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个好员工郭心刚写在前面的话《怎样做个好员工》一文,是1996年我在山东烟台中行工作期间应一家报社之约写成的;1998年和2003年,我两次对这篇文章进行了修改。这篇文章刊登出来以后,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先后被三家报刊连载,被全国各地的几十家单位翻印散发,其中包括在华的德国、日本等外资企业。2003年,中国银行总行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学习材料,印刷了20多万册,海内外中行员工几乎人手一册。我说这些话并无炫耀之意,用意在于引起大家对这篇文章的注意,能耐心地把文章读完。来到甘肃中行任职之后,我又结合这里的情况,对这篇文章做了较多的修改,其中第五部分是新增加的。我自己认为比原先提高很大。按理讲,以我的年龄、身份和资历,是不太适合写这类东西的。因为,它可能招来好为人师之嫌,这是做人的一大忌讳。但我是中国银行的一名员工,我热爱中行,热爱同事,所以,心里有话就想写出来。洋洋万余言,不代表任何组织、任何人,全都是自己所见所闻的体验、思考和认识;都是大白话、大实话。我始终认为,写东西必须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自己不懂的不能写,自己不相信的不能写,得出的任何结论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力求实事求是,不能掺杂个人的私心杂念,不能卖弄自己所谓的学问。为写作而写作、为出书而写作、为出名而写作,很难写出好的东西来。我不敢奢望这篇文章对您产生共鸣,若有三言两语,对您能有所启发我就心满意足了。根据我的体会,若想成为一名好员工,大致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一、过硬的业务本领;二、良好的职业操守;三、和谐的人际关系;四、清醒的自我认识;五、正确的机遇意识。我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这篇文章里所指的员工,不仅是普通员工,也包括那些担任一定职务的管理者(领导),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第一章过硬的业务本领人生在世,总要有一个自己赖以安身立命的东西,说浅显点,就是要有一技之长。套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有价值的东西必须首先要有使用价值。本领越过硬,使用价值越高,自身的价值才越能得到体现,你才越能被你的环境所需要。1989年,我在山东招远支行工作时,有一个农行乡镇营业所的女同志要求进城到中行来,我问她有什么特长,她说:“在农行我是点钞能手,在全国比赛时我拿过名次。”这位同志进中行后,不仅自己成为业务骨干,而且很快带出了一批点钞能手。对这样的员工,领导怎么能不喜欢,群众又怎么能不佩服呢?市场经济条件下,像这样有一技之长的员工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走到哪里都能受到欢迎;反之,那种对业务不求甚解、一知半解、得过且过的员工将很快被环境所淘汰。这些年有个词很流行,叫“本领恐慌”。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讲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我们的干部‘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迫切需要的。”搞市场经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些天然的规律谁都别想躲得过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你是一只羊,那你随时都有可能给狮子喂肚子,即使你是一头狮子,懒惰了,不想跑了,照样也要饿肚子。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本领,在我看来主要应当做到这么两点:钻研业务要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时一刻不放松业务学习,并且做到学有专长,成为某一方面的骨干或“尖子”。多人都以为银行业务不过是一种熟练工种,钻研业务那是刚进行员工的任务,其实不然。一方面,随着银行业务的多元化、银行服务的现代化,如果放弃对新知识的学习、新技能的掌握、新问题的研究,即使是个“老银行”,也有可能落伍。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的一些老同志业务很棒,现在电脑一普及,有的连帐都不会查了。另一方面,即便是司空见惯的业务,钻研与不钻研也会有天壤之别。我在一个分理处见过两个柜员,同样是验美钞,一个柜员一分钟可以验30张,另一个柜员才验3、4张。一问,他们两个人都是同一年进行的。那么,两人钻研业务的刻苦程度也就一望而知了。至于哪一个是好员工,是银行所需要的好员工,不就明摆着吗?另外还有一种员工,只知道一项业务从师傅的师傅就是这样干的,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干,他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干业务如果总是这样不求甚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哪里还能指望他来改进业务、发展业务呢?这样的员工,又哪能称得上是名好员工呢?因此,钻研业务固然是新员工的首要任务,那些从业时间长的“老银行”也千万不能放松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箴言不仅是一种精神境界,它首先是一种迫切的现实要求。所以,当听到有些员工抱怨行里在业余时间组织培训时,我为他们感到难过和着急。这样的培训实在是行里对员工的关心和福利啊,可不能再糊涂啦。我体会,业务要学好,必须有两戒:一戒懒惰。人都有惰性,我认为,戒懒与戒毒差不多,知易行难。许多人本可成大才,就是“懒惰”二字使他与成功无缘。我还经常听到这类的话:我都快四十岁了,或者说我都四十好几了,脑子不好用,手指不灵活,记不住了,学不会了。我认为,这其实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钻研业务只有愿不愿意的问题,哪里会有年龄大小和脑子好不好用的问题?大家可以看一看,在我们身边不是有很多半路入行、年龄偏大,经过勤奋学习成为业务骨干,甚至担任较高领导职务的同事吗?人的大脑的确有聪慧与愚笨之差别,但绝对聪慧的毕竟是极少数,很多聪慧者都是从日复一日的刻苦学习中走出来的。对脑子笨一点的同事来讲,首先不能有自卑感。《中庸》上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意思是,别人一次学会的,我学一百次,一定也能学会;别人十次学会的,我学一千次,一定也能学会。我想脑子再笨的同事,如具备这种精神,哪里会有学不会的业务?如果进而达到好之、乐之的境界,恐怕那些天资聪慧的同事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也不及你牢固扎实。二戒虚荣。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怕丢脸面,不懂不问,不懂装懂,这是学习业务之大敌。刚入行的员工因为对业务不熟,工作中肯定会遇到不少问题。这没有关系,不会不为耻,不懂就要问。要像郑板桥那样,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这样几天弄懂一个问题,几年下来你就很厉害了。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宋濂,自是“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在谈到不耻下问的问题时,他举自己求学时候的例子“遇其(老师)叱咄”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老师高兴了再问,最后,凭着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于学无所不通”。那些“老银行”更要注意这个问题。