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的职场升官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國》人物的职场升官学“浪花淘尽英雄”的三国时代,超过300个历史人物,除了留下无数风流事迹后人缅怀外,他们如何料敌机先的智慧,在2000年后的今天,仍值得现代人借镜。○掌握跳糟时机的贾诩:弃强取弱换更大发展空间曹操养了一大批聪明之士,在这群谋士中,有个人的来历最特别:他一直换主子,名声其实很差,但肚子里的计谋却似乎取之不尽,在战阵上屡帮曹操出奇制胜,最后还只用两句话就帮曹操决定了接班人选,还享高位寿终正寝,这个特别人物就是贾诩。贾诩原先是在董卓残部李傕旗下,董卓在当时人心中是个暴虐无道的屠夫,贾诩跟过这样的主子,其名声可想而知。董卓被王允、吕布杀掉之后,李傕心生恐惧,想私底下落跑,当时身为李傕参谋的贾诩劝阻说:“你一丢开大军逃跑,小小一个亭长就能把你抓起来,不如沿路收兵反攻,去为董卓报仇,成功了就可夺得大权;万一失败,再散伙落跑也不迟。”李傕照办后,果然成功打跑吕布、杀了王允。李傕事后虽封给贾诩一个小官做,但却开始怕贾诩会用智谋来害自己,贾诩知道李傕不是可以长久事奉的主人,就跑到了同乡人段煨底下当官。贾诩的智谋当时已名闻遐迩,段煨怕自己被贾诩架空,贾诩也担心总有一天会被段煨所害。正好在南阳有个叫张绣的将军正缺谋士,想挖贾诩过来,这正中贾诩下怀。当时有人劝贾诩说,段煨对你很好,不应该拋弃他。贾诩却回答:“段煨生性多疑,怕我抢了他地盘,如果我离开他,他反而会松一口气。而现在张绣又缺谋士,我去他那边正适得其所。”后来贾诩投靠张绣,张绣也对他言听计从。当时北方两大势力曹操、袁绍正在对抗,他们不约而同都找上张绣,张绣认为袁绍强曹操弱,就想向袁绍投降,贾诩反而建议他投靠曹操。理由是:“现在袁强曹弱,我们一个小势力去投靠袁绍,他底下人才济济,一定不稀罕我们;但是去投靠曹操,曹操现在比较弱,正想收罗人才,我们去一定会被重视。”张绣心想不错,就投降曹操。贾诩换了三个老板,终于换到曹操底下,此后就一直在曹营服务,而贾诩在战阵上各种狡诈奇谋,屡屡帮曹操建功,也真的让人不敢轻视他的智慧。曹操有次讨伐关中军阀马超、韩遂,问贾诩的计策,贾诩说:“只有一个诀窍:让他们自相残杀。”曹操按他的建议,写信给韩遂(曹操和韩遂是旧识),却故意在信中某些关键文字处涂抹删改,马超知道曹操有信来,向韩遂要来看,却发现信上一堆涂改痕迹,就质问韩遂。韩遂说:“原信就是这样,可能是曹操误把信的草稿送来了。”马超却说:“曹操是聪明人,怎么会犯这种粗心错?应该是你怕我知道信里面有什么秘密,所以先涂掉不让我知道吧?”于是马超开始怀疑韩遂暗中和曹操勾结,双方互信破裂,终于自己窝里反大打出手,曹操再顺势出兵打垮两人,一举平定关中。贾诩的智谋不仅屡在战场上建功,他更只用短短两句话就帮曹操决定了接班人选。曹操晚年要立继承人,虽然按理应是年长的曹丕接班,但曹操却比较喜欢较小的儿子、“才高八斗”的曹植。有一次,曹操问贾诩:“我要选谁当接班人?”贾诩不答,曹操说你为什么不回答,贾诩说:“我在想事情,所以不回答。”曹操问你在想什么,贾诩回答:“我在想袁绍、刘表父子!”袁绍、刘表父子都是因“废长立幼”导致国内大乱,最后被曹操利用他们兄弟间的矛盾而一举消灭,曹操对这两对父子的事情了然于胸,听完贾诩的话,曹操大笑,决定立曹丕当接班人。后来曹丕当上皇帝,知道贾诩有过此建议,还立贾诩当上三公之一的太尉。贾诩虽然以智谋见长,但始终保持低调,闭门不交结权贵,连儿子和女儿的结婚对象,都不选豪门,因此一直到死,都备受曹操及曹丕父子礼遇。这也是“只重人才不问德性”的曹魏阵营特有的现象。点评:中国大陆著名三国评论家陈华胜在《三国奇谈》一书所说:锦上添花不易受人重视,雪中送炭才会让人感激。这句话在转换工作跳槽时,也值得参考。