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研讨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关于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通思想基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发生全面、深刻、根本性的变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鲜明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党、国家、人民、军队、中华民族的面貌涣然一新。习近平同志围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二,正确把握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通富余的内涵。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通富余的应有之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有力精神支撑、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振民族精神、传递中国声音的高度自信。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通富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主要目标,没有文化自信的增强,就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更不会有人民精神生活的共通富余。实现文化成果共享和精神生活共通富余也是增进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关于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而言,只有为人民群众所共享,才能彰显文化自身的价值,才能转化为文化自信的源泉。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通富余的应有之义,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通富余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落脚点。第三,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良好社会环境。要坚持在守正创新中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全进程各环节,越发注重质量标准,越发注重融入融合,越发注重常态长效,确保精神文明创建保持勃勃生机。要切实发挥引领作用,紧紧围绕X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鼓励导致广大干部群众以良好姿态投入到各项事业发展中来。要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增强创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巩固拓展创建成果,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典范引领,处理好形式与内容、载体与常态、初衷与效果、整体与局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进一步完备常态化创建机制。要坚持面向城乡基层,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真正让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创新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模式,发挥基层首创精神,不断增强文明实践的生命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纵深发展。第四,彰显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就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接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接合,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焕发出磅礴的精神力量,推进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大地,深入到中国人民的心理世界和生活世界。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将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全面提升人们关于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