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一策思政课培训心得5篇做好一省一策思政课有助于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把高校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今天网友分享的“一省一策思政课培训心得5篇”,一起来看看吧!一省一策思政课培训心得1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使之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用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用其精神指导自己的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责任重大。2022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明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办好思政课的具体要求,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对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思政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这是对思政课程地位的全新表述,深刻表明思政课对立德树人的引领作用。从课程性质上看,思政课是德育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学校立德树人和思政课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在南开大学、北京八一学校、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等考察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重要性。首先,思政课是铸魂定向、涵德化人的“成人”课程,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传代”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为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思政课责无旁贷。同时,思政课对提高学生精神境界,完善人格心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我们培养的接班人,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决拥护者,必须拥有“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务”。思政课要在青少年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育他们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第三,思政课的关键作用还表现在对其他课程的引领上。思政课不是一般的公共课,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国家课程,其主要功能是“育德”,在人才培养中具有根本地位,被看作是“课程中的课程”,对其他课程具有思想引领和价值定向作用。因此,无论从贯彻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方面,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办好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堂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亮底色。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校园马克思主义教育有高校党团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辅导员工作、校园宣传栏、网上思政阵地和相关讲座等多种途径,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始终是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重要阵地,是教学的最主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思政课堂上既可以集中传授马克思主义科学知识,又可以交流思想;既能从正面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也能从反面批驳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潮;既有教师引领,又有朋辈影响;既有一元主导,又有思想碰撞。通过面对面生动的课堂教学辨别是非,澄清迷惑,启迪灵魂,坚定信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高校立德树人最重要的内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使之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用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用其精神指导自己的行动。思政教师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引路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用“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大先生”等形象贴切的词汇来表达教师对国家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号召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既做学问之师,又做品行之师,努力做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他特别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还专门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要”的期待和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思政课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思政课教师自然也就有一份特殊的使命和职责。思政课教师是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自己要明“大德”,懂“大道”,就是要理直气壮地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笃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然后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点燃学生的理想,用自己的信仰去引导学生的信仰,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坐标”。同时,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葆有家国观念,才能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只有自己品正德高,以身作则,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风范感染熏陶学生,才能引得学生师从效法,从善如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思政课教师更是如此。“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帮助青少年把握好人生方向,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好学生的精神引路人。一省一策思政课培训心得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深刻把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思政课在党的事业全局中的战略定位,自觉地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确保高校正确办学方向,确保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党的千秋伟业后继有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02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2年3月18日,他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第一次就一门课程专门召开全国座谈会,表明党已经把办好思政课上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层面。2022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突出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材体系、教师队伍、课程效果、党的领导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实施意见。思政课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核心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彰显了我国高校的人民立场和政治属性,高校思政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我国高校思考、谋划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起点,也是必须牢牢把握、须臾不可动摇的正确方向。高校只有抓住这个根本任务,才能真正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政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主干渠道。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运用的思想教育途径多种多样,但都要围绕思政课这个主渠道形成相应体系;需要开展的立德树人工作千头万绪,都要通过思政课这个龙头形成合力。办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是实现这一育人目标的根本途径。思政课是关系党的千秋伟业后继有人的重要课程。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党的事业就是在一代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青年的艰苦奋斗、前仆后继中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的。党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需要一代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接续奋斗,需要每一代青年人都跑好自己的历史接力棒、走好自己这代人的长征路。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思政课正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只有理直气壮、坚持不懈地办好思政课,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才能让党的千秋伟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一省一策思政课培训心得3建立任何新工作机制,逻辑与经验同等重要。只有充分考虑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予以妥善处理,才能完善工作环节,顺畅工作程序。在贯彻落实高校思政课和学生党建协同建设的要求中,有四项关键影响因素应予以重视。首先是思政教师自身职责定位。思政教师的自身职责定位,受个人思想意识、学校工作环境与相关政策导向的影响。职责定位的关键是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和其他工作的关系,其核心是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思政课在多数高校的基本定位是公共必修课,思政教师多数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政治进步、综合测评等相对疏离的公共课教师。再因思政课师资不足,这种疏离更加明显。在以往工作体制和教学科研考核作用下,绝大多数思政教师将自己的职责仅定位于上课和科研,甚至主要是科研。这种自我角色定位与党和国家对思政教师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尽管思政教育绝非万能,但在逐步构建思政课的协同配合工作格局中,寻求思政教师职责定位的适当界限,是构建所有协同配合机制首要考虑的根本因素。其次是思政课过程化考核评价的准确性。思政课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性因素是思政课的自身建设情况,关键是过程化考核评价的准确性。首先,思政课对学生的评价不应是一次性考试的分数,而应是教学中过程化、多阶段的考核与评价。二是思政课应实现对学生评价的较高客观性与真实性。这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日常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