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的工作(述职报告)样例【热选5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通用的工作(述职报告)样例【热选5篇】”,欢迎学习下载与收藏。工作述职报告【第一篇】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有关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定精神,切实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定向施策,精准发力,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农村学校倾斜、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农村教师能力素质等措施,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农村的教师队伍,夯实农村教育师资基础,切实保障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一要落实特岗津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积极落实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xx-20xx年)》,根据浙江省关于建立农村特岗教师津贴的要求,宁波启动农村特岗教师津贴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工作。20xx年,我市有农村学校的9个县(市)区均出台了农村特岗教师津贴发放实施文件,根据学校所在地理位置偏远程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生活条件艰苦程度、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差异等情况分2至3档发放津贴,其中每人每月最低300元,最高为700元。20xx年,我市农村特岗教师工作津贴全部发放到位,共惠及7200余位农村教师,年投入经费3400余万,农村特岗教师人均收入约提高4800元,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现象有所改善,进一步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农村学校较多的XX市为例,该市根据农村学校地理位置偏远程度、条件艰苦程度把农村学校分3类,其中地处山区的大堰学校等10所中小学(幼儿园)发放标准每人每月600元,较偏远的桐照小学等7所学校发放标准每人每月400元、条件较好的滕头小学等5所学校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发放,奉化农村学校特岗教师人均年收入提高近6000元。二要统一城乡编制,充实农村教师队伍人数。12月,我市出台《XX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实施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结束了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城乡倒挂的历史。新制定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分为基本编制和附加编制两部分,标准实现城乡统一。其中基本编制按照教职工与学生数比例核定,具体标准为:高中1:12.5、初中1:13.5,小学1:19;附加编制作为教师配置的补充办法,总量不高于基本编制数的10%,用于满足学校教师病产假、脱产进修、交流支教等因素对教师增配的需求。对于学生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各地可探索按照教职工与学生比例和教职工与班级比例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职工编制。新的编制标准在政策取向上更加体现公平和均衡,对于农村学校尤其是小规模农村小学的教师数量不足和结构问题,将在制度层面得到改善。以XX区梅山学校为例,该校属于较偏远的九年一贯制海岛学校,共有14个班级521名学生,其中小学部393名学生,中学部128名学生。按照国家原有编制标准,该校仅可配备教师24人。学校班级数量多,学生人数少,教师数量不足和学科教师结构性失衡问题较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校现在采取按照班师比配备教师,小学部按1:2配,中学按1:3配,中小学教师可以统配,根据学生数量变化灵活调节,实施班师比后该校共有在编在职教师41名,较好的解决了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和结构失衡问题。新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充实农村教师队伍,有利于统筹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有效促进教育公平。三要实施倾斜政策,优化农村师资队伍结构。我市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中向农村学校倾斜,从岗位设置、评审资格,评审标准,最终投票都向农村学校予以倾斜,有目的的促进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宁波对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进行了适当调整,中职(含技工学校)和初中最高控制标准分别比原定比例上调了10%,小学和幼儿园分别上调了6%和4%。这一政策为农村学校教师的职称晋升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职称评审“工作实绩”项目计分时,对于长期在农村或偏远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在高级职称评审最后投票表决时,对农村学校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通过。同时要求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义务段学校教师在参评高级教师职称时,必须具备1年及以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20xx年,该市农村学校教师参评高级教师职称通过率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四要开展教师交流,促进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我市于20xx年开始教师交流工作,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出台配套文件并落实当年度交流计划。各地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教师培养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制订系列措施,鼓励和引导城市优秀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工作。以XX县为例,该县设立农村任教的各级各类名优教师考核奖,按不同类别的服务地,赴农村交流的名优教师考核合格的可享受每年4000元、7000元、10000元不等的奖励,考核优秀的可享受每年6000元、9000元、12000元不等的奖励。20xx年,宁波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交流教师校长共1364人(含骨干教师296人),其中教师1275人,校长(含副校长)89人。20xx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交流教师校长共1523人,其中教师1407人(含骨干教师326人),校长(含副校长)116人。参加交流的教师、校长人数普遍增长,农村教师队伍得到有效充实。五要加强培养培训,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我市注重建立师训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师训实效。