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说课稿【范例8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说课稿【范例8篇】【导读】这篇文档“小学科学说课稿【范例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学科学说课稿【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2、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3、知道什么是液体?过程与方法1、会利用多种感官从多种液体中找出水。2、能利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发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3、培养学生敢于合作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水的各种性质。难点:选择器具将水运到远处的空桶中。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器材:空果冻盒4个、牛奶、糖水、酒、水2、演示器材:塑料袋、不同形状的杯子4个3、游戏材料:小杯子1个、长短不一的接水管2根、塑料桶2个、秒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认识水的重要性,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知道动物、植物的生存离不了哪些东西吗?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课题并板书:观察水二、分组找水、了解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把认识物体的经验上升到用科学方法的层次,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1、谈话: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四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是水、糖水、酒和牛奶,可忘了贴上标签。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给它们分辨出来并帖上标签吗?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要求:(1)先在小组内讨论使用什么方法。(2)观察过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贴上标签。3、学生讨论、汇报。4、教师引导小结:先用眼睛看找到牛奶,再用鼻子闻找出酒,最后用舌头尝分辨出水。这里我们用到了认识物体的常用科学方法:看、闻、尝,当然还可以摸。但以后要注意,在不了解物体时千万不能随便闻、尝、摸。(板书: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用手摸)5、谈话:我们大家都找出了水,可依据水的哪些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观察分辨出的水,把你的观察方法和结果写下来。6、学生组内观察并记录。7、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并板书: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三、实验演示,认识液体的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1、谈话:现在请大家观察讲桌上的四杯水,都是什么形状的。把你的结果写在书上或画在书上。(出示装满水的不同形状的杯子)2、学生观察汇报。(水可以是各种形状的,取决与盛水的容器形状,也就是水本身是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板书:没有固定形状)3、谈话:是这样的吗?我们在来做个实验。4、演示说明:将杯子中的水倒入塑料袋中,并利用不同的方法变化样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塑料袋是正方形的则水是……;如果塑料袋是球形的则水是……;如果塑料袋是像小猫一样则水像……。5、将塑料袋弄个洞,让水流进容器。6、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水在流动。)还有哪些物体是容易流动的呢?7、根据学生回答后板书:容易流动8、小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容易流动的物体叫液体。(完成板书)四、团结合作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快乐,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团结合作精神。1、谈话: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出示物品,提出要求:哪一组能把这个塑料桶中的水运到另一个塑料桶中,当然不能直接倒。)2、学生分组讨论方法。3、全班汇报(用管子吸、用小杯子舀)4、哪一种方法好呢?5、分组近距离演示,测时间。6、距离较远,哪种方法快呢?学生预测后再试一次。7、小结:近距离用杯子舀的快,远距离用管子吸的快。五、总结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补充。小学科学说课稿【第二篇】一、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自然选择(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不同,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2、认识人工选择,人们根据需要培育生物,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过程方法:培养学生读图、读文的能力,对资料内容归纳提炼,获得认识。(因自然选择漫长,学生考察条件有限,不可能亲力亲为,只有通过资料才获得认识。因此,对资料的研究利用,获取有用信息是本节课要求学生达到的重要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2、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二、重点通过阅读——读图、读文字,分析资料,对问题寻求适当的解释,了解自然选择三、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基础:生物个体都不相同,存在着差异。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但很多学生没有这样的知识基础。对于随着环境的改变,生物的形态也发生改变,大多数学生会认为是生物主动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其实是生物个体微小变异经自然选择长期积累的结果。这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相冲突,学生较难理解。四、目标达成1、知识目标达成①通过阅读教材P84图和文字,明确自然选择②指导学生阅读补充资料,加深自然选择的认识,感受自然选择在大自然中普遍存在。(ppt)③指导学生观察几种北极动物的相同点及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同种动物形态上的不同点,丰富自然选择的认识。④引导学生搜索生活经验,例举人工选择的例子,感受人工选择丰富了生物物种。⑤介绍袁隆平爷爷。作为中国人应该了解使我们不再忍饥挨饿的袁隆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并帮助学生了解人工选择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所起的作用2、能力目标的达成①指导学生阅读资料的基本方法,先读文,再读图,图文结合理解资料的含义。②阅读资料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引导学生对资料内容归纳概括,转化成自己的认识,并在小组中交流,获得表达修正的机会。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①本课三次呈现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从阅读、讨论中逐步感受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②本课最后拓展反思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是生物吗?自然会不会选择人类呢?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五、难点突破要使学生认识到每个生物个体都不相同,存在着差异。我首先引导学生读图,从图中看到青蛙的后代形态都有差异,体色各不相同。