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素质论文高校人才培养论文关于独立学院教学模式的思考摘要:国家与教育界将二级独立学院本科教育的人材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材。教学目标的转换,必然引起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化。在分析和把握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和学生素质特征的前提下,结合我院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特色,对我院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思考。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素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微观主体间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企业、市场和社会对拥有技术知识、运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展开竞争。另一方面,千千万万走向社会的学子们实践能力较差。面对这一现实,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办学形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独立学院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作为填补高校分类体系中一本、二本本科教学型或研究型大学与职业技术学院的空挡,应运而生。因此,独立学院的产生客观上要求其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按照这一战略原则的要求,考虑到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独立学院学生基本素质的特点和学院教学的办学条件,并将人材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分,即从人才素质是由知识、能力和创造力三个因素构成的原理出发,我们将我院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于:一是外语与外向经济专业在知识结构方面的复合性;二是专业理论与实务能力在素质结构方面的通识性;三是科技知识在运用方面的创新性。其中专业理论与实务能力在素质结构方面的通识性,是独立学院人才素质的核心特征。教学目标的转换,必然引起教学体系,包括课程配备的设计,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这里有许多新领域、新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去开拓,从而实现我院由理论性教学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方向转型。目前,由于中国的独立学院多数采用原母体大学的普通本科生标准进行规划管理,课程体系,其教学内容同普通本科生相同。教师和教材也多是来自母体大学,而校本部一般是重点大学,专业都是研究型或是按研究型设置的,社会上比较实用的专业较少。尤其是在不能自主颁发学位证时,培养目标往往为校本部的预期目标所左右,因而独立学院难以形成自主设置适合自己的、对学生有用的实用型专业。这样独立学院在培养目标上与普通本科大学的角色混淆,其结果是:教师总是感慨独立级学院的学生成绩不好、难管理,独立级学院的学生也感觉到不如普通本科生,我院同样存在上述问题。所以,我院的教学模式要实行战略性转变,必须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质量评价标准和教学组织上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应当肯定,近年来我院的院、系两级在教学体系改革,探索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课题研究,则是侧重从教学层面,研究我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及其实现途径问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院学生特点和就业需要定位,我们在此提出,我院应当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以提高应用能力为本位,以理论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育部《关于规范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简称“8号文件”)要求:“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具有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应当成为独立学院的一大办学特色。准确判断和预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专业优势作为生长点,更应成为独立学院生存的基本策略。第一,我院各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以需定产”的思维方式,在专业设置时应考虑当地文化、经济特色,安排和增设各系的专业与教学课程。例如,我们考虑到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重化工的高速发展时期,接近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一般可持续十多年的时间,而带动社会经济与产业高速成长的就是两件产品,即房产和汽车。根据这一情况,我们提出了在我院的国际经济贸易系增设房地产投资这一专业方向的建议,后被学校采纳,今年已顺利的完成了招收新生的任务。第二,我们还应密切注视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树立对人才市场信号的敏感性,灵活地设置和调整专业。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独立学院在拟设新专业时,一方面要通过市场发掘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专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科专业交叉整合,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增设新专业。第三,要以母体高校的品牌、资源优势为依托设置专业。独立学院应实现母体高校优质资源对自身的支撑和辐射,选择性地开设母体高校中最具特色和最具竞争力的专业,整合优化传统专业。二、以提高素质为根本关于素质教育理论,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加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理论包含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怎样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创业人才?这既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实施问题,关键是要把握以下三点:第一,根据人才素质具有发展实践性的特点,改变只重书本、鄙薄实践技能的状况,注意加强实践训练;第二,根据人才素质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注意德、智、体、美的全面协调发展,特别应注意营造全面素质养成环境(如教育教学环境、校园环境等),加速素质发展过程;第三,对个体而言,知识、能力、素质是浑然一体的,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意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于一体,正确处理知识、智能、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培养既有高科学技术,又有高文化素质的复合型信息化创新创业人才。素质是当前中国教育的基本立足点,这一原则,应当贯彻于我院一切教学活动的始终。学生的整体素质,应全面地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我们应当注意通过有关理论课、思政课、专业课、文化课、体育课及课外教育活动,使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三、以提高实务能力为本位毕业生的业务能力要求,应当包括通用能力,专业基本技能和业务综合能力三个大类,每个大类还可以分为若干个细类。以我院的主干专业国际贸易专业为范例,各类能力的能力要素,主要包括通用能力、专业技能和业务综合能力三个方面,由此出发,各学科在课程设置和配备专业课时,都有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即从各专业的能力要求出发,倒推出为培养这种能力而应当设置的专业课,进一步优化课程配备,以适应我院应用型教学的要求。四、以理论知识为主线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综合化专业知识三个大类。仍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经济数学知识、英语知识、计算机文化知识、写作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贸易谈判知识等。综合专业知识主要是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资金结算,货运代理和同学商务函电方面的专业课程知识。这里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根据我们的理解,我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的本科院校,提出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定位,既不同于一本、二本A院校的单纯使理论教育,也有别于一般高职高专的技能型教学形式。目前高职高专在教学改革中提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改思路,即所谓的“打破压缩饼干,火烧三层楼”,对原有教学体系进行推倒重来的做法,用“项目订单教学”,代替原来的理论体系,并不适合于我院。我院实行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是以科学的理论体系为主线,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尽可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实务的操作能力,这也是我院教学定位的一个基本特点。参考文献:[1]冯惠民.民办二级学院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3).[2]鲁世杰.教育特色——二级学院的生命线[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