许多人跳槽时,常把当时最红的公司当做第一志愿,但最红的公司往往已人才济济,就算自己加入也未必能脱颖而出;如果对自己的才能很有自信,投靠不是那么红,但未来发展潜力雄厚的公司,不但“边际效益”较大,自己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深谙敌人学的陆逊:养敌自重更胜赶尽杀绝刘备和关羽一世英雄,不过,却惨败在一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手上,最后忧愤而死,这匹一鸣惊人以小胜大的黑马,就是东吴的陆逊。陆逊可以说是“名人杀手”:关羽当时威震中原,连曹操都被关羽的北伐大军吓得想迁都,但最后关羽却中了陆逊的计,而兵败身死;在战阵上打滚数十年的刘备,一开始东征孙权如秋风扫落叶,无往不利,但碰到陆逊后,却丢盔卸甲,最后落荒而逃。陆逊之所以能够屡屡击败这些当时纵横天下的枭雄,除了过人的智慧外,他忍辱负重以柔克刚的工夫也是重要原因。在吕蒙还是东吴大都督时,一心想夺回被关羽盘据的荆州,但却苦无良策,当时还未有威名的陆逊亲自去见吕蒙,献上了让关羽“骄兵必败”之计。后来吕蒙病重辞职,就是依陆逊的方法,推荐年幼无名的陆逊接手东吴和荆州边境的相关防务,以松弛关羽心防。陆逊接手后,先写信给关羽,自称才能不足,希望关羽手下留情,双方当好邻居等等,让关羽以为自己是个软脚虾。关羽认为陆逊不足为患,因而专心北伐曹操,把原本防卫东吴的兵,都抽调到北方战场。陆逊探知消息,立刻写信通知孙权和吕蒙,于是孙权派吕蒙和陆逊为前锋,乘机策反关羽的大后方,并派兵一举攻克荆州。关羽这时正和曹操打得如火如荼,听到后方有变,虽然率军回救,但终因两面受敌,最后还是兵败身死,这招计杀关羽可说是陆逊初试啼声之作。关羽死讯传至蜀汉,刘备认为是被东吴害死的,因此在称帝后第一件事就是进攻东吴。开战后蜀汉大军节节胜利,而当时东吴著名智将周瑜、鲁肃、吕蒙等早已病亡,正是内外危急之时,孙权任命陆逊当大都督率兵抵抗。当时东吴各部将对陆逊避免和蜀汉决战、只会坚守的策略不服,因此不听陆逊的调度,质问他为何畏战,陆逊回答:“刘备节节胜利,锐气正盛,我方出战只是空损兵折将,只有让对方求战不得,消磨对方锐气,然后再用计消灭。”但是众将认为这都是推托之辞,陆逊召集诸将厉声说:“主上认为我能忍辱负重,才把这工作交给我,以后谁不听令,军法从事!”陆逊忍辱负重的避战策略确实有效,蜀汉大军远道而来,拖了6个月还无法和东吴主力决战,而刘备想故意示弱诱出东吴大军以速战速决,也被陆逊识破。蜀汉求战不得,战士开始有了倦怠感。陆逊见时机成熟,命将士人手一只火把,冲进蜀军阵营放火,蜀汉没料到东吴竟然主动出击,又被火攻个手忙脚乱,溃不成军,尸首塞满江面,刘备勉强突围才逃入白帝城,事后慨叹:“我竟然被陆逊所辱,难道是天意?”当时刘备的水陆军物资全都丧尽,东吴诸将纷纷建议趁胜追击,一举活捉刘备,陆逊却认为,要留刘备一条活路。因为当时北方曹丕正大集军马,如果在进攻刘备时,曹丕突然入侵,变成两面受敌,不如留着刘备,以牵制曹丕,分担东吴的压力。蜀汉当时因伐吴惨败而元气大伤,但却因陆逊之计而得以保全,事后证明陆逊留下蜀汉是正确选择:因为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姜维等主导蜀汉的外交政策,都是“东和孙权,北伐曹魏”,蜀汉之后不断北伐中原,形成曹魏十多年来心腹大患。曹魏也为了应付诸葛亮不断入侵,把各精锐将领都抽调到西线去防备蜀军,东吴的压力因此大减,这都多亏陆逊这段“保全蜀汉”的建议所致。陆逊因为打败了刘备而声名大噪,刘备经此惨败没多久就去世,后来陆逊更被孙权拔擢为丞相。清朝文学家毛纶、毛宗岗父子认为,陆逊受命于危难之际,最后让国家转危为安,比周瑜当时国家正处颠峰、顺势打败曹操的难度更高,因此陆逊的评价应在周瑜之上。《三国志》作者陈寿也对陆逊的谋略拍案惊奇。陆逊这个曾经备受轻视的书生,靠着过人的智慧与忍辱负重的工夫,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点评:对敌人是否一定得赶尽杀绝?未必,有时利用它去牵制另一个更强大的敌人,自己再从中取利,反而是更好的选择。清末袁世凯不认真打垮革命党,史家唐德刚认为这是袁要留着它和清廷作对,从中获取自己的政治资本。这和陆逊不消灭刘备,留着他来牵制曹魏类似。