一代,两代是如此,延伸到所有后代都如此。然后,在教师提供的资料中,也特别强调了达尔文的考察情况:即使是同一种生物,没有哪两个是完全一样的,并以老虎和马德拉岛上的甲虫为例加以说明。使学生逐步理解到生物个体之间本来就各不相同,经过自然选择,能存活下来的基本上是能适应环境的,而不是都像变色龙那样可随意改变形态去主动适应环境。六、备课体会1、目标的确立刚开始,我们对人工选择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教参上说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着生物,造就着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却认为人类砍伐、杀戮了那么多动植物,使很多物种灭绝,怎么能说是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呢?后来经常莉梅老师的指点,明白了人工选择是通过人工方法保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和淘汰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以改良生物的性状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我们现在吃的很多瓜果蔬菜都是人工培育出来的,它的确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而人类的砍伐、杀戮动植物的破坏行为不能界定为人工选择。2、提供给学生阅读的资料如何呈现①精简资料达尔文自然选择的例子很多,有动物的,还有植物的。曾经想选取植物的例子,这样自然选择的范畴更全面。但《物种起源》里植物的例子比较复杂,有些植物都不知是什么样的。提供给学生很难建立起直观的形象。所以就选取了反差比较大的花斑虎和白虎,残翅甲虫的例子提供给学生,学生比较容易理解。②达尔文著作的论述专业术语多,如果原文提供给学生,学生是很难看懂的。因此我提供给学生的资料都是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用更通俗的语言改写的。③供学生观察的图片呈现梯度。纵看,比较北极动物的相同点,观察它们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生活具有什么优势;横看,观察同种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态不同,更深一步理解自然选择。(ppt)④在展现袁隆平爷爷培育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时,提供了一个数据——6000亿公斤。这个数据学生知道很大,但大到什么程度?可供一亿人吃20年,学生就能理解感知了。3、关于大而圆的体形降温慢的验证实验①我们亲自做了这个实验,尽量满足“同时放入同温度热水”的实验条件,但这实际上很难达到。实验前我们要把同温度的水分装进三个烧杯,再同时倒入容器中。分装近三个烧杯时温度就有了大概0.2℃的误差,我们三个老师同时往三个容器倒水,都有快慢的分别。因此实验开始时三个容器的温度有0.2℃的差别,不可能做到起始温度一样才开始实验。②我们反复做了四次实验,所采集的数据是真实的。实验时间也延长到了45分钟。45分钟后,量筒550毫升水降温的速度比小烧杯300毫升水的快,分别是44.5℃51℃45℃。说明似球形的体形的确降温慢,哪怕体形小一点。③这节课实验不作为重点,只是给学生展示一下。是否可让学生当堂验证,可考虑单设一课,从设计、完善实验方法开始,指导学生亲历实验,验证推测。4、关于本课可挖掘的教学资源本课是科学课六上四单元7课,根据单元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研究生物的多样性,定位本课目标展现教材编写意图,供大家研究。随着学习、思考的深入,发现围绕“谁选择了它们”还有更多可挖掘的教学资源,例如:①我们可以深入认识自然选择,提供更多实例,引导学生讨论达尔文关于长颈鹿进化的经典解释,渗透科学家为验证推测所经历的曲折及求实证的精神。②就是如前所述,求证大而圆的体形真的降温慢吗?设计公平实验并亲自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③如果时间允许,孩子们感兴趣,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基础,还可引入遗传变异的学习研讨。小学科学说课稿【第三篇】一、说教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个活动,是学生在探究储存食物的方法中延伸出来的一个观察活动。在此课之前是关于食物的营养和变质以及储存食物的方法的探究,这节课研究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也是对食物单元前面6课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教材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到食品包装,但色彩亮丽、美观精致的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却经常被学生所忽视。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对食物包装的观察研究,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食物,主动获取食品信息,学会比较辨别食品优劣,延伸拓展探讨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更要掌握有关信息。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有效抵制伪劣食品,并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益于身体健康。二、说学情学生缺少有关食物变质的原因和储存方法有关方法的学习,但学生却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生活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但是对于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学生们往往不会去刻意关注,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被忽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种类的食品出现在学生面前,食品包装是学生了解食品的主要途径,通过对食物包装袋的研究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对自己吃的食物有感性的认识,并能有意识地关注周围的世界,学会在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能想办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学会挑选安全食品。三、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食品具有保质期,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对人体有害。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并在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食品安全,提高选择食品的能力,珍爱生命。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研究影响保质期的因素。教学难点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步养成重视食品安全的健康生活理念。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食品保质期的因素。五、说教学过程在导入环节设计采用了让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从学生的视线中消失的策略,即用黑色的袋子将学生熟悉的食品——袋装牛奶包起来,让学生猜是什么食品?学生失去了包装上的信息,从食物的形状、软硬、轻重等方面很难准确猜测是什么食物,从而产生疑惑,对观察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产生兴趣,这样就自然进入了第一个活动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顺着导入环节,我让学生先分组,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观察观察自己带来的食品袋,同时把自己的发现用关键字记录下来。比一比看看哪组观察最仔细,最认真.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汇报时要求其他学生找到汇报信息的位置,看看自己搜集的信息与别人的哪里不一样,可以进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