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供参考1/24高一数学必修一精编教案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高一数学必修一精编教案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高中数学教案高1一、教材分析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是从“变量说”到“对应说”,这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集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本节《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好文档,供参考2/24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二、重难点分析二、重难点的确定根据对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函数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应该是本章的难点。三、学情分析1、有利因素:一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变量观点下的函数定义,并具体研究了几类最简单的函数,对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本书第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这为学习函数的现代定义打下了基础。2、不利因素:函数在初中虽已讲过,不过较为肤浅,本课主要是从两个集合间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是一个抽象过程,要求学生的抽象、分析、概括的能力比较高,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四、目标分析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用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会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2、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逻辑思维、建模等方面的能力。好文档,供参考3/243、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五、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一方面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另一方面,依据本节为概念学习的特点,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学法方面,学生通过对新旧两种函数定义的对比,在集合论的观点下初步建构出函数的概念。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建构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求法。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情景1:提供一张表格,把上次运动会得分前10的情况填入表格,我报名次,学生提供分数。名次123好文档,供参考4/2445678910得分情景2:汽车的行驶速度为时过早8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距离y与行驶时间x之间的关系式为:y=80x情景3:某市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图略)提问(1):这三个例子中都涉及到了几个变化的量?(两个)提问(2):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值确定后,另一个变量将如何?(它的值也随之唯一确定)提问(3):这样的关系在初中称之为什么?(函数)引出课题[设计意图]在创设本课开头情境1、2的时候,我并没有运用书中的前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我改成提供给学生一张运动会成绩统计单。是为了创设和学生或者生活相近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引人入胜,第二个例子我改成一道简单的速度与时间问好文档,供参考5/24题,是因为学生对重力加速度的问题还不是很熟悉。同时这两个例子并没有改变课本用三个实例分别代表三种表示函数方法的意图。这样学生可以从熟悉的情景引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1、引导分析,探求特征思考:如何用集合的语言来阐述上述三个问题的共同特征?[设计意图]并不急着让学生回答此问,为引导学生改变思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进入本节课的重点。这里也是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的体现,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引。提问(4):观察上述三问题,它们分别涉及到了哪些集合?(每个问题都涉及到了两个集合,具体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问(5):两个集合的元素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对应)及时给出单值对应的定义,并尝试用输入值,输出值的概念来表达这种对应。2、抽象归纳,引出概念好文档,供参考6/24提问(6):现在你能从集合角度说说这三个问题的共同点吗?[设计意图]学生相互讨论,并回答,引出函数的概念。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板书:函数的概念上述一系列问题,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学生心情愉悦的氛围中,突破本节课的重点。3、探求定义,提出注意提问(7):你觉得这个定义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设计意图]剖析概念,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便于理解记忆。2、例题剖析,强化概念例1、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1)(2)[设计意图]通过例1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单值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例2、(1);(2)y=x-1;(3);好文档,供参考7/24(4)[设计意图]首先对求函数的定义域进行方法引导,偶次方根必需注意的地方,其次,通过(2)(3)两道题,强调只有对应法则与定义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相同的函数。而与函数用什么字母表示无关,进一步理解函数符号的本质内涵。例3、试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1)(2)[设计意图]让学体会理解函数的三要素。4、巩固练习,运用概念书本练习P24:1,2,3,45、课堂小结,提升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把握,将对学生形成的知识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七、教学评价1、我通过对一系列问题情景的设计,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实现对本课重难点的突破。2、为使课堂形式更加丰富,也可将某些问题改成判断题。3、在学生分析、归纳、建构概念的过程中,可能好文档,供参考8/24会出现理解的偏差,教师应给予恰当的梳理4。本节课的起始,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更理想的教学情景。高一数学的教案2集合的表示方法一、教学目标:1、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特征性质描述法)。2、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正确的表示一个集合。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难点:集合的特征性质的概念,以及运用特征性质描述法表示集合。二、复习回顾:1、集合中元素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见的数集的简写符号:自然数集整数集正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三、知识预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文档,供参考9/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列举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特征性质描述法,简称描述法。说明:概念的理解和注意问题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以下5点:(1)元素间用分隔号,(2)元素不重复;(3)不考虑元素顺序;(4)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如果构成该集合的元素有明显规律,可用列举法,但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号。(5)无限集有时也可用列举法表示。2、用特征性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以下6点;(1)写清楚该集合中元素的代号(字母或用字母表达的元素符号);好文档,供参考10/24(2)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性质;(3)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4)多层描述时,应当准确使用且和或(5)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集合符号内;(6)用于描述的语句力求简明,准确。四、典例分析题型一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A={xN|0变式训练:○1课本7页练习A第1题。○2课本9页习题A第3题。题型二用描述法表示集合例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1,1}(2)大于3的全体偶数构成的集合(3)在平面内,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变式训练:课本8页练习A第2题、练习B第2题、9页习题A第4题。题型三集合表示方法的灵活运用例3分别判断下列各组集合是否为同一个集合:(1)A={x|x+32}B={y|y+32}(2)A={(1,2)}B={1,2}(3)M={(x,y)|y=+1}N={y|y=+1}好文档,供参考11/24变式训练:1、集合A={x|y=,xZ,yZ},则集合A的元素个数为()A4B5C10D122、课本8页练习B第1题、习题A第1题例4已知集合A={x|k-8x+16=0}只有一个元素,试求实数k的值,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作业:课本第9页A组第2题、B组第1、2题。限时训练1、选择(1)集合的另一种表示法是(B)A.B.C.D.(2)由大于-3小于11的偶数所组成的集合是(D)A.B.C.D.(3)方程组的解集是(D)A.(5,4)B.C.(-5,4)D.(5,-4)(4)集合M=(x,y)|xy0,x,y是(D)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C.第四象限内的点集D.第二、四象限内的点集(5)设a,b,集合1,a+b,a=0,,b,则b-a等于(C)好文档,供参考12/24A.1B.-1C.2D.-22、填空(1)已知集合A=2,4,x2-x,若6,则x=___-2或3______.(2)由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二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为____.(3)下面几种表示法:○1;○2;○3;○4(-1,2);○5;○6。能正确表示方程组的解集的是__○2__○5_______.(4)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A==___{0,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2,-1,0,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2,0),(-2,0),(0,2),(0,-2)}___________.(5)已知A=,B=,则集合B=__{0,1,2}________.3、已知集合A=,且-3,求实数a.(a=)4、已知集合A=。(1)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a=0或a=1)(2)若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好文档,供参考13/24(a1)(3)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a=0或a1)高一数学集合教案3高一数学教案设计一:集合的概念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好文档,供参考14/24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