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扫黄打非”2022述职报告2022年,教育局在县“扫黄打非”办公室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地十六大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认真开展了“扫黄打非”自查自纠与专项整治,为净化社会风气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服务,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与文化产业服务,取得了很好地成绩。现将一年来地工作汇报如下:一、提高认识,充分明确工作责任。县“扫黄打非”办公室布置地我局地工作任务是:杜绝校园周边200米内网吧等娱乐服务场所与非法出版物交易活动,教育18岁以下未成年人告别“三室二厅”并自觉抵制与拒绝侵权盗版非法教辅读物,主动参与查处非法编印,非法经营非法教辅读物地案件。对此,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我任组长*任副组长为成员桃江县教育系统“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办公室主任。我们下发省,市,县“扫黄打非”工作文件,制定“扫黄打非”工作责任制。各乡镇中心学校,县属中学,民办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地“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并与县局签订杜绝盗版,教辅读物进校园与杜绝未成年学生进网吧地责任状。我们组织召开了各乡镇中心校,县属中学,民办学校校长,教务主任参加地“扫黄打非”专门会议,要求各乡镇联校,县属中学充分认识“扫黄打非”工作地重要性,明确了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务主任,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地岗位责任制。二,广泛宣传,切实加强教育我们以课堂教学为“扫黄打非”教育地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把“扫黄打非”工作,特别是远离网吧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地形式,把思想教育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与强化学生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教师与学生能充分认识非法出版物地危害,能识别正版与盗版,教辅读物,牢固树立知识产权意识,自觉抵制非法出版物。使广大未成年学生能正确认识网络,趋利避害,文明上网,不进网吧。我们实施了“五个一”宣教活动,即:下发一个文件(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远离不良文化通知地通知》);召开一次全议;局团工委向全县学生发出一份倡议书;各学校向家长写好一封公开信,放假前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远离不良文化地专题教育。充分教育了中小学生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它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我们充分发动学生对家长进行戒除“买码”,远离赌博劝戒教育。我县****等地学生地劝戒活动在省市媒体多次报道。我们还利用家长学校等有效形式,对家长进行了“扫黄打非”方面地教育,且取得了较好地效果。三,强化措施,积极采取行动规范发行渠道。凡中小学,教辅读物严格按省教育厅规定书目征订,并由县新华书店统一发行。到目前为止,全县中小学,教辅读物都是由各乡镇联校,县属中学直接同新华书店签订征订单,并由县教育局核定,对于征订不足地,教育局统一补订,各校不得以任何理由从别地地方订购。全县9所高中(含民办高中),47所初中,192所小学,都是统一由县新华书店征订并发行地,没有一所学校使用盗版。严格组织自查。春秋两季开学,各乡镇中心学校就本辖区内各类学校,县属中学与民办学校对本校订购,使用教辅读物情况,对照省教育厅规定书目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并把自查情况小结与征订,教辅读物登记表交教育局。杜绝外来影响。随着家长送读积极性地提高,教辅读物也越来越引起家长,学生地关注。一部分不法商贩瞄准这个机会,大肆盗版非法印刷教辅读物,充斥市场,弄得鱼目混珠。一些学校周边地书店,书摊也凑热闹,购进各种盗版资料,还有一些个体书商利用回扣等手段向班主任,任课老师推销参考资料与试卷。对此,我们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需要保持清醒地头脑,坚决杜绝了盗版,教辅读物进课堂。加大整治力度。我们与公安,文化等部门联手,明查暗访,对个别学校,个别老师任学生订购,使用新华书店统一征购以外地,甚至是盗版地教辅读物,我们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理。坚决杜绝未成年学生进网吧。我们要求各个学校经常开展“文明上网,不进网吧”为主题地思想教育活动,做到防微杜渐。我们建立了明查暗访机制。在城镇学校与周围有网吧地学校中各聘用2-3名兼职督查员,并请文化部门给予颁证,由它们对开设非法网吧与未成年人进网吧地现象进行明查暗访。我们还建立了情况反馈机制。加强了与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地联系,把巡查得到地情况及时反馈给了这些执法部门,形成了工作合力,达到最佳整治效果。各位,XX年是教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地一年,我们地高考取得突破性进步,教育行风进一步好转(民主测评我局获全县第三名),等等成绩,说明了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地领导下,在县直个部门地支持下,正在快速,健康地发展,我代表全县十万八千学生感谢“扫黄打非”领导小组为教育营造了一个好地发展环境,为孩子门地成长提供了一个优良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