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业务流程在不断整合,新产品在不断推出,新员工就是比老员工学得快,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资格老,觉得请教问题没面子、丢人,要是再把业务干砸了就不是一个没面子的问题,有时恐怕就是一个没位子的问题了。当然,我们强调钻研业务,并不是也不可能要求每个员工对银行的业务全面通晓,但起码要在某一方面真正搞懂弄通,最好是有过人之处,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是“权威”、“专家”。有的同事把专长看得很神秘,觉得可望不可及,实际上只要你肯全身心地投入所从事的业务,并且不断地摸索、总结、提高,用不了几年就会出成果。事实证明:“权威”、“专家”往往不是那些最聪明的人。让我们永远记住马克思的一句话:“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敢于创新工作中要善于发现人之所未见、敢于提出人之所未言,要勤于思、敏于行,勇于探索,不断在工作中有新的认识、新的创见、新的进展根据我的观察,员工做事大致可以分为这么两类:一类是用手做事,领导布置什么他就做什么,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另一类是用脑做事,对于一项工作努力琢磨如何完成得更快更好,总想在现有方法之外再找到新的更好的方法,或者拓展新的工作内容从而为银行带来新的收益。如果你是领导,你会喜欢哪一类员工呢?如果说前一类曾经被我们视为安分守己的员工在过去的体制下大受欢迎的话,那么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后一类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将越来越成为银行的核心人才。道理很简单。从大处来看,创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人类进步的灵魂”。离开了创新,人类可能至今尚在洪荒时代的蛮野中匍匐,现代文明更无从谈起。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挑战极限、不断突破现状、不断创造新事物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祖先在3000多年前的早期文明时期,便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诰语写上了皇家的祭坛。一部华夏文明史雄辩地证明:什么时候创新层出不穷,什么时候便是国运昌盛之盛世;什么时候创新思维枯萎,什么时候便是国运衰落之末世。因此,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创新便理所应当地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从小处着眼,银行业的经营对象具有单一性,即都是货币,同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服务的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客户对服务的需求是无限的,同时也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一家银行置这种发展趋势于不顾,仍然像过去那样墨守成规地提供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服务,其结果只能是被客户抛弃、被市场淘汰。现在是客户的个性越来越张扬的时代,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我们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面对这样的时代潮流和竞争形势,那些只满足于完成任务而不愿意、不敢于、不善于开拓创新的人,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只有那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员工才能脱颖而出,在给银行带来更大利益的同时也成就他们自己。有的同事把创新看得很神圣,好像距离自己很远。很多人觉得只有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创造出新的服务手段、整合出新的业务流程才可称得上创新。不错,这些当然是创新,而且是我们所迫切需要的创新,但创新的范畴远不限于此。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一个突破常理的做法以及对当前工作中缺陷和不足的改进,都是创新。这两年我们甘肃分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地说明了创新的重要性。只要用心思考,创新应该随时随地都能进行。九十年代初,招远支行的信贷员在选择贷款客户时坚持“三个从严掌握”:一是主动找上门来的,二是上面压下来的,三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介绍来的。对这三种客户一般都不考虑贷款。正因如此,这个行的贷款客户在当地是最棒的。他们建行15年,贷款余额7.16亿元,不良率仅有2.74%,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许多人都佩服他们严格的贷款标准。然而我在佩服之余,还发现其中包含着的创新思维。不是吗?他们对当时社会流行的、别人喜好的选择客户方式,反其道而行之。在那个资金短缺,银行还是“大爷”的年代,甘愿当“孙子”,求着别人来贷款(这个行的贷款客户多数是他们自己求来的),而且收到如此好的效果。这不是创新又是什么呢?罗丹说过:生活处处都有美,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其实创新也是如此,只要我们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大脑,创新就会成为我们自觉的思维方式。第二章良好的职业操守一名好员工不仅应该是一个有本领的人,还应该是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俗话说: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因此,要做一名好员工,光有过硬的业务本领还不够,还必须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所谓职业操守就是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对我们的道德要求,是我们对职业应承担的道义责任。它不是具体的规章制度,好像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规范着我们的言行,指引着我们的举止,评判着我们的得失。根据我的观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操守的员工,要具备以下条件:认真做事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不能偷懒、不能耍滑、不能拖延,应主动尽到责任,努力干到让别人很难挑出毛病的份上。这些年来,我发现,那些能在单位立得住、有发展的员工,首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对工作都具有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我曾经认识一位老信贷员,他分管的贷款户是百货、交电批发公司,共经营着2万多种商品。他不仅能叫出大部分商品的名称,而且还能说清楚产地、进价、销量、库存以及商品存放的准确位置,等等。我在淄博中行工作时,有一位专职清收企业欠债的员工曾经把我感动得落泪。他自制了一个红马夹穿在身上,马夹里边前面写着“债主”,背面写着“讨债”。到了逃债户,只要找不到人,他就在负责人的办公室门前,把马夹翻过来穿上。为此,他多次遭到谩骂、围攻,甚至皮肉之苦,但他丝毫不畏惧。有一次,他粘住一个逃债企业的董事长达6天之多,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