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师傅是谁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封神榜神话小说吧,小说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以下是网友精心分享的“姜子牙的师傅是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封神榜里面,姜子牙的师傅就是一很厉害的人物,昆仑山的元始天尊。姜尚,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的师傅是谁: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西),所以又称吕尚。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姜子牙这个名字听说的最多的就是在《封神榜》中,但在现实生活中姜子牙名叫姜尚,姜姓、吕氏、字子牙、别号是飞熊。姜子牙作为齐国的始祖,在83岁高龄帮助周文王伐纣。著名的姜子牙是哪个朝代的呢?姜子牙在商朝纣王统治的时候在朝为过官,但是纣王贪恋女色,纵情享乐。让姜子牙受不了就隐居山林了,在隐居的这段时间里姜子牙发明了很多钓鱼的方法,在这期间姜子牙钓鱼的故事就发生了。在姜子牙83岁高龄的时候周文王请姜子牙出山,希望姜子牙辅佐自己推翻纣王的暴政。姜子牙做了周文王、周武王的师父,教导他们两个修文习武,还帮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推翻暴政计划。在纣王统治的商朝令民众十分失望,纣王只知道饮酒作乐、不管朝政这些缺点早就暴露了,所以周武王率领三万大军就打败了商朝军队。在姜子牙高龄之下,成为了商朝末人、周初人。他也是最高的军事统帅,在辅佐周武王的事情之后受封,不仅成为了周朝的开国元勋,而且还被受封成为齐国的始祖,创造了齐文化,被人们称作为“百家宗师。”他的智慧是历史上下没有什么人能够超越的,他这样的才能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终于将自己的能力派上了用场,在所有的历史书籍上都承认姜子牙的才能。虽然在商朝他没有在纣王的统治下提出改造的意见,这也体现了他不愚笨的性格,因为纣王的性格是不可能听姜子牙的建议的。姜子牙能力那么强,最后还被封为诸神之神,专门管理神仙,那么不管是神话里的还是真实历史中的姜子牙都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那么他这一身的武艺、谋略、军事都是谁教的呢?姜子牙是齐国的创始者,是周文王的首席谋士。在封神榜里面,姜子牙的师傅就是一很厉害的人物,昆仑山的元始天尊。他在昆仑山上待了六十年,最终才学的一身神技,然后下山,遇到了姬昌,然后辅佐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开始伐纣,开启了周王朝的统治时代。历史上是姜子牙怀才不遇,虽然身在民间但是一直心系国家,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充实自己,所以说姜子牙是没有老师的,他是自学生才,融百家之长,这也是他的知识体系复杂的原因,每样都懂一点,是一个全才型的人物,所以他会儒家道家法家,更有兵法、周易等研习,被称为百家宗师。当封神榜开始出现的时候,为了能给这个百家宗师一个更加牛逼的身份,能够管理那么多的神仙,因此他的出身就不可能是一个曾将做过小官,后来破落的人家。而我们来看看元始天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昆仑山和曾经开天辟地的盘古、女娲,那是一个辈分的,和西游记里面的菩提老祖一样,都是神仙里面的元老级人物,属于能力特强又不进入纷争的类型。所以姜子牙是师出名门了,这就为他以后的仕途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姜子牙是我国民间的保护神,世代受人膜拜,因为姜子牙八十岁才遇到他人生的贵人——周文王,而且还是用了点宣传才起作用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想来他实在是等不及了吧,到八十岁了也真算的是怀才不遇,大器晚成了(难得他能这么长寿)。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人就把与他同样有才华却身世坎坷的人都认为是姜太公转世,这也是给他们的挫折一点安慰吧,圣人都这样了,何况是凡人呢。于是人们就说春秋时的军事家孙膑是姜太公转世的,因为孙膑的同门师弟庞涓因为嫉妒他的才华比自己高,竟然下令砍掉师弟的腿,造成他终生残疾,不过幸好孙膑这人争气,发誓报仇,终于成功的导演了一出围魏救赵,杀了庞涓,一雪前耻。三国时著名谋士诸葛亮也很仰慕姜太公,相传他平时爱做轮椅就是受姜太公的影响。更为奇特的是,就连明末朱元璋的军师,被誉为诸葛亮转世的刘伯温,也是姜太公转世的,刘伯温帮助朱元璋灭了元朝,建立明朝,立下赫赫大功,也被朱元璋封了大官,可谓春风得意,可是有一天他经过一座小庙,庙前有一块石碑,上面说刘伯温是姜太公转世的,刘伯温突然收到启发,回去后立刻辞官,回到家乡过上了神仙日子,最后得以善终,算是命运比较好的。姜子牙的名言:1、令行禁止,王者之师也。2、其法以天清净,无阴云风雨,夜半遣轻骑,往至敌人之垒,去九百步外,遍持律管当耳,大呼惊之。有声应管,其来甚微;角声应管,当以白虎;徵声应管,当以玄武;商声应管,当以朱雀;羽声应管,当以勾陈;五管声尽不应者,宫也,当以青龙(原注其声应乎角音之管,是敌陈木神用事矣。当以白虎方位,日时胜之。盖角声属木,白虎属金,以金能克木也。余仿此。3、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4、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5、负命者上钩来。6、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及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7、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8、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9、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10、天下有粟,贤者食之;天下有民,贤者收之。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11、致慈爱之心,立威武之战,以卑其众,练其精锐,砥砺其节,以高其气,分为五选。异其旗章,勿使冒乱。坚其行阵,连其什伍,以禁淫非。垒阵之次,车骑之处,勒兵之势,军之法令,赏罚之数,使士赴火蹈刃,陷陈取将,死不旋踵者,多异於之将者也。12、知与众同者,非人师也。大知似狂。不痴不狂,其名不彰;不狂不痴,不能成事。13、为之不密,密而不富者,盗在其室。14、主以礼使将,将以忠受命。