开展了千名农村骨干教师专题培训,具体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与师德修养、新课程新理念、教学实践活动等。依托“曙光工程”,实施青年教师岗位成长计划、职业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促进计划、师资交流计划、学历提升计划等,切实提高农村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我市积极开展名师、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通过名优教师亲自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研讨课、教学专家点评和作专题讲座等形式,把名师风采、优秀课例、教研方法、学术报告送到农村、山区、海岛学校,积极帮助农村、山区及海岛学校提高教学能力活动。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送教下乡”活动共覆盖学校22所,学科42科次,邀请专家126人次,为农村学校送去84节课,42堂讲座,惠及农村教师20xx余人;学前教育共到3所山区、海岛幼儿园送教,上示范课9节,开展主题报告3场,为参与活动的400余山区、海岛教师每人送去一本专业书籍。工作述职报告【第二篇】20xx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扶贫开发工作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紧扣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扶贫三项重点,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五项工程,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一、扶贫村基本情况我镇荆溪、排竹、信立、群观、文定、阳家等6个省定扶贫村均分布在山区,共有50个村民小组,723户3079人,贫困人口2354人,占总人口的76.4%。上述6个村境内交通不便,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20xx年,县委决定实施荆溪等6个村为期两年的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派县人大办、县民政局等17个单位进驻6个村开展扶贫整村推进工作。二、扶贫整村推进主要工作情况1、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扶贫组织建设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同时,各扶贫村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突出抓好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增强了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公信力,为扶贫村脱贫致富、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健全了村规民约,建立了三会一课等制度。为保证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从规范管理与民主理财角度出发,我镇引导各扶贫村通过召开党员组长会议,民主产生了村理财小组,成立了村监督委员会,产生了纪检委员与村报帐员,重点项目的实施与招投标工作均通过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按阶段公布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了扶贫资金使用公开、公正、透明。2、明确重点,理清思路,狠抓扶贫项目建设。年初,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密考虑,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让农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在此基础上,我镇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扶贫村实际情况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8.5万元建成了排竹、信立等村11.3km通畅工程,解决了16个组群众出行难问题;投入4万元实施了群观3组1km的通达工程;投入6万元新修文定村高标准渠道1.01km,解决了3个组近100亩水田的灌溉难题。二是修建村级活动场所。投入75.3万元修建了排竹、信立、阳家、群观等4个村的村级活动中心,解决了村里无处办公、无地开会等问题。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投入10万元实施了荆溪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11、14等4个个组的饮水难题。四是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投入140.2万,实施荆溪、文定等村改造线路15.5km,其中高压1.2km,新装电表253块,投入5万元对排竹村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三个村的群众照明质量。3、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20xx年,荆溪等6个扶贫村根据本村气候、土壤等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了金银花基地、中药材基地、油茶基地各一个,规模均达100亩以上,为群众增收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首先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县工业园、广州等地进厂务工增加收入;其次要求在本镇实施的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必须有10%的劳动力是雇佣本镇农民,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增加收入。20xx年我镇共转移富余劳动力1470人,人均增收167元。三是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20xx年我镇17个帮扶单位,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阵地建设、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帮扶村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解决了修路的部分经费,组织技术人员修建水渠,累计投资达34万余元,促进了扶贫村各项事业的发展,4、以人为本,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我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今年荆溪等6个村实施危房改造十余座,解决了40余人住房难问题。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评议245人实施两项制度衔接,落实帮扶资金400元/人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95%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85%以上,截止目前,已有485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年内236人享受低保补助。二是计划生育、综治稳定与安全生产等工作稳步发展。年内妇检率达100%,上访户为零,安全事故为零。二、存在的问题我镇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在县、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需建设项目多,且工程量大,项目资金总量大,各扶贫村经济基础薄弱,启动资金不足,无资金周转能力。二是年初部分计划项目还未完成。由于缺乏资金,年初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