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政机关公文写作的“双到位”公文是推动党政机关工作落实的重要工具,公文写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公文写作包含着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的要求。一篇公文佳作,既离不开高超的写作技巧,又蕴含着作者对公文写作本身的深刻认识。因此,写好公文,应努力做到思想认识和写作基本功的“双到位”,两者缺一不可。一、认识到位是关键邓小平指出:“我们共产党有一条,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必须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公文写作亦是如此。现实中,公文写作中的思想认识问题常常容易被忽视,从而变成写作路上隐形的“拦路虎”。为此,应强化四点认识:(一)秉持端正的写作态度。态度是思想认识的第一反映。一篇好文稿的产生,始于态度,态度如何,文稿中一眼便知,且影响深远。漫不经心、草草写就的拙劣文稿,极易引发读者对公文作者能力甚至品质的质疑,这印象往往是很难扭转的。态度的好坏,不只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格式上。若果真力有不逮,内容上做不到令人满意,至少应做到字体、字号、标点、段落、页码等格式的规范,这也是态度。好的态度是对单位的负责、对领导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负责。坏的态度十之八九源于惰怠的心态,惰怠的心态多源于工作得失之权衡、构思文稿之苦、撰写文稿之累、修改文稿之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告诫我们: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句话对端正公文写作态度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写公文之前,我们不妨先认真检视一下自身,疗一疗写作态度之疾。(二)坚守公文的初心使命。公文的目的在于处理公务,推动工作,就此而言,实用性和工具性就是公文的初心使命。坚守它,就要不断强化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的意识。1951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中的文字缺点的指示》中指出:“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唤起阅者注意,使阅者脑子里先得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毛泽东主席特别强调写作要开门见山,其根本用意,就是提醒我们要始终坚守公文的实用性和工具性,要直接明了地告诉读者想说什么、要干什么,要亮明观点、坦陈想法,而不是让读者满篇找寻观点、苦苦猜测想法,最后落得一头雾水。倘若如此,便偏离了公文的本义,忘记了公文写作的初心使命。(三)正确看待公文的文采。对文采的追求是一种天然而朴素的冲动,正如美是人的本能追求一样。然而,公文文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文采的特殊性。很大程度上,公文是“去文学性”的,彰显公文文采的并非华丽的词藻、频繁的用典、深奥的用语等,简练干净、明白晓畅才是公文最动人的文采,这也应该是我们对公文之美始终不渝的追求。现实中存在一种“妙笔生花论”。持此论者,常一开始便以“如何才能妙笔生花”为出发点认识、理解公文写作。“妙笔生花”一词本就带有很强的文采暗示,容易被狭隘地理解成“文学性”和“高难度”,对其过分渲染夸大,容易把人引向公文写作的歧途,使人对公文写作心生惧意。对公文文采的曲解又常会催生出一种公文写作“出身论”。常听人讲:“写材料要文采好,学文的人自然文采好,不学文很难写好材料”。持此论者,惯于给公文作者贴上文采、文笔、文科、文化的标签,进而推演出上述貌似合理的逻辑,其最大症结在于没有摆正文采与实用性的关系。公文文采必须要植根于实用性这个根本,把事实说清、把逻辑弄通、把道理讲透,也是极美的文采,而做到“说清、弄通、讲透”,跟公文写作者的出身关系并不大,关键在于后天努力。认识到这一点,“出身论”便不攻自破了。总之,公文写作,英雄无须问出处,妙笔不必生花来。(四)努力摆脱自我的“拘牵”。公文写作中常会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典型表现是,酝酿半晌却写不出心中所思,抑或词句绕来绕去,纸上所得并非心中所想。温家宝的秘书项兆伦讲过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看了一个稿子,找起草人来问问这段是什么意思,然后他给我解释一番,我听明白了,我说你把刚才解释的话替换进去,稿子就写清楚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常将原因笼而统之地归结为表达功力不够,这固然没错,但其中还有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我们有时把公文写作这件事看得过重了。看得过重,就容易牵绊过多,牵绊过多,则容易用力过猛,而用力过猛,却常会适得其反。在我们的观念里,说话带有生活感,是平常而轻松的,而写作带有仪式感,是高级而复杂的,这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的距离,有句古语叫做“敬惜字纸”,说的是对知识的敬畏,也暗含这层意思。其实,写公文本质上还是说话,只不过是在纸上说话而已。若把写作和说话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做不到平常心视之,就容易把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有点复杂的问题高度复杂化。因此,摆脱这种牵绊,应时常强化一种意识:写公文就是在纸上的对话。