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优秀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范文解忧愁1/25《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优秀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优秀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滥竽充数》教学设计【第一篇】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2、学生反馈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好范文解忧愁2/25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2、学生反馈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3、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学生反馈师: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2~3名学生)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生反馈:“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好范文解忧愁3/25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点击:也)(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师:看来,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研究活动我们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师: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2、学生讨论填表3、学生反馈好范文解忧愁4/25(1)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师: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师: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学生反馈(点击:一次又一次)师: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2、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只好逃走)好范文解忧愁5/25(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点击显示句子)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一个接一个)请你再来试一试。(个别——集体)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3、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板书:真才实学严格把关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四、知明寓意。学完了这则寓言,你想对南郭先生说些什么呢?(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五、课后延伸。1、师:这会我可为南郭先生担心起来了,你想啊,好范文解忧愁6/25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题目:南郭先生下岗后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听。3、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告诉大家。板书:滥竽充数一齐吹一个一个吹||装腔作势偷偷逃走||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滥竽充数》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的第2篇《滥竽充数》。〔设计思想〕:1、立足本文,抓重点词句,通过对课文前后描术的对比理解寓意。好范文解忧愁7/252、超越文本,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充分展示成语故事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其魅力,获得语言的发展。〔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准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会用“总是”等词语造句。3、运用查成语词典和联系课文等方法,理解“滥竽充数”的意思。〔教学重难点〕:读懂故事,理解寓意。〔教具准备〕:小黑板、词语卡片、练习纸(印有故事原文和拓展阅读片断)〔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智能回音1、做游戏2、引出课题二、初读故事,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容易错的词,相机理解。3、齐读全文,检查朗读情况。4、指名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好范文解忧愁8/25什么事?主要人物有哪些?(板书: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涽王)三、深入阅读,明白道理。(一)探讨“滥竽充数”的意思。1、联系课后T5,交流“滥竽充数”在成语词典中的解释。2、默读全文,看看文中哪几句话说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划下来,并读一读。1)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①你读懂了什么?②联系这句话理解“滥竽充数”。③指导朗读。2)出示:“每当演奏时、、、、、、、、、样子”。①师范读,生想象。②生表演,理解南郭先生的装模做样,并指导朗读。(二)了解“滥竽充数”的不同结果。师:在齐宣王和齐涽王时期,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一样吗?1)齐宣王时,“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指导朗读)好范文解忧愁9/252)齐涽王时,逃走了。3)学生质疑。(三)同样的“滥竽充数”,为什么前后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1、出示:a、(齐宣王)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b、可是(齐涽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2、比较一下,从哪里可以看出两位君王的爱好截然不同?3、分析南郭先生的心理,从而获得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四)总结“滥竽充数”的寓意。1、师范读古文。2、自由读,对照注释,自己尝试读懂。3、学生用现代的语言说说文言文的内容。五、选择性作业阅读:《鱼目混珠》写作:《南郭先生下岗后》〔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常态课,没有多媒体的介入,教者希望通过深入地阅读、冷静地分析,使文章的内在道理得以明好范文解忧愁10/25晰。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通过精读阶段的三读(一读,探讨“滥竽充数”的意思;二读,了解“滥竽充数”的不同结果;三读,理解同样的“滥竽充数”,为什么前后会有极大差别。),逐渐走入了故事的情境,走近了故事的人物,懂得了蕴含在故事中的道理。同时,教学《成语故事》的课堂上更多成语的交流,文言文的引入,都使这节课更具有文学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进一步学习古典文学充满向往和期待。《滥竽充数》教案【第三篇】一、习作要求以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原文,抓住重点内容,侧重人物心理,展开自由想象,把原文扩写成四百字以上的文章,做到语言通顺、具体生动,题目自拟。二、教学方法1、学法到写法的迁移。2、由说到写,说写结合,连段成。三、教学准备1、阅读,研读原文2、课件(从上下载的《滥竽充数》故事的动画片六、教学过程(一)感知内容情境激趣好范文解忧愁11/251、教师话语导入:《滥竽充数》是一则流传千年的故事,大家一定很有兴趣再次来回味,谁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者复述课文?学生朗读与复述课文。2、看课件《滥竽充数》的故事(二)比较赏析领悟方法1、讨论动画解说词比较课文内容更为详细的地方?2、投影解说词文字:“……当时,有个叫南郭的人,家境贫寒,又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活,壮着胆子冒充吹竽高手,要求参加齐宣王的竽乐队,齐宣王不加考核,就让他参加了竽乐队,从此……”以上片段与原文“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做比较,说说有什么感受?3、南郭为什么进竽乐队,以及怎样进的乐队?想象其他可能的起因和成因。(答案体现开放多样性)4、讨论南郭进乐队,原文中哪一个动词概括得最确切?5、教学:“混”字最为确切,围绕“中心词”“混”字,通过自由想象,把南郭进竽乐队的原因(第一次心理活动)和过程讲述得很明确、丰满了。同学们围绕“滥竽充数”成因——“混”写片段,要求注重心理描写。6、课堂独立,然后交流,激励。(三)方法迁移,以点及面好范文解忧愁12/251、师话语导入:找到中心词确定扩写点,大家写出了南郭充数的多个原因,请大家以小组展开学习,思考原文中还可以找到哪些类似“混”的中心词,可以作为扩写点?2、生小组读文讨论,教师引导。3、:“装”字写出了“滥竽充数”的过程,“逃”字,它写出了“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扩写点装逃4、说词说句练习。说含有“装”字的词语,结合情境语言“画画”南郭吹竽的形象?5、想象合奏时,齐宣王、吹竽者的“众生相”?想象南郭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候,南郭此时的心理?(第二次心理活动)6、说词说句练习。围绕“逃”来说几个成语?教师引导,学生描摹南郭逃跑的神情、动作形象,揣摩南郭逃跑的心理?(第三次心理活动)7、选择“滥竽充数”的过程——“装”,或者“滥竽充数”的结果——“逃”为题,写一个片段。8、交流片段“装”,交流片段“逃”各一、二例。教师学生相机点评。(四)升华联接成1、再次说说南郭人物的特点,成语“滥竽充数”的寓意。(答案体现开放)好范文解忧愁13/252、同学对南郭献上几句劝告的忠言?生。过渡语:大家的“警世名言”暂时不作交流,留把它点睛之笔,写在这次习作中。师提出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连段成,前后照应全文。《滥竽充数》教案【第四篇】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寓言二则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8人。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比较好,基础扎实,大多数学生爱读书,作文水平提高比较快,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困生比较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三、教学内容分析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经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好范文解忧愁14/25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马上被人发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