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进出明细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2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一)时事政治模块1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3月30日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1.教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教师资格条例》(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概念: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作用:一、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二、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三、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基本内容: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几个方面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二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1,明确使命,增加师德修养的自觉性2,加强学习,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3投身实践,教学相长三、加强师德修养的基本方法(一)、加强理论学习(二)、加强在实践中的磨练(三)、加强向优秀教师的学习。(四)、加强内省和慎独(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三)教育学模块1.教育学及其发展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2.教育及其发展广义上:是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上: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2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2]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尔》(1762)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1803)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学的发展趋势21世纪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性;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和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教育学:教育学是指以研究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为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发展: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化阶段1、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战国后期,《礼记》中《学记》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②“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③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④“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启发式教学;⑤“学不躐等”即主张循序渐进。2、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问答分三步:①苏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所有人都应收同样的教育。著作《政治学》。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近代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他认为教育学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美国杜威的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他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中学。还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4、当代教育学的发展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第一个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3.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四)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同时,二者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4.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3)教育与科技文化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关系(2)教育与社会的科技文化的关系(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二、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选择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三、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影响教育内容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研究成果的开发利用。文化与教育四、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选择和批判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5.教育与个体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A指作为复杂的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点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41.内发论: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威尔逊、格塞尔弗洛伊德)2.外铄论: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荀子、洛克、华生)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点)1.顺序性(如身体发展由中间到四肢,心理发展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不可陵节而施)2.阶段性(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分阶段进行,儿童,少年的教育方式要不同,最近发展区)3.不平衡性(发展速度(身高体重、生理方面)在各个时间不同。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4.互补性(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5.个别差异性(男女性别、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遗传素质(前提)、环境(外因)、学校教育(主导)、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性)◆遗传的作用首先,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其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过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再次,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最后,遗传素质又具有可塑性,遗传素质会随着外界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介入而发生变化。◆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决定人身心发展的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3)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决定的◆学校教育(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A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B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特殊功能A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B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最近发展区)C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6.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5代表人物有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3.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即教育目的。4.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统一(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一)德育。(二)智育。智育的任务:1.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2.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3.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三)体育。体育的任务:1.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2.使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技能技巧,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3.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4.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5.为国家发现、选拔和培养体育人才。(四)美育。美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和兴趣。3.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五)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2。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注意在劳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3)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二)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

1 / 4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