黄宗羲曾说:“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抛开具体语境,这句话对当今公文写作同样具有点醒作用。二、功夫到位是根本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还必须要下一番苦功才行。要做到功夫到位,应注重把握以下四点:(一)做到大格式懂、小套路熟。格式和套路是公文的鲜明特征,它是一种表达的辅助。大格式是指红头文件的版头、主体、版记3大部分共19个格式要素。大格式懂,重在知晓,就是要知晓《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等规定性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其中尤其要重视公文的正文格式,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数,还应做到习以为常。正文格式是文稿的“卷面”,随内容一并呈现,贯穿于文稿草拟、批改、定稿过程的始终,带给人“扑面而来”的第一重阅读感受。而感受的好坏,常常会左右领导的认知与评判,最终影响到批阅效率。小套路是指常用文种的基本写作程式,它关涉的是内容层面的问题,又因公文的特殊性而带有了格式的意味。小套路熟,重在熟练,就是要熟练掌握常用文种的使用场景和基本写作章法。小套路是一种写作的自我暗示,能够使作者快速进入角色。总之,大格式和小套路是规则意识和效率意识的集中体现,我们不应拘泥于格式与套路,但决不能轻视其重要作用,应努力做到大格式懂、小套路熟。(二)充分运用对象化思维。公文写作诸思维中,对象化思维最重要。从实用角度看,写作之始,不妨先静思这样几点:基本情况是什么、群众关注的焦点是什么、领导考虑问题的角度是什么、自己需要做什么。思考清楚了、沟通明白了,就有了初步的写作方向。写作实践中常遇到的情况是,接到写作任务后,或一时“百感交集”头绪纷杂,或毫无头绪“万念俱灰”,紧迫感、压力感混沌交织,急于抓住什么却又无从下手。这时,对象化思维就像消解这种感受的“镇静剂”,能够快速地聚拢思路,明确表达方式。从情理角度讲,对象化思维并不深奥,它蕴含着一个朴素道理:要具备换位思考的意识,要有善于感受他人的同理心。没有走心的思考,就很难产生走心的共鸣,只有站在受众的立场想问题,站在领导的高度观全局,才能把公文写得入情入理。我们应重视运用对象化思维,努力使之成为公文写作的下意识。(三)不断强化提炼概括能力。提炼概括直接关乎读者能否快速读懂文意,体现着作者去粗取精、化繁就简、参悟透彻的“硬核”能力。提炼概括包含由浅入深三个层次:一是素材的取舍。毛泽东讲:“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若不加取舍,文章便容易空洞冗长、缺乏焦点,有效信息被淹没在杂乱的原始素材中,难以清晰呈现,文章也就失去了意义;二是素材的解构。就是围绕主题对素材进行分解、整合、归类,要根据材料包含的角度、每个角度的要义等对素材进行整理,初步做到条分缕析;三是素材的加工。就是对素材进一步整理、升华。这时应着重思考素材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与方针政策理论的关联是什么、作者的态度应是什么等,从而提炼出核心要旨,并以简洁语句表达,于醒目位置呈现,重在透彻明白。毛泽东说:“看邓小平的报告好像吃冰糖葫芦”,这句话高度评价了邓小平洗练的文风。邓小平同志的文章好,来自多个方面,尤其吸引人的是主题明确、简明扼要、眉清目楚,这恰是提炼概括散发出的恒久魅力。(四)重视逻辑自洽,力戒语言污染。一定意义上讲,对象化思维、提炼概括属于思维的范畴,而逻辑和语言则是对思维成果的落实,落实不力则会前功尽弃。逻辑自洽包括事实成立、观点成立、态度成立等,直接体现为语句有机关联、环环相扣。逻辑的失当一般是对条件和结论的关系缺乏思考所致。例如:每一只猫都有四条腿——汤姆有四条腿——所以汤姆是只猫。显然,前面的条件不能推出后面的结论,即使条件非常正确。精当的逻辑又常常来自准确的语言。一则请示这样写道:“我机关近期发生两起专业设备重大事故,现运行有26台同型号设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若加以斟酌,改为“接连发生两起重大事故,目前仍有26台同型号设备在运行”,逻辑则更为恰当。“接连”“仍”看似普通,却起到了使逻辑更严密、说理更到位的关键作用。公文语言贵在准确平实简练,这是公文写作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共识。公文语言的污染与不务实、不平实、不老实的写作习气有关,拖沓繁复、标新立异、故弄玄虚等都是对公文规范性和权威性的损害。拖沓繁复是常见的语言弊病。公文写作与修改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一个“简”字。泛滥的虚词当简、语义重复的词句当简、无关紧要的词句当简,简乃文章之尽境。现实中,“简”之所以难,常是因为“虚”。对事实材料掌握不充分、思考理解不充分、沟通不充分,常会使人去简就繁,以繁掩虚。语言突兀也是较为典型的弊病。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文。自此,“给力”这一源自方言、流行于网络的词语,正式进入了官媒视野。尽管党报党刊是公文用语的重要源泉,此后该词也在机关公文中有所使用,但出现频率依然有限。可见,公文语言需要时间的沉淀,有着严肃而审慎的选择过程,我们应遵循规范,慎用尚未定型的词语,避免突兀感的产生。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公文写作作为一项精神活动同样是复杂而微妙的。认知、思维、逻辑、语言等有机关联且彼此侵浸,均对公文写作产生着深刻影响。然而,把握好它们,做到“双到位”,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方法:“阅历悟恒”。置身于生活的海洋,广泛阅读、不断历练、留心体悟、持之以恒,是写好公文的必由之路,唯有不断学习实践,在复杂中努力寻其规律,才可能拨开云雾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