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篇)【导读】这篇文档“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一篇】教材分析:《地砖的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四课时。本节课突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认识正方形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是本单元的第四节课,由于学生对周长的概念、以及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生活经验,因此教材中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境——帮我的女儿丫丫测量和计算装修房间所需的相关数据,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和归纳出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正确方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学设想: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地砖的周长》说课稿通过计算“地砖的周长”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量、算、归纳、说、拼等手段,加深学生对正方形的周长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爱心意识,从小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教具准备:正方形图片、实物(地砖)、题单、课件。学具准备:实物(地砖)、尺子。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1.师:同学们师:同学们,前两天大家已经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周长,那谁能用一句话告诉老师,什么是周长?怎样求图形的周长?2.出示正方形。师:请说出图形的名称。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如果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它的哪些边的数据?师:真是一群能干的孩子,那现在林老师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用你们学到的这些本领来帮助林老师,做一个能干、又有爱心的孩子吗?设计意图:巩固旧知,为今天的新课做好铺垫,奠定基础。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1.谈话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儿,名叫丫丫,就快满五岁了,和你们一样,她非常非常渴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漂亮房间,所以呢,我按照装修师父的要求买了一些材料,需要同学们来帮助老师测量和计算一些数据,你们可以吗?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帮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知道原本属于大人的世界,小孩子也可以参与,并有能力去解决一些问题,更在情境创设中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爱心意识。2.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A.展示实物(地砖),请生观察其形状。(板书:地砖的)B.学生分组测量地砖边长数据,(提示:测量是尽可能的取整厘米数。)并用至少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地砖的周长。抽生说算理,师板书。方法一:10+10+10+10=40(厘米)方法二:10×2+10×2=40(厘米)方法三:10×4=40(厘米)C.全班讨论: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记忆,最简便?为什么?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呢?由此得出:(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生齐读公式两遍,并在题单上默写。师:边长代表什么?4代表什么?师: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求出什么?设计意图:从实际情境出发,充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独立思考,通过探索、交流、观察、归纳等形式推导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三、练一练判断题(1)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2)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周长也相等。(3)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25厘米。(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米,边长是6米。设计意图: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加以巩固。四、数学与生活:丫丫的一张正方形照片,边长30厘米,要给这张照片做一个边框,边框有多长?丫丫的正方形窗帘,边长为100厘米,给三边做漂亮的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如果做两层呢?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同时,为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五、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用2个地砖拼大的长方形。(2)计算其周长。(3)请生说说想法。(4)与原来两块地砖的周长相比,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手“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并组织小组及小组间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地砖的周长方法一:10+10+10+10=40(厘米)方法二:10×2+10×2=40(厘米)方法三:10×4=4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二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整数的加减乘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册教学有除法的的混合运算,为以后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课情境图呈现的是两位小记者在果品包装车间,了解包装情况的场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通过对话提供数学信息。拟引导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入对连除和先加再除(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引导学生先想,在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怎样计算,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态度,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3.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并理解有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是运用有除法的混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二、说学情这节课面对的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是以具体的、详细的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一些生活活泼、色彩鲜艳的刺激容易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成为他们的注意对象。性格上好动爱玩,赋予想象,表现欲强是他们显著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三、说教法和学法《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或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因此我希望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和交流互补法进行学习。(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组织学生人人参与,结合教材,紧密生活,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入生活,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为终身学习发下基础。(2)交流互补法: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讲解、演示操作,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四、教学程序及设想:(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做了采访,这是小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记录下的一段画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果冻和梨糕的制作过程,好吗?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都带来了那些信息呢?让学生观察进入情境图,搜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合理性的数学问题都给出鼓励性评价,教师有选择的记录信息)意图: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激发学习兴趣。(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1.解决第一个教学红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有960个果冻,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你想怎样做?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交流理清思路,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可以列出分布算式,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先算装多少包,再算装多少盒。960÷2=480(包)480÷4=120(盒)(3)引出连除算式后,重点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意义。结合分布算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960÷2÷4(4)也可先算一盒装多少个,再算可以装多少盒。960÷(2×4)引导学生重点说算式每步的意义,明确运算顺序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使他们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满足学生内心的探究感和成就感。在次过程中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感。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质疑、解疑,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2、解决第二教学红点:一堆梨糕有320片,另一堆有520片,4片梨糕装一包,一共可以装多少包?请学生列式,独立算出结果,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3.合作探究有除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先分组讨论,全班汇报。老师实时总结。连初的混合算式从左向右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意图:学生通过第一个问题,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初步掌握了用混合算式解决问题的办法,自主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混合运算顺序,在不断运用中发现规律,使运算规则的产生满足探究的自然需求。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使数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相连,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运用意识。(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自主练习1学生独立审题,弄清题目意思,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做后集体订正。2.自主练习2(1)指名读题,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2)你想怎样做?(3)指名说说表格中的每个数字的含义后,学生独立完成表格,(4)全班集体订正培养学生的良好做题习惯3、自主练习3: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集体订正意图: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升华知识,使知识得到延伸,并且运用与生活实际,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四)、课堂总结,反思升华。谈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让数学回到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是生活中去的奥妙。最后,请允许我以几句在实际教学中感悟颇深的话语来作为我今天说课的结束语:教育是探究和启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