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四举措”引导大学生青年人才“家燕归巢”为充分吸引本地学子了解家乡变化、认识**县情、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共同助力**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2022年暑假,**县多措并举推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构建了一幅大学生“家燕归巢”、反哺家乡的美景图。搭建平台“引”回来。积极与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群团组织、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根据区域设置岗位需求,共征集151个大学生实践岗位需求。通过共青团中央“创青春”、掌上**、**共青团等平台发布岗位需求信息,共312名省内外高校在校大学生积极报名。按照“择优遴选、调剂分配”的方式,经过岗位筛选、双向匹配等程序,94名大学生被选用至全县15个乡镇党政机关、18个机关事业单位、5家民营企业参加实践,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985、211重点大学生5人,本科生72人,专科生13人。创新方式“育”出来。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岗前集中培训,讲解基层工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确保大学生快速转变身份、进入工作状态、融入工作岗位。邀请乡村振兴带头人开展座谈交流,分享创业经验和心得体会,提高大学生基层工作兴趣。用人单位指定一名负责人作为返乡大学生的帮带责任人,为大学生的工作生活解难答疑。实施团县委和用人单位“双重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由用人单位实施量化打分、团县委进行综合评分,最终评定优秀返乡大学生人选。立足岗位“用”起来。为丰富返乡大学生暑期实践经历,各用人单位立足岗位实际,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参与疫情防控、房屋排查、抗旱减灾、乡村振兴、“防溺水”宣传教育等单位中心工作;***镇、***镇、**镇、**镇等乡镇纷纷组织“返乡”大学生来到敬老院、学校、服务点参与“送清凉”“送法下乡”等志愿服务;县人民医院组织8名大学生成立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基层开展免费义诊活动;5名“返乡”大学生加入**县爱心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团队志愿活动,并为团队打造“**省首个乡村振兴公益基地”竭尽所能;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省运会赛事志愿服务中,“返乡”大学生作为主力军冲锋在前,毫无怨言。优化服务“留”下来。组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乡村振兴现场教学、人才政策宣讲等活动,引导返乡大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为将来返回家乡、建设家乡奠定基础。统一为大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保障学生实践期间的安全。加大宣传力度,在掌上**、“**组工”、“**共青团”等微信公众号发布大学生实践活动、感想,动态记录大学生的实践生活,积极唱响**青年好声音。建立完善本籍在校大学生人才库,实行常态化联系,精准推送**的产业发展以及社会实践岗位信息,引导大学生了解家乡情。加强人才政策、平台、环境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人才质量,为大学生干事、创业“衔泥筑巢”,引导大学生青年人才真正“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