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团结起来,马上行动——在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上的致辞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朝晖很高兴又来到这里,见到了很多久违的老朋友,还将聆听新老朋友们关于志愿服务的高见。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一个分享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今天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布UNV关于世界志愿服务状况的报告,听说还有重要的专家解读。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第四个世界志愿服务状况的报告。(为全球福祉服务的普遍性价值/2011、转变治理方式/2015、联结社区的纽带/2018)。定期发布这样的报告,体现了UNV的使命感和领导力。这些报告“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合作的结晶”,参与编写的工作者大都以志愿服务的形式贡献于其中,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些高水平报告产生的过程,生动地诠释了今天要发布的第四份报告的主题“团结起来,马上行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我本人都很重视研读、学习这些报告,获益良多。这些报告不仅丰富了全球志愿服务的知识库和理论库,拓展了全球志愿服务的价值链和影响力,其更加重要、更加值得我们珍视的,是展示了全球志愿者始终如一的大联合、大团结。在当下这样一个被疫情搅乱了的世界,我们目睹了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全球性问题加剧等种种怪相,此时此刻,这种全球志愿者的大联合、大团结是何其珍贵啊。我注意到,这些报告始终聚焦SDGS等全球性重大课题,始终把大量的篇幅留给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套用我们常用的一句话,可以说“既有理论的高度,更有实践的深度”,它激发了全球志愿者的思考、开阔了全球志愿者的视野、为达成全球志愿者更加深入的交流、更加紧密的团结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也注意到,在报告中与中国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分量逐渐在加重。近十年以来,得益于越来越好的大环境,中国的志愿者事业在法治化、专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诸方面都取得了极为重大的发展。在总结既往的时候,很多朋友往往会比较重视各种数据,特别是注册志愿者的数量,以及累计起来海量的服务时长。这固然很重要,不过我更喜欢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中国的志愿服务。我们应该看到,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对全球发展最大的贡献,是持久的动力和澎湃的活力。体现在志愿者事业上,是中国志愿服务实践形态的极大丰富,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项目体系和组织体系。“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作为一名志愿服务工作者,我始终把实践当作观察志愿服务发展最重要的角度。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催生了巨大的社会服务需求,为志愿服务实践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奥森公园清晨的助盲跑、西鼓楼大街胡同里盲人电影院绘声绘色的解说、青海杂多县4300米海拔上的支教老师、重庆武隆山区田间地头的助农专员、武汉疫情肆虐时在商超分装和运送蔬菜的年轻人,我经常被这些志愿服务深深打动。因此,我也希望在未来的世界志愿服务状况报告里,看到更多中国的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在将来某一个合适的时间,我们应该可以在UNV的领导和协调下,拿出更加丰富、更具特色的亚太地区和不同国别的志愿服务发展报告。疫情发生以来,世界各国的志愿者经受了重大考验,发挥了重大作用。在UNV和各国志愿者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各国志愿者之间的交流不仅没有中断,而且得到了新的拓展。11月3日,我们举办了“中国—东盟青年志愿服务论坛”;12月2日,“中非青年志愿服务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开幕。12月1日至4日,作为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志愿服务交流会的重要内容,我们邀请了102个获奖的基层志愿服务项目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一起,在19个案例分享会上进行深入的交流。当前,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被疫情深刻改变的世界格局与人类社会。“世界面临着似乎令人无所适从,甚至难以逾越的挑战”“此情此景不禁令人产生悲观主义的情绪”。这两句话出自2018年世界志愿服务状况报告的序言。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现代意义志愿服务的产生不过一两百年。早期工业文明的冷酷加速了社会的两极分化,良知与善行能不能遏制人类社会向不公不义的野蛮社会滑落?志愿服务的出现是对这一拷问的回答。事实证明,无数普通人汇聚而成的志愿服务洪流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展现了人性固有的高贵。我们不需要夸大志愿服务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应该对志愿服务与生俱来的自由意志、独立人格、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充满信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面向未来,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志愿者应该团结起来,积极回应时代挑战,以专业、创新和勇气去推动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交流与合作,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共存增加新动力、注入新活力、开创新天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