有时“留下敌人”要比“消灭敌人”的好处更大。○甘于等舞台的赵云:关键时刻立功更能脱颖而出赵云是《三国演义》大肆渲染的蜀汉人物之一。但真实的赵云既不像关羽、张飞一样和刘备情同兄弟,也一直不算是什么大官。刘备打下益州和汉中地盘,自称汉中王时,拜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前后左右四将军(三品),但赵云只封了个翊军将军(五品),用现在话来说就是杂牌将军,等到刘备称帝时,关、黄已死,张飞升为车骑将军,马超升为骠骑将军,赵云呢?仍是翊军将军。后来刘备称帝,上表劝进的甚至没有赵云的名字。赵云虽然不是个大官,但是,他在关键时刻往往能够立下功劳,加上又十分“识大体”,提出的建议多是为整个国家着想,因此职位虽然不高,仍然得到刘备的肯定。赵云早期追随刘备时,比较像是君王身边的侍卫长或禁军的队长,有时还身兼贴身保镖,这种职位是要由君王极其信任的人才能担任的。有件事可以说明刘备对赵云的信任程度:当曹操追剿刘备时,刘备的杂牌军在当阳长阪溃败,妻离子散,有人跑来向刘备打小报告说赵云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顺手拿起身边手戟丢向那个人说:“子龙(赵云的字)不可能背叛我!”没多久,果然见到赵云抱着刘备的儿子阿斗回来。正因为赵云深得刘备信任,因此许多重要家事都会委托赵云来处理,例如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而她带了许多东吴的将吏过来,仗着夫人的势头纵横不法。刘备认为赵云个性威严稳重,必能管理好这些人。后来孙权听说刘备西征四川,想先把妹妹接回来,然后准备和刘备翻脸,孙夫人带着刘备的儿子刘禅想回东吴当人质,幸亏中途被赵云截获,如果没有赵云,刘备的老婆儿子都在别人手上,其困境可想而知。赵云除了把刘备的家事管得好外,他在关键时做出的决定多从大局着眼,也让人对他识大体的见识刮目相看。在刘备刚夺下益州(四川)根据地时,当时跟着刘备打天下的将领都想着要海捞一票,于是建议刘备把成都的名田美宅都分配给众将领做为犒赏。身为平定益州有功将领之一的赵云,也是这个建议下的既得利益者。但是,他却劝阻刘备:“要犒赏有功将领,还是等到平定天下,将士们各返回家乡后,再来论功行赏。而且益州人民近来遭遇战乱,最好还是把田宅还给他们,让他们安居乐业后,再来向他们征税,如此以充实国库,最好不要把他们的财产都抢来,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刘备觉得有理,就听从赵云的建议。在关羽中了东吴之计被杀后,刘备为了报仇,称帝后第一件事就是伐吴,当时诸葛亮劝刘备不可攻吴,赵云也站在诸葛亮一边。后来,诸葛亮北伐曹魏,却因部将马谡不听调度,导致街亭惨败,当时蜀汉大军几乎分崩离析,唯有赵云的军队保持完整。诸葛亮在事后问了赵云旗下的部将邓芝:“其它部队都溃不成军,为什么你们没有?”邓芝回答:“因为赵云亲自断后,军需物资都没什么损失。”诸葛亮想奖励赵云的功劳,于是把这些军需物资都赏赐给他,赵云推辞:“国家打了败仗,我却获得赏赐,于理不合。还是把这些物资先存放在仓库里,等冬天将士有需要时再分发给他们。”诸葛亮盛赞赵云识大体。赵云的官位虽不显赫,处理的又多是刘备所托付的家事,但他不把这当做低贱的工作,屡屡在关键时刻立功,而他做出的建议也从大局出发,让人对他识大体的胸襟印象深刻。最后在正史中,赵云还是和关羽、张飞等大人物并列作传。点评:有些人被交代一些低层次的工作时,会觉得这些工作太简单不愿意做,或怕做了有失身分,因此意兴阑珊。事实上,“舞台要靠自己创造”,虽然被分配到做小事,只要能在关键时刻立功,努力去完成,也能做出大成绩来。陈华胜在《三国奇谈》一书中认为,赵云职位太低,“我为子龙鸣不平!”但赵云以一个位卑人轻的角色,却救过小皇帝(刘禅)两次,最后在历史上能和当时大人物并列,说明了,要闯出成绩未必要靠着高官名位加持。(LJW)■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