15、地薄者大木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16、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17、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合,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18、因其所为,且兴其化。上知天道,中知人事,下知地理,乃可以有国焉。19、知天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且天与不取,反受其咎。20、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21、全胜不斗,大兵无创。22、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23、故必死,必死不如乐死,乐死不如甘死,甘死不如义死,义死不如视死如归,此之谓也。故一人必死,十人弗能待也;十人必死,百人弗能待也;百人必死,千人弗能待也;千人必死,万人弗能待也;万人必死,横行乎天下。24、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25、贵法。令之必行,必行则治道通,通则民大利。26、微妙之音,皆在外候。27、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28、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29、为将者,受命忘家;当敌忘身。30、夫天下,非常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国,非常一人之国也。莫常有之,惟有道者取之。31、作将,冬日不服裘,夏日不操扇,天雨不张盖幔,出隘塞、过泥涂,将先下步。32、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33、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为动。34、按贤察名,选才考能,名实俱得之也。35、不须兵器,可以守国。耒耜是其弓弩,杷是其矛戟,簦笠是其兜鍪,镰斧是其攻具。36、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37、敌人惊动则听之。闻鼓之音者,角也。见火光者,徵也。闻金铁矛戟之音者,商也。闻人啸呼之音者,羽也。寂寞无声者,宫也。此五音,声色之符也。38、势因於敌家之动,变生於两陈之间,奇正发於无穷之源。39、胜负之徵,精神先见。明将察之,其效在人。40、举而不用,是有求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41、夫民之所利,譬之如冬日之阳,夏日之阴。冬日之从阳,夏日之从阴,不召自来。()故生民之道,先定其所利,而民自至。42、无故无新,如天如地。43、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44、凡兴师、动众、陈兵,天必见其云气,示之以安危,故胜败可逆知也。45、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46、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瘳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于己。此爱民之道也。47、伏羲、神农,教而不诛。48、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和工,随时变化,以为纪钢。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49、民之所欲,天必从之。50、任贤使能,而官有材,而贤者归之矣。故赏在於成民之生,罚在於使人无罪,是以赏罚施民,而天下化矣。51、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此真正声也,万代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金、木、水、火、土,各以其胜攻也。古者,三皇之世,虚无之情,以制刚强。无有文字,皆由五行。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微妙之神。52、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53、不慎所与也?君有六守、三宝。六守者:仁、义、忠、信、勇、谋。三宝者:农、工、商。六守长则君安,三宝完则国昌。姜子牙励志故事: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到:“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这首词,作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年龄不过三十九虚岁,竟自称起“老夫”。其实,苏轼根本没有倚老卖老,貌似“壮年”的他,其实早过了当时人的平均年龄。古代医学不发达,生产水平非常低,所以人的平均年龄低得可怕。据推测,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人的平均寿命大约是:夏代,18岁;秦汉,20岁;东汉,22岁;唐朝,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这些数据,虽然没有直接的历史文献支撑,但毕竟有考古发掘中遗骸年龄的推算,碳14等现代科技的精确测定,样本有些片面,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历史地看,人的平均年龄是一个上升趋势,反之则是下降趋势,这一点很好理解。夏商时期人的平均年龄,应该不到二十岁,但有一个人却活了一两百岁,实在离奇——这就是姜子牙。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如果这个史料是真的,那么姜子牙就活了140岁,放在当代,也是位居世界前列。不过,这对姜子牙来说,还不算是最高纪录。以现有的资料看,姜子牙的年寿,最高纪录是275岁!姜子牙怎么就活了这么多年呢?因为他的年龄起点太高。“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渭水之滨垂钓时遇到求贤若渴的姬昌(周文王)时,已经72岁。此后,他与姬昌一道“创业”,大业成功后又辅佐了数代君王,这时间一累计,姜子牙不活个一两百岁,这历史简直就没法写!姜子牙“创业”时,是不是72岁?并非子虚乌有。《荀子·君道》:姜子牙“行年七十有二,蛔然而齿堕矣。”《楚辞·九辩》:“太公九十而显荣夸。”按照屈原的意思,姜子牙遇上文王时,还要在《荀子》的基础上加十八岁——九十岁。《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