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调研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村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调研报告以校地共建基地为平台,与高校在基层党建、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深入开展双向调研交流,有序推进公共品牌推广、智慧旅游开发等项目。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近年来,xx县xx镇xx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来xx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文化铸魂、古村新生”发展思路,依托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激发乡村发展动力、活力,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文旅产业初具成效、村民和村财收入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驱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我作为xx届应届选调生,自xx年7月开始在xx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现将xx村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情况报告如下。一、xx村现有资源要素分析(一)村情概况xx村曾名xx,是系xx镇政府所在地,位于xx县西部,距城关约12公里,地处xx山地丘陵第三大盘谷——前宅洋西端,平均海拔480米,东邻前宅村,西毗楮坪乡,南靠xx村,北接xx村,甬莞高速、962县道自西北向东北贯穿全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形成于隋唐时期的一条从xx通往xx的古官道从xx村中心穿过。xx村共下辖10个自然村(xx),全村共有户籍人口1765人,在村人口398人,党员34人,女党员4人。(二)自然资源xx村属高山丘陵地貌,村落四周群山环抱,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景观状况良好,村域面积共6913.95亩,其中林地面积约4373.85亩,耕地面积约1226亩,森林覆盖率达71.20%,xx年被列为省级森林村庄。农业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村域内有油茶加工坊2家,茶叶加工厂3家,其中“游氏xx东山茶油榨油作坊”具有200多年历史,是宁德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xx乃至xx东工艺传承最为完整的作坊。(三)历史文化资源xx村最早形成于唐代,是一个古老村落。村内古建筑与历史环境要素众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归驷古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袁氏宗祠和温氏宗祠、归驷宫、中国人民银行旧址、中国农业银行旧址、红色秘密交通站、旗杆墓、贞节牌坊等,还有古官道2处、古井3口、河道3处、古桥4处、古碑2处、名木古树多处,村内六十多座古民居保存完整,青石、土墙、青瓦,展现着山区古民居建筑特色。xx年,xx村被列入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南宋xx三十年(1160年)设库溪巡检司(属长溪县库溪巡检司),为xx县境内最早的政权机构。随着福温古道上南来北往客商聚集,xx成为xx浙陆路交通的重要商贸驿站,并形成里街、外街繁华街市,各种各样手工业、商铺、客栈数十间,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因此在xx古村积淀下了浓厚古商贸文化和诚信文化,xx扁肉、炊鸡、牛蹄、糯米薯等xx四大美食也成为当地名片之一。1934年,霞鼎泰县苏维埃政府建立时期,xx是霞鼎泰县第四区苏维埃政府驻地,驻址位于xx村里街4号民房,同时也是当时xx东苏区的一处地下交通站点,近年来通过挖掘保护与传承,交通站成为宁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教育功能不断提升。(四)乡村人居环境xx村位于群山环抱的西溪流域,触目可及皆青山绿水,风景清新秀美。近年来,xx全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一革命四行动”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基本完成,改厕改水及农村公厕建设覆盖全村,实现垃圾转运转包第三方经营,有3处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每家每户均放置有分类垃圾箱。完成饮水提升改造、污水网格化提升、自然村之间道路硬化、健康文化园、古街门楣打造、富水园、特色墙绘等工程建设,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在进行外街的立面改造、福温古道修缮、古民居修缮等工作的同时,全力推进xx西溪(xx段)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打造武陵溪沿溪生态走廊、沿溪观景廊桥、油溪瀑布景观栈道等设置,对溪上公园及下吾里棚改区进行整治和景观提升,将原税务所拆除后的杂物点建为休憩长廊,打造成xx文创展示基地。传统古村落与新农村交相辉映,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二、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市场前景分析乡村旅游是依托于“三农”资源的新兴业态,完美地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各级政府大力开发和推广乡村旅游、城市居民渴望回归大自然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乡村旅游一直呈现出开发不断、高潮迭起的发展态势,并成为我国旅游消费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广的领域。同时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游客转向人口不密集的乡村旅游市场的意愿不断增加,成为城镇居民休闲的重要组成,而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乡村休闲的核心诉求中文化体验占比19.1%,位居第三。在此背景下,xx镇以古商贸文化底蕴、宝贵的红色文化历史作为文化基础发展文旅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xx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还统筹协调文化旅游发展,全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充分挖掘本村商贸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非遗文化,同时整合文化、生态、产业等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持续发力,先后举办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旅主题活动,凝聚人气商机,极大加固xx村文旅发展的坚实基础。三、xx村文旅产业发展典型经验(一)打造“商贸驿站红色小镇”文旅品牌。xx村以获评省级传统村落为契机,坚持规划先行,以“红色小镇慢生活区”为主题,锁定1个核心品牌,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xx秘密交通站旧址”为主体,深入挖掘、融合xx村红色文化,征集散存历史资料,整幢修缮提升为“秘密交通站展陈馆”。