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的教学设计4【精选8篇】【导读】这篇文档“《小数乘小数》的教学设计4【精选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借助计算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生谈话,由介绍自己家的房间面积谈起,引出聪聪家客厅面积的'问题。教师口述出示相关信息并板书。师: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我想了解一下,哪位同学知道自己小房间长和宽大约是多少,面积有多大?学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生活的学生给予表扬。师:我们先来算一算聪聪家客厅面积的问题。聪聪家客厅长4、8米,宽3、6米。教师板书:长4、8米宽3、6米二、解决问题1、客厅面积。(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乘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的因数的特点。师:要求“聪聪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4、8×3、6=师:观察算式中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生:算式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生: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师: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2)提出估算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方法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师: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聪聪家客厅的面积大约是多少。给学生一点思考、估算的时间。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1)把4、8看成5,把3、6看成4,5×4=20,所以客厅面积不到20平方米。(2)把4、8看成5,把3、6看成3、5,5×3、5=17、5,所以,聪聪家客厅的面积大约是17、5平方米。(3)把4、8看成4,把3、6看成3,4×3=12,聪聪家客厅的面积一定在12平方米以上。(3)提出用竖式计算的要求,讨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办?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8×36的积以后怎么办?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师:聪聪家客厅的面积不到20平方米。那么,到底是多少平方米呢?我们运用竖式计算一下。教师板书竖式:师:同学们,大家已经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了,这个算式中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办?生:4、8扩大10倍是48,3、6扩大10倍是36,先算48×36。生:把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变成48×36。师:把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变成48和36。教师板书:师: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8乘36的积以后怎么办?学生可能出现不同意见。如:生:把积缩小100倍。生:把积缩小10倍。如果出现不同意见,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了解,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就等于这两个因数的积扩大100倍。即:4、8×10×3、6×10=4、8×3、6×100(4)先讨论怎样计算,再师生共同完成竖式计算。重点讨论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师:谁来说一说,4、8×3、6怎样用竖式计算?生:把4、8看作48,把3、6看作36,用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算出48乘36的积,再把积缩小100倍。师:好!请同学们说,我来写,我们共同完成竖式计算。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师:按整数相乘得出1728后,怎么办?生:把1728缩小100倍。生:从1728右边开始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教师完成板书:2、沙发占地面积。(1)让学生读问题(2),并观察沙发图,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写出算式,并讨论算式中两个因数的特点。师: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客厅的占地面积是17、28平方米,聪聪家客厅中摆放着一个沙发,请看18页的沙发图,并认真读一读文字,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沙发的长是1、8米,宽是0、85米。生:问题是沙发占地多少平方米?师:求沙发占地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算式,教师肯定并板书。0、85×1、8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生:两个因数一个是一位小数,一个是两位小数。(2)提出:“怎样用竖式计算”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师生共同完成,竖式计算。在横式中写得数时,告诉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写。师:这样的两个小数相乘,用竖式计算怎样算呢?教师板书竖式:生1:1、8扩大10倍是18,0、85扩大1000倍是85,先算出18乘85的积,再把这个积缩小1000倍。生2:先按整数相乘的方法计算85×18,再把积缩小1000倍。学生说的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师:好!就按大家说的方法,我们一起算一算。大家说,我来写。学生说,教师板书。师:按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85×18等于1530后,怎么办?生1:把1530缩小1000倍,在1的后面点上小数点。生2:从1530的右边开始数出三位,在前面点上小数点。教师在竖式中点上小数点。师:大家看今天算出的这个小数积比较特殊,小数的末位是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横式写得数时,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写。完成横式:0、85×1、8=1、53(平方米)(3)让学生用计算器检验,得到确定答案。师:用竖式算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检验一下。学生计算交流。三、归纳总结让学生观察两个竖式,说一说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再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师:观察两个竖式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它们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生:小数乘小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生: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因数小数位数的和。师:观察的很认真。知道了两个因数和积中小数位数的这种关系,在计算小数乘法时,不计算,我们就能判断积的小数位数。谁能说一说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生1: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生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最后,教师完整的口述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师: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四、尝试应用1、提出问题(3),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观察茶几图,了解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列出算式,先估计积有几位小数,再用竖式计算。师:请同学们看19页第(3)题中的图及文字,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生:茶几的长是0、9米,宽是0、45米,要求茶几的面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师:怎么列式?学生说,教师板书:0、45×0、9=师:估计一下,0、45×0、9的积有几位小数?为什么?生:三位。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它们的积也一定是三位小数。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学生自主笔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一名好学生板演。2、订正学生计算的结果,重点说一说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师:谁和板演的结果不一样?如果学生出现小数点点错的,就结合错题进行指导。如果没有,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确定小数点时是怎样想的。如:生:先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于405。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也要从405的右边开始数出三位,405正好是三位,就在4的前面点上小数点,整数部分写0。3、“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再自己试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试一试”,根据126×12=151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你知道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吗?生: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五、课堂练习1、“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先判断积有几位小数,再计算,最后全班交流。师:请看“练一练”第1题,判断一下,积有几位小数。指名回答。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计算。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2、“练一练”的第2题,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再独立完成。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2题,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说出“大门和侧门的宽度和高度”的信息。师:学校大门和侧门的面积各是多少?请同学们算一算。《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第86——87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五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规律的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例1小明房间的平面图。提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问题:(1)房间的面积有多大?3.6×2.8(2)阳台的面积有多大?2.8×1.15提问:这两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2、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二、合作探究,掌握算法。1、初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1)估算初步探索:师:请你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小组合作: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把3.6和2.8都看作3,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把3.6看作4,2.8看作3,4×3=12,面积应该比12平方米小一点。……(2)笔算进行探索。师: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已经知道了3.62.8的积大概在9的左右。那么实际的结果是多少呢?我们还应该学会计算的方法。通常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启发:回想一下以前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我们是否可以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这样你会做吗?让学生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讨论:这样后,得到的积是不是原来的积?为什么不是?那主要的变化在哪里?4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再阅读课本86页,进一步弄清课本的竖式图示的意思:原来两个小数都当作整数相当于都乘了10,积是原来的100倍,只要把现在得到的积除以100,就能得到正确的积。问:正确的结果与我们估算的结果接近吗?能正确估算结果的同学真棒。2、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试一试”(1)根据刚才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计算出2.8×1.15的结果吗?你能借87页上的示意图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吗?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与同桌交流想法。(2)全班交流。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相当于这两个因数乘了1000,得到的积就是原来积的1000倍。要使现在的积等于原来的积,只要用3220除于1000。问:现在的积可以化简吗?结果是多少?三、概括推理,总结方法。1、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的计算过程。观察例1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再观察“试一试”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说一说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小结:小数乘小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师:现在你能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了吗?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在全班里交流你的想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注意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四、实际练习,内化理解。1、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交流校对。2、完成“练一练”第2题。独立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评讲。五、反思总结,深化提高。今天我们应用了以前原有的知识,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经过这个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六、完成书面作业:练习十五1、2、3题。《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说算理在我们计算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视的。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的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现行的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的编排,采取如下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出示算式13.5×0.52、引导学生观察和以前算式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