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训练职业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础,体现了个人存在的价值。在学生阶段就开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是发展自己、走向成功的重要前提。《马和驴的故事》想一想:1.马和驴子的生命轨迹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2.你愿意过哪一种生活?方向决定目标,目标决定行为生涯职业职业生涯模块一生涯与职业生涯(一)生涯生涯故事:课本P2:马云的成长过程给我们哪些启示?向着目标不放弃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涯故事。生涯含义:生涯是结合了个人一生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过程。P5:《人的一生像乘车》漫画舒伯的生涯彩虹图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罗素(二)职业小时候你曾想过长大要做什么?人为什么要找一份职业?你认为什么是职业?职业含义: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中国最好的十个职业排名:1、销售(顾问型销售)2、IT工程师3、建筑设计师4、高级技师5、公务员6、职业经理人7、人力资源总监8、投资经理9、咨询业项目经理10、律师课堂讨论:1.你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有哪些?你想从事的职业有哪些?2.你现在可以为你将来从事的职业做哪些努力?(三)职业生涯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人们一生的职业历程,有着不同的可能:有的人从事这种职业,有的人从事那种职业;有的人一生变换多种职业,有的人终身位于一个岗位上;有的人不断追求、事业成功,有的人穷困潦倒、无所作为。课堂活动:P3《撕纸人生》珍惜时间,找准目标,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周杰伦的职业生涯:1.职业培养期:成绩平平的他,专注自己的音乐天赋周杰伦,1979年1月18日于台北出生。爸爸是生物老师,妈妈是美术老师。从小,周杰伦对音乐就有着独特的敏感。母亲见他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毫不犹豫地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给他买了一架钢琴。这一年,周杰伦才4岁。周杰伦虽然拥有音乐天赋,但学习却不尽如人意,数学成绩经常在40分左右,于是报考了淡江中学音乐班。周杰伦的高中钢琴老师说,周杰伦十多岁时已经培养出远远超越他实际年龄的即兴演奏能力--他将庄严肃穆的音乐变奏,以一种很有意思的方式重新演绎,听上去就像流行歌曲。2.职业适应期:在当餐厅侍应生的日子,坚持音乐梦想由于偏科严重,周杰伦没有考上大学。周杰伦选择了在一个餐厅做侍应生--先生存,再谋发展。即使是这样,周杰伦也没有离开自己的音乐世界,他带着随身听,边工作边听歌。机会终于来了。老板为了提高餐厅档次,决定在大堂放一部钢琴,周杰伦在空闲的时候偷偷地试了试,弹得非常不错,被老板赏识。于是,周杰伦就不用工作,专门给顾客弹钢琴。3.职业发展期:面对挫折不言败,历经风雨终成功1997年9月,周杰伦参加了当时台湾著名娱乐主持人吴宗宪的娱乐节目《超级新人王》。当时的周杰伦非常害羞,甚至不敢上台唱自己的歌,只好找了一个朋友来唱,自己用钢琴伴奏。但主持人吴宗宪路过钢琴的时候,惊奇地发现这个一直连头也没敢抬的小伙子谱着一曲非常复杂的谱子,而且抄写得工工整整!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对音乐很认真的人。节目结束以后,他邀请周杰伦担任公司的音乐制作助理,在负责唱片公司所有人的盒饭之余,周杰伦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半年下来,他写出来的歌不少,但曲风奇怪,没有一个歌手愿意接受。1992年12月的一天,吴宗宪把周杰伦叫到房间说,如果你可以在10天之内拿出50首新歌。我就从里面挑出10首,做成专辑--既然没有人喜欢唱你的歌,你就自己唱吧。10天之后,周杰伦安安静静地拿出50首歌,于是就有了周杰伦一举成名的专辑《JAY》。从这张专辑开始,周杰伦一发而不可收拾。综观周杰伦的职业发展,经历了3个时期:1.在职业培养期:他选择了专注自己的音乐天赋,学习音乐。2.在职业适应期:他明智地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先养活自己,慢慢培养自己的能力,期待在最高平台展示的机会。3.在职业发展期: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认真、踏实的精神和态度打动公司的同时,也打动了所有的听众。这些都证明:在成功的路上绝对没有偶然,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我虽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宽度。我虽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我虽不能不能改变面貌,但可以展开笑容。我虽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我虽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我虽不能样样胜利,但可以事事尽力。《生命的空隙》(一)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与任务职业生涯1.职业生涯的成长阶段(0—14岁)成长阶段是一个以幻想、兴趣为中心,对自己所理解的职业进行选择与评价的阶段。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0-10岁):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二是兴趣期(11-12岁)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三是能力期(13-14岁)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2.