以创成省级商贸特色镇为抓手,提升古商贸文化体验街,修缮恢复农业银行建成xx金融博物馆,展陈宋代以来历史货币票据,复原建国初期营业场景,实景展示xx东苏维埃时期红色金融史、xx金融史,并在二三楼创设传统文化传习馆,融入雅舍、茶吧、书吧等业态。xx年,xx村被评为宁德市商贸文化示范旅游小镇,文旅品牌已初步打响。为进一步激活传统建筑,xx村实行3方共建机制,由村委负责具体实施,鼓励村民参与共建,探索出一条吸纳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新路径。通过与村民签订修缮使用协议,让传统建筑的使用权“流”起来,资源“活”起来,对于一般传统风貌房屋,采取“村民出料、村委出工”的方式修缮传统瓦房屋顶,目前已完成屋顶修缮41栋。(二)推进生态建设赋能文旅产业。以全县农业农村“2+N”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引领,立足生态禀赋,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把“高颜值”的人居环境转化为“高流量”的旅游“打卡点”。依托安全生态水系景观工程建设,综合提升沿线生态田园风光与村庄人文景观,完成观光栈道、街角公园、生态公厕等项目建设,使“零星盆景”变为“连片风景”。围绕“文化铸魂、古村新生”发展思路,逐步构建“一核一环三片区”的村域产业发展格局,充分整合起村域北部和南部林业经济片资源,以文旅产业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以林业经济为主拓展森林康旅、户外探险等延伸产业,加快构建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主导,有机结合农旅、康养、研学等业态,促进全域旅游不断迭代升级,引领驱动乡村振兴。(三)强化党建引领提升运营管理。xx村依托校地共建基地与人才驿站建设,先后在乡村振兴规划、文创产品设计、乡村风貌品质提升等20余个项目中,与福外艺术与设计学院进行了深度交流与合作,并于xx年6月将共建对象由下设教学单位提升为xx外语外贸学院,达成校地共建、人才顾问服务等多项合作协议,增设福外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等长效共建平台。将xx村委楼闲置楼层改造为可容纳50人的研学宿舍,并依托高校举办了xx年“创意xx”文创作品征集大赛,促进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转化运用。xx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富水古镇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盘活古镇历史文化和建筑资源,完成诚信超市、自助茶寮、传统文化传习馆等旅游点的基础配套,整体打造涵盖休闲康养、古商贸文化体验、红色文化研学的文旅核心功能区。富水公司通过探索“1+1+N”乡村振兴合伙人梯次合作模式,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对自助民宿、研学基地以及古商贸文化体验街的各类新兴业态进行专业化运营。同时,作为全镇旅游服务的“前台”,再由其对接各地研学旅游机构、当地餐饮经营者等N个二级合伙人,针对不同客源旅游消费需求,开发个性化的体验线路,层级展开“菜单式”服务。以多业主多业态的合伙经营模式,串联文旅产业链,今年以来,接待游客约4万人次,通过诚信超市、自助民宿等旅游消费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万元,有效助力村集体与村民双增收。(四)深化文明创建涵养文明乡风。近年来xx村不断强化文明创建工作,以建设省级“文明乡风联系点”为抓手,按照“党建为引领、文化为纽带、旅游为特色”工作思路,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深入,扎实抓好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基层治理主心骨作用,对xx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场所进行规范提升,着力构建以xx村“红色驿站”“青年之家”为示范的文明实践微阵地,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宣讲、“最美家庭”、“农村巧妇”等示范户选树、移风易俗进校园、进村落等活动,形成文明、邻里和睦、崇尚节俭的良好社会风气。多措并举打牢基层文化阵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通过文艺汇演、爱心慰问、暖心志愿服务等丰富的形式传承传统文脉。完善阵地建设,着力打造“三有”书屋、金融博物馆、传统文化传习馆、xx秘密交通站展陈馆等新型文化服务阵地,依托文化阵地大力开展读书交流、评书表演、传统文化演绎等文化惠民活动,彰显着xx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蓬勃发展的社会正能量,焕发了乡风文明新气象,也为乡村振兴铸魂助力。四、存在问题(一)本土人才结构不够多元。近年来,xx镇通过创新人才引、育、管等机制,与xx外语外贸学院建立常态校地共建机制,先后建立了校地共建基地、县级富民人才工作站,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本土人才结构仍然比较单一,多为文化传承和技术手艺能人,而致富带头人、经营管理类人才等较为缺乏,特别是一些紧贴时代脉络的新媒体运用、策划推广、运营管理类人才缺失,不利于xx村文旅产业的宣传推广。(二)宣传推广亮点不够突出。当前,xx村积极融入全域旅游格局,致力将“红色古镇”打造为“慢城小镇”,但对当前“商贸驿站红色小镇”的文旅形象推广还不够,宣传工作仅限于市内媒体平台,互联网手段运用不够,如抖音、小红书等视频平台没有充分利用。(三)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作为国家AA级景区,xx村在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各项基础短板在加快补齐,目前已具备了基本的游客接待能力,但仍然存在重“建”,轻“管”“运”的问题,对打造好的各类业态,缺乏高效的运营和管理,整体运营管理机制和管理能力仍有待提升,缺乏专业的文旅公司对景区进行标准化、系统化管理,尤其是景区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方面,难以有效带动文旅产业的发展壮大,制约着特色文旅品牌的扩大。五、意见建议(一)引培并举壮大乡村人才。以校地共建基地为平台,与高校在基层党建、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深入开展双向调研交流,有序推进公共品牌推广、智慧旅游开发等项目。依托xx村人才富民工作站,制定本土新媒体人才培养计划,邀请专业人才开设相关课程,如抖音、快手等视频软件的运营、电商直播带货等,充分带动本地群众成为家乡宣传推广的“第一代言人”。(二)宣管并重唱响文旅品牌。注重加强对特色文旅品牌的宣传,在充分挖掘地方优势的基础上,找到宣传推广的亮点所在,积极依托新媒体平台,加强网络直播、线上宣传等,定期举办各类人才交流日、美食节、传统文化展演等体验活动,鼓励村民在抖音、微信等平台展示家乡文化内涵、发展变化、旅游打卡点等内容,大力宣传xx特色文化,不断提升xx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知晓率。注重加强各类新兴文旅业态的管理和运营,持续深化拓展“1+1+N”乡村振兴合伙人梯次合作模式,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进专业团队、管理人才,开展专业化、规范化运营。(三)延伸乡村文旅产业支撑。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的业态支撑,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以文旅产业为纽带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