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角的度量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学得不扎实。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三、教法与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参考资料,少熬夜!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度,设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学角的概念.通过师生的操作,利用动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本节课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口答,判断选择,实际操作等),围绕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点,达到巩固和运用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2.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2、教学难点:建立角的正确概念。教具准备课件、直尺教学过程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出示几种线,如电线、电视天线、跳绳的绳子等)。这些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弯曲的。参考资料,少熬夜!2.教师演示:两手拿着一根线,两手靠近线就是弯曲的,两手把线拉紧,线就是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线有关的知识。二、学习新知1.认识线段。(1)投影出示教材第38页上面的两幅图,像这样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是线段。(2)把两幅图分别去掉两端的手和弓,改为两点,这就是线段。为了表述方便,两点处分别标上“A”、“B”,这就是线段AB。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A点和B点之间的长度,所以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2.认识直线。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课件显示)提问:直线有端点吗?能量出长度吗?(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直线除了用“直线AB?”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3.认识射线。把线段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出示教材第38页下面的三幅图片,说明手电筒、探照灯、焰火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提问:射线有端点吗?有几个?能量出长度吗?用字母怎样表示?(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可以用射线AB表示)4.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明确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归纳。名称区别联系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都是直直的线线段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都是直直的线射线有两个端点,有限长都是直直的线5.认识角。(1)我们认识过角,下面的图形都是角。参考资料,少熬夜!(2)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点?一个点,两条射线。归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3)怎样表示一个角呢?角通常用符号“∠”表示。(注意与小于号“记作:∠1记作:∠2读作:角1读作:角2(4)运用上面的知识,画一个角,并写上各部分的名称,标上字母,用角的符号表示出角,读一读。三、实践应用1.教材第39页上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说一说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再独立辨一辨,并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2.教材第39页下面的“做一做”。数一数有几个角。小组或同桌之间互相数,看谁数得又对又快。3.教材“练习七”第1题。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画?再动手画一画。指名汇报:你发现了什么?结论:经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新的收获?教学反思本节课从生活入手,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各种线会经常出现;通过画图、对比很快找到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真正理解角的含义,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小结第二课时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2、教学难点:怎样读出角的度数。教具准备直尺、课件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让学生分别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角,再在同桌中相互观察,谁的角大,谁的角小?教师:你是怎样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的?2.课件演示采用重合比较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3.教师:尽管我们能通过观察比较或重合比较的方法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到底大多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会量角。(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出示教材第40页制作量角器的原理介绍,并出示量角器。(1)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逐一向学生介绍:中心、外刻度、内刻度、外刻度0°刻度线,内刻度0°刻度线和角的计量单位“度”以及度的符号。(板书:1°)(2)分别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刻度的45°、85°、165°的刻度线和内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线。2.教学例1。讨论:怎样用量角器量出前面看到的∠1的度数呢(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第一步: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线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第三步:读准数,看角的另一边落到量角器的哪一个刻度线上,这个刻度所对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2)照样子量出教材第40页中∠1和∠2的度数。学生动手量一量,看准刻度,记在旁边。怎样看刻度,你有什么好办法?(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边向右,就认里圈的刻度数;相反就认外圈的刻度数)3.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1)观察下面两个角,哪个角的边画得长一些?(2)猜想一下哪个角大一些。(3)动手量一量,验证一下你的猜想,你发现了什么?(4)在教材上把左边一个角的两条边延长,再量一参考资料,少熬夜!量,看看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结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张开越大,角越大。三、实践应用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在图中的量角器上分别找到相应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注意刻度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点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2.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3题。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教师指名汇报各个角的度数,集体订正,要求测量不准确的同学重新测量一次。3.教材“练习七”第2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分别记下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4.教材“练习七”第3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5.教材“练习七”第4题。(1)量出图中4个角的度数,并记下来。(2)∠1与∠3有什么关系?∠2与∠4呢?(3)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哪些新的知识和本领?测量角的大小时应注意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动手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通过对比,观察了解角的大小的实质问题,培养认真、细致和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也激发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小结《角的度量》教案3设计说明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参考资料,少熬夜!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教学过程⊙抛出问题,引入新课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尝试探究,建构知识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预设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2)质疑:看来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够准确,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更准确呢?(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如果用来度量的角再小一点就能更准确了)(3)总结:要想准确知道角的大小,必须有一个标准的度量角的单位。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参考资料,少熬夜!(1)说明:在数学王国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