动,协调各种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还要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如果没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很难胜任工作的。(六)沟通表达能力。心理学中沟通能力包含着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沟通能力看起来7是外在的东西,而实际上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它关系着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构成沟通能力有两个因素,一是思维是否清晰,能否有效地收集信息,并做出逻辑的分析和判断。另一则是能否贴切地表达出(无论是口头还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