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通用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通用5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初步体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2、通过乘法结合律公式的推导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设计意图:一、公开课平常化。公开课平常化,平时课公开化。公开课总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要不然听课的老师也会觉得没有价值。其实不然,不管成功与失败,它都会体现出我们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成功有着值得学习、推广的经验,而失败也会给我们带来学习、反思。特别是我们校级的教研课,最好就是暴露我们学生的学习问题,我们老师教时存在的问题。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初衷来上这节课的,无试教、上前没有向学生说明上哪一节内容,没有告诉学生有老师来听课。这样的课较为真实,也最能训练自己的基本功。当然镇级、市级的除外,今天的这节课,我自己觉得成功和失败各占50%,从教学任务的完成来看,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敬请我们听课的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促进我的业务水平的提高。我们平时的课向公开课靠拢,公开课呢则向平时的课靠靠拢,只有这样才会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二、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对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我是通过让学生游戏,在游戏中观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应用这样的一个思路进行的,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思路是符合当今的新理念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参考资料,少熬夜!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但是在验证当中的时间没掌握好,我自己也忘了,这也反映出教师的驾驭课堂、灵活调控的一种教育机智,而且在教学中也有颠三倒四的现象,本来是素材呈现后,让学生发现规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面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然后提出假设验证,但在教学中到最后才概括出这个规律来。三、教学理念的设计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也就是当今最新的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独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的。在教学中有体现,进行猜想验证是,我要求是学生自己先写一个式子,再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在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的规律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这个规律记住,而交流呈现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如果不出现,我也会呈现出来,以发挥学生的想象的。四、两点反思1、多媒体的运用,与制作。本节课本来打算在教室进行,想想,这种课件也真是可有可无,只能说是一种电子彩板,不是电子黑板。另外,这次我采用的(powerpoint)进行制作,是第一次上课采用这个软件进行制作课件,花时两节课,效果怎样,有待大家评论。如果平时我们的课如果要用,我觉得我们老师完全有能力可以用这个软件进行简单的课件制作。2、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效果。实施新课程理念,必然会花费学生很多练习的时间,会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的情况,有的老师会说还不如来个直接告诉学生这个规律,进行练习效果会好的多。我在课改论坛上也曾发表了这个主题,其中有位网友是这样说的:首先要肯定你有这种精神是非常可喜可贺的。我认为:在老教材我们最好先做一些尝试是可以的,不要所有的课文、内容都来运用这种新课程理念,因为我们还是要考试的,分是命根。而一年级如果老样子考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在尝试新课程理念的同时,我们浪费几个课时又算得了什么呢?而这又是非常好的事。我想如果都用这样的理念去上,在考试还未进行改革的今天,我们很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的学生考试成绩会参考资料,少熬夜!不会好?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第二篇】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探索与发现(二)〉〉。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2、在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3、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发现、理解和应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2、难点: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过程。四、教具准备一些小长方体五、教学过程(一)口算比赛,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口算题2×55×1425×4125×836×252、谈话引入师:他们怎么计算那么快呀?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发现吧!3、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动手操作师生共同用小长方体搭一个和教材上一样的大长方体。2、估一估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这个长方体是由多少个小长方体搭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集体交流。3、算一算师:谁估计的准确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4、交流算法师:谁愿意把你的办法介绍给大家?学生汇报,师板书:(3×5)×4=603×(5×4)=605、比一比师: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生:…(三)提出假设,举例验证1、提出假设师:用别的三个数这样计算会不会结果也相同呢?请在本子上举例计算。2、学生举例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集体交流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小组举例的情况?生:…(四)概括规律师: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来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那么从中你能发现乘法运算中的规律吗?学生同桌交流后反馈。师:这样的例子多不多?(多)能举完吗?(不能)师:那么我们就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乘法算式中的任意三个数字,你能写出这个规律吗?生:…生说师板书:(a×b)×c=a×(b×c)叫做乘法结合律(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比较(3×5)×4=603×(5×4)=60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哪个更简便?师:看来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出示38×25×4师:能用乘法结合律使这道题计算简便吗?学生试做,教师指导。3、独立计算:42×125×8(六)探索乘法交换律1、出示一组数据4×5=5×412×10=10×126×7=7×6师: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2、学生举例验证,发现规律3、用字母来表示,生说师板书:a×b=b×a(七)运用模型,完成练习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做题后集体交流。2、“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做题后展示评比。(八)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参考资料,少熬夜!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2、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3、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重点难点: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出示第33页主题图。2、师:植树节快到了,四年级同学去义务植树。3、师:看图,植树要做哪些事情?(挖坑、种树、抬水、浇树…)4、师:这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想学吗?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3页主题图)师: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生算,小组里交流。生汇报。生甲:4×25=100(人)生乙:25×4=100(人)师:他们算得对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议一议,交流。(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例:7×5=5×720×10=10×20师: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生甲:乘法交换律。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它吗?生乙:a×b=b×a师:乘法交换律,以前我们已用过它,在什么地方呢?生丙:交换因数的位置相乘,验算乘法。师:对。试一试,好吗?24×1615×17指名两生板演,集体订正。2、教学例2。(多媒体出示主题图)①师:看图,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捅水?生小组里交流,并汇报。生甲:我先计算一共种树多少棵。参考资料,少熬夜!(25×5)×2=125×2=250(桶)生乙:我先计算每组种树要浇水多少桶。25×(5×2)=25×10=250(桶)②师:那么(25×5)×2○25×(5×2)中间填上什么符号?生:等号。请你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生甲:(25×2)×2=25×(2×2)生乙:(lO×5)×5=10×(5×5)生丙:1O×(2×5)=(lO×2)×5③师: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生甲:三个数相乘,先乘前面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师:仿照加法的运算定律给它取个什么名字?生乙:我叫它乘法结合律。师:同意这种叫法吗?师:你会用字母表示它吗?生丙:(aXb)Xc=aX(bX。)3、比一比,议一议。师: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生甲:我发现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都是交换数的位置,结果不变。生乙:我发现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改变了题里的运算顺序,结果不变。师:你们真聪明,说得好极了。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1、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1题。先计算,再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2、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2题。生独立做,并汇报。生甲:2×24×5=48×5=240(元)生乙:2×(24×5)=2×120=240(元)师:他们做得对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四、总结提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和大家共同参考资料,少熬夜!讨论?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第四篇】【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和初次体验有趣算式规律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乘法结合律这一内容与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认识乘法结合律放在学生自主探索中,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逐步发现乘法计算中的特殊现象。这样安排不仅是让学生能发现乘法运算定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通过对乘法结合律探索基本步骤的体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探索活动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学习方式上:四年级的学生,经历四年的课改实验,已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之间能够较好地合作交流与倾听。能比较主动地探究新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新知。知识技能上: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知道:25×4=100、125×8=1000以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学探索过程,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探索、发现、理解、应用乘法结合律。【教学策略】创设情境,组织探索,引导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师: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生:喜欢师:我们的淘气也很喜欢搭积木,而且聪明的他还从其中发现了一些数学的奥秘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生:想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与发现。二、探索乘法交换律播放课件1,出示情境图。(用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长方体的一面)参考资料,少熬夜!师:你知道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生:我是横着数一行有5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行,5×4=20个。生:竖着数一排有4个小正方体,一共有5排,4×5=20个。师(板书5×4=4×5)可以这样写吗?为什么?生:可以因为积相等,(求的就是一个整体)师:认真观察这个等式,你能发现什么奥妙吗?生思考,汇报(数字相同,交换了位置,积不变)师:你们的发现淘气也找到了,不过喜欢思考的他还想到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