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15—24岁)探索阶段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实验期(15-17岁):充分考虑到个人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开始进入择业试验期。二是过渡期(18-21岁)正式进入劳动市场,或进行专业性的职业实习和培训,进行特定目标的职业选择。三是尝试期(22-24岁)开始从事某种职业,对职业发展进行可行性尝试。3.职业生涯的建立阶段(25—44岁)探索阶段的任务是:稳固并求上进。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尝试期(25-30岁):个人由于生活或工作上的不满意,对职业的再选择。二是职业中期危机期(31-40岁)职业转折期,个人会重新评价自己的工作或发现新目标。三是建立期(41-44岁)确立稳定的职业目标。4.职业生涯的维持阶段(45—64岁)个人已经“功成名就”,主要考虑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维持属于自己工作的“位置”,同时面对新人的挑战。5.职业生涯的衰退阶段(65岁以后)退休阶段,在家庭上投更多的时间,主要扮演休闲者和家长的角色。中职生进入关键的探索期: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广泛了解中职生职业生涯的相关知识,积极探索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张艺谋,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归来》。张艺谋的职业生涯规划"前半生"--从农民到摄影师和演员1968年初中毕业后,张艺谋在陕西乾县农村插队劳动,后在陕西咸阳国棉八厂当工人。1978年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1982年毕业后任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影师。1984年作为摄影师拍摄了影片《黄土地》,崭露头角。1987年主演影片《老井》,颇受好评。张艺谋的职业生涯规划“后半生”--从电影导演到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1987年,张艺谋导演的一部《红高粱》。正是这部电影,让张艺谋成功地实现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型,并以一个成功导演的角色进入公众视野,奠定了张艺谋成功导演的地位。张艺谋的职业生涯规划在经过一段艺术片的成功后,他又转向了商业大片,《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一部部商业大片的红火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并最终带他走到了中国电影旗帜的位置。2008年北京奥运会,张艺谋又以其独特的大手笔,面向全世界展示了一部绝对中国的完美"大片",也使得张艺谋站上了生涯的巅峰。揭秘:张艺谋导演成功轨迹插队劳动的农民-工人-学生-摄影师-演员-导演,一次次巨大的职业跳跃和转型才最终造就了一个成功的导演。让我们共同来探析张艺谋导演的职业规划过程。o职业准备期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年轻时的张艺谋未能上高中就插队当了农民和当工人,很多人像他一样没有选择,但能像他一样坚持自己梦想的却不多。终于,在1978年。张艺谋以27岁的高龄去学习自己钟爱的摄影,为自己未来的转型进行积累。o职业积累期重新进入课堂学习后,张艺谋老老实实的做起了摄影,虽然他的志向是导演,但他显然十分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这个时候的他仍在学习,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实践中学习。o职业转型期在《黄土地》获奖后,张艺谋有两个选择:继续作为一个已经很成功的摄影师或者转型开始做导演。然而,意料之外,他却做了另外的选择--做一名演员!并且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不过也可以说,这实在是最明智的选择。要做导演,特别是要想成为较有建树的导演的话,当然最好能亲身体验过做演员的感受,才能在拍片的时候和演员们够契合。o职业发展期《红高粱》成功以后,张艺谋拍了一段时间的文艺片,在全国大众都熟悉了他的名字后,张艺谋敏锐地捕捉到了商业片的市场价值,并与中国电影市场的需求相契合,他开始转向了商业大片,开始了自己的大片之旅,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尤其是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无形宣传,使得张艺谋导演蜚声海内外,风头无人能及。张艺谋导演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清晰的职业规划是成功的保障。同学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也有更好的成才条件,应该抓住机遇,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结论: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注定是失败的谢谢大家!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时,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又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目标,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人生没有了目标,也就没有了希望,也就丧失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